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戏”说《鸿门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思想家、教育家王阳明先生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这与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在执教《鸿门宴》时,针对这篇文章独有的剑拔弩张、危机四伏的情节特色,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次新的尝试,改教师讲析为学生表演,采用了课本剧的形式来完成本文教学。主导权下放给学生,由学生自编自演自评,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人物个性的基础上,自己去分析创造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领会精妙、传神的文字魅力,从而达到对文章的全面把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3.
课堂可有多种课型,评课应成为重要的一种。我国古代的文艺评论中,就有诗评、书评等。人们熟悉的金圣叹评《水浒》、脂砚斋评《红楼梦》,就是公认的评论典范。 评论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对课文要有深刻的认识理解,才能有自己的见解。评课是独抒己见,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语文研究性学习在课内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由于玉石所具备的质坚、润泽、美观等特点,玉石被雕琢成为各种器物。在我国古代,结合不同玉器的形制特征,玉器被广泛应用于祭祀、礼仪、丧葬和装饰,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紧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鸿门宴》是《项羽本记》中非常精彩的片断,司马迁在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和情态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组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在人物刻画过程中,人物称谓的变化更是体现了司马迁的匠心。  相似文献   

6.
《鸿门宴》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点篇目,文章记述了刘邦和项羽两大军事力量之间错综复杂的斗争,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心理等的描写,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这样的经典篇目,理应受到学生青睐,但事实却并非如  相似文献   

7.
怎样的课堂是语文老师值得用一生的心血去换取?“只有不断把学生带进一个新的思想和感情的空间,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平时极少可能直接感受和体验到的事物,掌握表达这样新的感受和体验的语言和语言的形式。”(王富仁)这才是我们心目中理想的课堂。老师在尊重学生个人见解的同时,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使教师本人成为一个对课文有着更丰富体验和更细致感受的读者。教学是教学双方知识、态度、情感在碰撞中不断的生长过程,具有对话的性质,“对话的过程应是让各种不同意义的主体参与者之间自由流动,每个人的自我保护心态渐趋消失。”(《论对话》)真正实现师生间最自由、最彻底、最无拘无束的交流和沟通。《鸿门宴》的教学设计正基于上述论述。  相似文献   

8.
《画诀》上说:“石有三面,树有四枝。”意思是画画时,笔法有阴阳向背之分;只有这样,才能造成物体的立体感。这句话运用到文学作品人物的塑造上,就要求不仅要有正面描写,而且要有侧面烘托和反面对比;此外,还要善于从背面透露人物的言行,一字不着,而境界全出。伟大的文学家司马迁在刻画人物上,就做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10.
发生在公元前206年的“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藏有杀机的宴会,而且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意义、最灿烂壮观的宴会。这个“宴会”,是刘、项之间政冶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生动表现,是漫长激烈的“楚汉战争”的序幕。这个名为“宴会”,实为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生动地对比了斗争双方策略高下的悬殊,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该文作者司马迁不但是伟大的史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文学家和语言巨匠。从对“鸿门宴”这场政治斗争的描写,我们即可窥见—斑。  相似文献   

11.
蔡亚玲 《学语文》2020,(6):50-52
文言文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鸿门宴》作为文言文的经典篇目,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因素。教学中,可从文字、文学、文化等角度入手,发挥文言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在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疏通文意和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评价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充分展开与项羽和司马迁的心灵对话,深入探究性格与命运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真正走进《鸿门宴》,真正把握项羽这一"悲剧英雄"的伟大形象,深切体会司马迁寄寓项羽的复杂感情和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13.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与梁惠正的一段对话,贯穿全文的线索就是“民不加多”,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问:项王听了曹无伤的告密后为什么会大怒?他和范增的心态一样吗?  相似文献   

15.
《鸿门宴》是《史记》中的名篇,也是我很喜欢的一篇文言文.虽然教了很多次.但每次都有新的理解和发现.尤其是仔细揣摩文章中的某些细节时.觉得真是大有文章。其实,细节是作者在文中刻意安排的内容或必不可少的交代.读懂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洞察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复杂多面的性格。  相似文献   

16.
17.
近来。笔者在教授《鸿门宴》的过程中,发现文中有一段文字有顺序颠倒之嫌。限于水平。笔者不敢妄断,谨笔录于下,待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学完《鸿门宴》后,我和同学们共同上了一堂讨论课,主题是“如何评价项羽”。我先让学生们就《鸿门宴》谈一谈对项羽的认识,他们大多对项羽不屑一顾:“一介武夫、政治侏儒”,“鲁莽冲动、少谋寡智”,“刚愎自用、沽名钓誉”等等,并找出课中的许多实例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19.
【导学航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鸿门宴》一课语言优美,语法现象丰富,情节生动而富有戏剧性,是学生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典范文本。可通过科学的导学设计,引导学生自觉地梳理知识、解读文本、提升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选了《鸿门宴》一文 ,它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气吞山河、功盖天下”的大英雄形象 ,肯定了项羽在反秦、灭秦中的巨大作用 ,对他的失败也抱以了极大的惋惜。但鸿门宴一节却集中暴露了项羽性格中的一些弱点 ,他性格中的骄傲自大、寡谋轻信、优柔寡断、沽名钓誉都尽显无疑 ,正是这些性格弱点最终导致了项羽垓下之围、乌江自刎的悲剧结局。因此我认为应把对项羽悲剧性格的分析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首先是关于项羽的骄傲自大、性情暴戾。项羽家世显赫 ,他年少时便有大志 ,欲取代秦始皇之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