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年少时,我最崇拜、最敬佩的人是老师。"老师与学生"的游戏是我的最爱,能歌善舞的老师是我心目中的天使。不知哪位学者曾经说过:"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苏联教育家加里宁也曾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英国哲学家弗郎西斯·培根给予教师更高的赞誉:"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就是这样的语言带给我无限的激情和无穷的力量,使我的人生信念更加坚定。中学毕业时,志愿栏里毫不犹豫地写下"师范"并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2.
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人的本性是渴求幸福。幸福的要素之一就是"悦",因为"悦"意味着高兴、愉快、喜欢、热爱、敬慕,是对生活、学习、工作的积极态度。深圳市后海小学以"悦"为核心,实施公民养成教育,即通过"悦纳—悦读—悦学"的"三悦"策略,打造幸福教育,让教师享受幸福教育人生,让学生享受  相似文献   

3.
把教学理解为经验传承活动,承认了经验之于教师发展的价值,但有唯经验化、技术化危险。将教学看作实践反思活动,有助于确立教师的专业主体身份,却可能产生狭隘的"专业主义"倾向。把教学作为人生教育活动,是将教学作为师生当下生活实践和导向人生价值觉醒的行动,它把教师的人生经验、生活实践与教学行动联为一体,教师、学生和知识经验形成一种互渗结构,成为经由现实达至超越的人生实践。教学及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不仅需要从经验传承和实践反思的角度理解教师的教学活动,更需要从"人生教育"的角度去进行理解,这样更有可能使教师发展和教育教学回归教育的本真意蕴。  相似文献   

4.
教师是天然的"哲学家",哲学化是他们教育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行为.传统的教师教育体系虽然也体认到这一点,但并未使教师对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无法对他们的教育实践产生真实的影响,这是由于其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师学习的独特方式所致.教师哲学的诞生有助于扭转哲学在教师教育体系中的尴尬处境,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更加显著的作用.教师哲学是一个"三位一体"的概念,它首先是指面向教师的哲学,其次是与教师一起做哲学,最后它是基于教师自身的哲学.从国际范围来看,教师哲学的实践模式主要有三类,即支持教师撰写教学哲学陈述,构建教师哲学探究共同体以及开展"哲学家驻园(驻校)"项目.  相似文献   

5.
教师与哲学家——兼论教师通向哲学家之可能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教师与哲学家具有同一性:他们的哲学思考是“我”的思考,而不是“他”的哲学思想的复述;他们的思考对象是现实问题而不是作为理解现实问题的哲学理论;他们思考的工具是与现实问题相关的生活语言而不是哲学术语。教师与哲学家的差别仅仅在于:哲学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与相应的理论成果。教师与哲学家的界限更多地是人为的,其本质是一个现代性问题,其后果是教师丧失了哲学思考的习惯与能力,阻断了教师通向哲学家的可能。为此,教师应具有哲学的自觉,对教育实践生活充满热忱,对他人的思考具有宽容的心态。即可以通过一种平民的、个体的、实践的、反思的自由思想与自我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哲学智慧,从而使自己通向哲学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教师》2013,(36):F0002-F0002
让思想润泽教育,让美润泽人生!本书是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先生第一本面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类图书,共分为四辑,分别为“教育与未来”“人生与美”“读书与治学”“哲恩短语60则”。围绕美、教育和人生三个主题,选编了60余篇适合教师阅读的学术随笔,并从各类著作中精选了60多则“哲思短语”。沐浴在李泽厚先生宏阔、自由、恬静的思想之中。你必将对教育的真谛、美的原动力以及人生的意义,有所颖悟。  相似文献   

7.
著名哲学家在冯友兰《人生的境界》中谈到过人生有三种境界,我认为,做教师的也同样有这样三种境界: 第一,谋生的境界,就是把做教师,仅仅看做是一种职业,一个赖以养家糊口的饭碗,这样的境界,最多只能是个称职的教师,也许还是不称职的。 第二,事业的境界,就是把做教师,当作一项事业,不断地为之追求。  相似文献   

8.
幽默感是未来优秀教师必备的一个特质,蕴含作为教学艺术的教师幽默感、作为职业素质的教师幽默感和作为人生修养的教师幽默感三种内涵,在教学课堂、教育空间以及在教师人生道路上都显现出独特的价值。作为“催化剂”,教师幽默感让教学课堂焕发生机;作为“润滑剂”,教师幽默感让教育空间充满和谐;作为“保鲜剂”,教师幽默感让人生之路保持活力。未来教师可以通过增广见闻、修身养性、切己体察等途径培养幽默感。  相似文献   

9.
"爱"是教师最重要的职业品质,但是要让教师产生职业之爱,不能简单地靠教师职业教育与培训,而要靠教养.教养作为人生的教育,为教师职业之爱奠定了基础.因此,要培养教师的职业之爱,就必须把教养纳入教师教育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正书名:《教师不可不知的哲学》主编:林逢祺洪仁进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1月滚滚尘世里,"师道"如何,实为社稷兴衰的关键。哲学家们即使不直接探问教师任务的议题,在其思想中却经常蕴含着丰富且耐人寻味的教师图像侧写。就此角度而言,哲学家们可谓研究或关心师道的"隐性导师"。在本书中,著名教育哲学者如贾馥茗、黄光雄、杨深坑、林玉体、欧阳教等  相似文献   

11.
杜威是哲学家,亦是教育哲学家,本身也是教师,是有高度理论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教师。杜威的教育理论是对其教育教学实践切身体悟的结晶,可以说是其个人教育哲学的表达。既有高度的教育理论素养又有教育实践智慧和教育理想追求是杜威对好教师形象的表达。从教育理论素养上讲,好教师应形成个人的教育哲学;从教育实践智慧上讲,好教师应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理智兴趣;从教育理想追求上讲,好教师应努力培养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12.
教师发展的根本是人的发展,是整体性发展。专业伦理混沌是教师发展的危机之一。好教师的伦理实现应当观照如下方面:专业伦理作为教师知识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情感与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专业自主决策是教师发展过程中伦理实践的基本特征;职场体验反思是教师专业伦理养成的内在要求;教师教育课程的"伦理"关注是实现教师发展的条件所在;好的专业生活体现了教师伦理实践智慧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卢梭是法国18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其代表作《爱弥尔》一书中包含着丰富、精深的教育思想,其中教师论思想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卢梭教师论思想对当今教育尤其是教师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敬业意识淡化、“信念”出现动摇;人生价值取向“中性”,精力投入减少;“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师范教育示范作用降低;集体观念纪律观念弱化等问题,本提出了理论教育、榜样示范;制度规范,政策引导;自我修养,实践完善的对策,对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以来,特岗教师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师群体走进了农村中小学。为了探寻特岗教师的发展现状,随机抽取全国13个省份的i08名特岗教师为有效被试进行了调查,发现特岗教师整体上工作状况良好,薪酬及生活条件一般,专业素养水平适中,职业认同感不强;同时,特岗教师群体内部在发展现状上存在差异,非师范毕业特岗教师及男性特岗教师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16.
根据杜威的“从做中学”、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借鉴一些成熟的培训模式,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师培训工作经验,构建了“导一研一行”教师培训模式.该模式是通过培训专家的“导”、参培教师的“研”和“行”(实践)等培训活动,完成培训任务、实现培训目标的一种培训形式.该模式具有引领性与示范性,反思性与研究性,操作性与实践性等特点.此模式在四川省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日本教师录用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高素质要求。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对教师录用制度进行了改革。文章采用政策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日本教师录用制度改革的现实背景,通过翔实的材料全面反映了日本教师录用制度的改革政策以及实施状况,指出日本教师录用制度改革顺应了日本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需要。顺应了日本教师观的转变,顺应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同时促进了教师职前培养阶段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美国教师教育评估的“双轨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教师教育评估具有"双轨制"的特征,一方面,州政府对本州的教师教育具有控制权,实行州政府对教师教育的评估制度,以保障教师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美国存在全国性民间专业评估机构NCATE和TEAC,对教师教育进行专业评估。州政府评估与民间专业评估机构之间展开了良好的合作,它们分别从专业内部和外部对教师教育质量进行保障。美国的这种双轨制教师教育评估制度对我国教师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加快,建设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对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湖北交通职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依托交通行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交通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对其他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具有一定的借签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师”     
人类文化活动以符号为中介,其教育传承和发展能够跨越时空,"师"于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东西方文化不同角度出发,对"师"的词源本意分别进行了解读。在西方,教师成为专门职业,且教师专业是大学必须开设的专业之一。在中国,古代"师"更讲究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中"天、地、君、亲、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万物运行思想。推及教育领域,"师"首先要探究学问的"中庸"之道,进而对学生讲求因材施教,最终形成"道统",这是创造、传承、发展文化的关键。"师"的地位不能用形而下的东西衡量,而是应重视内在的学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