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再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有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在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学生起作用。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学生以教师为中介,对教材起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学生依靠教师走向教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从教师处获取信息来理解掌握教材,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也可以从教材和媒体(发展的趋势,更多的是从媒体处)获得信息来认识和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来判定教师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从教材、学生、媒体方面获取各种信息,不断充实自己,正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学会学习,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在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学生起作用。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学生以教师为中介,对教材起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学生依靠教师走向教材。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课堂教学倡导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切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唱主角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展现学生的独立意识和个性特点,淡化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角意识,动摇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固然要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同时也要考虑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21世纪向我们走来的今天,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实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突出学科教学特点,较好地把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出课堂的高效益,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课题。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于“主体”和“主导”认识肤浅,他们往往只局限于向学生多提问,让学生分组讨论等表面形式,不注重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不考虑“主体”、“主导”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伍和平 《广西教育》2006,(7B):21-22
原国家教委《关于推进素质教育、调整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管理的意见》中指出:“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学校和教师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获取信息,分析、讨论、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机会。”我们认为,学生是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应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6.
这里讲的主体意识。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体的思想意识。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要素有机整合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路人,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能不能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能不能把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活动组织起来”。(《课堂教学论》第55页)然而.在日前的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其根本原闪是教师缺乏主体意识。要改变目前这种现状.我们认为。教师要牢同树立主体意识。并把这种意识真正地转化为教师自身内在的需要.继而形成日常的教学行为.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相似文献   

7.
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是从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出发,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角色地位已经转换,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以指导者的角色出现的,教师只起到了一个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启发质疑、培养能力的作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观念。21世纪的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双边活动关系,真正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 在推进新课程的进程中,我们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句话耳熟能详,然而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确实是一件难事,因为二实际上是一对矛盾体。  相似文献   

10.
陈秀凤 《山东教育》2001,(17):56-57
教师究竟怎样上课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一般说来,完整的教学过程包含三个因素:教师、学生和教材。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得知识的载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体。我们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首先要意识到教是为学服务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我们的教育思想中必须确立、强化正确的学生观。通俗点说就是“心目中要有学生”。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摒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上。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虽然对于主体教学有多种探时,但现实中实施的教学仍多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表现在教学的内容、方法等一系列的教学过程,都是教为主的体现。对“学为主体”没有更深的研究。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研究主体,研究教法与学法结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作为主导的教师要会教、会引导作为主体的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要使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潜力,和谐发展,就应当研究主体,辨析主体,使教育教学与社会发展和谐。这正是教与学的宗旨。  相似文献   

13.
魏杰 《职教论坛》2001,(6):42-42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间信息传递、反馈的过程。在这一双向流程中,教师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声音与意义相结合的语言,学生反馈信息重要载体是无声有义的学生体态语 。情态各异的学生体态语是一个动态的信息系统,学生正是通过一系列体态语为教师接收信息架起桥梁,提供窗口。   一、学生体态语的本质及功能   学生体态语是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无声语言。它通过表情、动作、坐姿等传递信息。其本质是对教师发出的教学信息作出形象的反映。学生体态语的本质决定了学生体态语的功能是反馈教学信息,为教师教学提供信息资源。   二、学生体态…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从事的教学过程,是人类智慧行为活动。从信息论的观点看,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信息流通过程,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教学信息控制过程。课堂教学信息系统是由语言信息、行为信息和情感信息三个要素构成的。三者呈主体交叉排列,优化组合,协同作用,以师生紧密合作,共同  相似文献   

15.
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真正树立起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状况,深入研究和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和主体人格为根本诉求的全新现代教学理念——“教学交往”应运而生。 教学过程就是交往过程。教学交往就是指教学主体在整体的交往情境中的相互作用。教学主体不仅指教师,也指学生,不仅包括学生个体,也  相似文献   

17.
主体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于是,学生主体问题、学生参与问题、学生主体性发展问题、教师角色地位与作用问题等的研究,便构成了整个主体教育理论的几大重要组成部分。一、学生参与: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主体教育思想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即学生参与的过程。由此不难认为:学生参与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学生参与的主要标志是: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自觉的、积极的参与者,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发现者,并在每一…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学过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知识的不可传递性,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体对外部信息的意义建构,与传统教学理论相比较,建构主义赋予了教师、学生、教材及教学媒体等组成教学过程的四要素以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论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指在教学中学生得到进步,同时教师也得到提高。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对我们的教学工作仍有启发,我们今天的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参与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创思维,发展个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得到全面素质的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在与学生交流、讨论、实践中也得到了提高,使教者与学者共同得到进步.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和学的过程。教是指教师的活动,学是指学生的活动,二者统一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在传统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我们过多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从而使得我们的课堂变成了教师的表演。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逐步意识到这样的教学过程是符合教学的真谛的。于是提出了课堂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参与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