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思旭 《职教论坛》2006,(2S):50-52
教育经费短缺长期以来制约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依据《教育法》保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但是回顾过去几年,落实情况很不乐观,通过对我国教育投资总量、教育投资比例以及教育经费使用结构的分析,可以探寻阻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马宽斌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12期中撰文,呈现了我国高职教育经费短缺的现状,分析了我国高职教育经费短缺的主要原因,继而提出了高职教育经费补给的可行性路径。我国高职教育经费短缺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高职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收入较低,其数额明显少于普通本科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收入;二是高职教  相似文献   

3.
教育经费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而教育经费短缺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共性问题。目前我国教育经费喜中有忧,教育经费稳定增长,但是教育经费日趋紧张。针对我国的教育经费现状,章认为应通过拓宽政府财政拨款主渠道,加大预算内拨款力度;继续实行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体制,增加非政府的多渠道的教育投资;逐步完善培养成本补偿机制;发行教育彩票;开办教育银行和教育储蓄等措施来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相似文献   

4.
关于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分析与思考李祖超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经费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而教育经费短缺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共性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教育大国,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十分困难,“穷国办大教育”之说比较形象,教育经费...  相似文献   

5.
周谊  陈珉 《外国教育研究》2002,29(12):42-44
文章从统计角度研究了1955-1997年日本教育经费的数量变化、各级各类教育经费的变化、各级教育的生均教育经费、经费的各种来源、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以及日本教育经费多的原因,指出日本领导人的看法决定了日本教育经费的充裕,以及我国传统的“富、教”的顺序也该改改了。  相似文献   

6.
我国教育投资的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沈百福 《教育科学》2003,19(2):11-15
我国教育投资的进展:一是教育经费持续快速增长,增长速度超前于经济增长速度,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不断上升;人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二是初步建立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形成了非义务教育阶段个人分担教育成本的机制,办学体制改革逐步推进,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大幅度增长。三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实施教育财政重大系列工程,最大程度发挥教育财政的杜杆作用。各级教育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差异逐步缩小,财政教育拨款在各级教育的分配正在向更为合理转变。但我国教育投资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我国教育经费总量、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仍然偏低;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的政府承担比例偏低;中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指数较低,城乡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差距较大;中等发达地区个人分担教育经费的比例偏高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末我国教育投资变动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沈百福 《教育科学》2002,18(1):16-19
分析总结20世纪末我国教育投资的变动趋势,对我们进行21世纪初的教育决策十分有益,本文通过对我国20世纪教育投资的纵向变动趋势和横向地区差异的分析,探索了我国教育经费总量,教育投资来源结构,财政性教育经费相对于教育经费总量的增长速度,预算内教育经费在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分配等方面的变动趋势,并探讨了各地的人均教育投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异,各地中小学生均教育经费的贫富差距和各地教育经费的个人分担比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教育经费立法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国情下,“穷国”办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解决教育经费是制约教育发展,乃至影响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极为重要的课题。我们认为,当前在教育经费不足状况下,我国教育投入有必要制定一部教育经费法,而且制定教育经费法的条件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9.
胡思旭 《职教论坛》2006,25(3):50-52
教育经费短缺长期以来制约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依据<教育法>保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但是回顾过去几年,落实情况很不乐观,通过对我国教育投资总量、教育投资比例以及教育经费使用结构的分析,可以探寻阻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偏低,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其主要原因:一是教育管理体制和分税制财政体制带来的教育经费负担责任的划分不合理;二是有关法律法规对教育投入的规定未能有效落实.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的对策:一是坚持教育公益性质,构建公共教育财政制度;二是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建立省级政府统筹的教育经费分担机制;三是建立公平科学的教育经费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1.
教育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晚清时期教育近代化的进程。国家财政形势恶化是教育经费不足的根本原因,统治者不重视新式教育是经费不足的重要原因,无处不在的浪费又占去了有限的经费,加剧了教育经费紧缺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方政府教育经费增长缓慢,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一直达不到4%,主要原因是: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力、行政运行成本过大、公共财政体系尚未建立以及教育投资效益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的教育除受战争影响之外。经费短缺可以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造成教育经费短缺的主要原因有社会整体经济水平低下,巨额的军费开支,中央政府的言行不一以及各级政府的侵吞挪用。面对教育经费短缺的事实,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并不是视而不见,而是采取费独立、专款专用、立法和奖励社会力量损资兴学等措施来保障教育经费,这些措施对我国当前走出暂时性的教育经费不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反映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情况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同时这也决定了教育经费在教育部门内部第二次分配的规模和资金的走向。我国教育当前面临严重的经费困难,固然有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内部分配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但是在教育的外部还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作为教育经费重要来源的政府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所占的比例过低。可见,过低的财政收入是教育经费增长的一个“瓶颈”,使得教育经费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例难以得到大幅度提高。一、作为外部“瓶颈”的财政收入我国政府一直坚持把教…  相似文献   

15.
教育经费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逻辑上,教育经费不足即教育经费供不应求,所以其原因有两个方面:教育经费供给不足和教育经费需求扩张;对此,已有大量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往往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缺乏微观经济分析。鉴此,本文拟从运用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数民族教育经费目前还存在投入总量低、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狭窄、生均教育事业费低于其他地区平均水平等问题和困难,使民族地区普及义务教育和其他教育的发展都面临着种种困扰。教育经费不足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落后、教育经费管理体制不合理和教育财政政策执行不力、教育经费来源单一等。要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关键在于必须建立和积极的民族教育经费筹措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7.
“九五”时期是我国教育财政制度变革强度最大、教育经费增长最快的重要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指引下,全党、全社会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全国教育总经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以及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均比“八五”期间翻了一番以上,充分体现了教育经费投入在保证、促进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中的作用,并成为各级教育事业最重要的支撑与保障。一、“九五”进展的总体情况1.“九五”期间,我国教育经费持续、快速、稳定增长,投入总量比“八五”期间翻了一番以上。2000年,全国教…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分析入手,总结出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教育经费十分短缺,其主要原因是政府教育经费支出或投入水平太低。因此,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应该充分认识提高政府教育经费支出水平的重大意义,力争使我国政府支出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2010年之前达到5%左右,在2010年以后稳定在5.5%甚至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总体上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持续大幅增长.尽管如此,据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我国教育经费总量缺口仍然巨大.在依法落实《教育法》所规定的"三个增长"的要求上,特别是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上,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并长期低于世界发展中国家上世纪80年代的平均水平,已是不争的事实,成为制约和影响我国教育事业健康、迅速发展的深层次因素.教育经费长期投入不足,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投入缺乏刚性的法律保障措施.各地每年的教育经费是否足额到位,完全视领导是否重视教育而定.因此,制订《教育投入法》,用法律的形式把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确定下来,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