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粥和饭,从本质讲,并无不同,只是水放得多寡而已。 清代的袁枚在《随园食谱》里作了一个权威的论定:“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尹文端公日:‘宁人等粥,毋粥等人。’此真名言,防停顿而味变汤干故也。”  相似文献   

2.
分外香粥店     
过去吃不起干粮的人才以粥充饥,后来人们生活好了粥只是配餐或辅餐.很少有人拿它当正餐。所以.除早点摊外,专门卖粥的餐馆很少见。如今,人们吃腻了高脂肪的中式大餐及被称为垃圾食品的洋快餐,常常想不起来吃什么才可口.这个时候,喝碗不油不腻的粥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了。所以偶有洞察市场商机、脑筋灵活的人开家粥铺生意还出奇的好。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学习》2004,(12):46-46
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把盛凉粥的锅放在火炉上加热,不一会儿就听到“扑嘟”、“扑嘟”的声音。打开锅盖一看,粥里不断冒出气泡来。盛一碗来吃,粥却还凉着呢!怎么开了锅的粥一点也不热啊?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家卖粥的小店,左边粥店和右边粥店每天的顾客相差不多,都是人进人出,川流不息。然而,晚上结算的时候,左边粥店总是比右边粥店多赢利百十来元钱,天天如此。  相似文献   

5.
黄英 《母婴世界》2012,(11):56-57
五谷混搭风----妈妈粥 妈妈粥作为主食,粥不但可以有效补充碳水化物。还可以提供B族维生素。并且容易产生饱腹感,能抑制其他食物的过量摄入。以米、杂粮、干豆类掺杂的“N宝粥”,不仅营养丰富,而且粗细混搭,口感丰富,味道多元化,非常符合需要大量营养而胃口不佳的孕妈妈。  相似文献   

6.
粥,是我国的传统日常饮食。粥的发明,在我国已有四五千年的漫长历史,大约在先民取火并能制造陶炊具之后就有了。《周书》中就有黄帝“始烹谷为粥”的记载。  相似文献   

7.
佚名 《今日教育》2007,(12S):38-39
有7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8.
《阳光搜索》2005,(12):38-39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9.
喝粥是我国的传统养生方法之一,在现代生活当中,它甚至更是一个简单有效的健康饮食方法。首先,粥能帮助补充水分。粥既适合南方汗流浃背的夏天,也适合北方天气干燥的秋冬。粥里的水分含量通常高达90%甚至更高。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则故事:同是卖粥的两个摊子,都准备了鸡蛋,当然价格也是一样的。一个摊子的服务生问顾客:“先生,请问要不要在粥里打个鸡蛋?”结果约有一半人说“不要”,一半人说“打一个吧”。而另一个摊子的服务生问顾客:“先生,请问您的粥里要打几个鸡蛋?”结果约有一半人说“打一个吧”,另一半人中,有一些说“不要”,有一些说“打两个吧”。就这样,两个粥摊的营业额有了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我的DIY世界     
纤纤 《中学生电脑》2006,(12):44-45
纤纤:有关粥的文字记载散见于各个朝代的医药膳食、文学历史等典籍中。喝粥,是中国社会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它还曾是权势的代表,帝王将相,达官贵人食粥以调剂胃口,延年养生。唐穆宗时,白居易因才华出众,得到皇帝御赐的“防风粥”,食七日后仍觉口齿余香,这在当时是一种难得的荣耀宋元时每年的12月8日,宫中照例会赐粥与百官,粥的花色越多,代表其所受恩宠越浩大。到清朝时,雍和宫中仍有定点熬制腊八粥的惯例。 不过腊八粥的材料实在是太多了,我们这次做个简单点的,一样甜甜蜜蜜,美味爽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潘美汐 《作文》2023,(Z2):9-10
<正>每学期开学,我一拿到新书就会翻看地方课程《心理健康》。因为我喜欢看书中的小故事。印象比较深的是《分粥》这个故事。一开始七个和尚分粥时总是闹矛盾,后来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分粥的人最后领粥。这样,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粥,每个人在分粥的时候都会分得尽量均匀。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制定规则的时候,应该让大家广泛、充分地参与讨论,争取制定出公平的规则。  相似文献   

13.
孤狸请仙鹤吃饭,但是又心疼仙鹤吃得多。就把食物熬成粥,放在一个个平而阔的盘子里。吃饭的时候,狐狸端起盘子用舌头舔着粥,吃得津津有味。仙鹤只能像鸡啄米一样,费力地啄着粥,脖子累得发麻,却仍辘轳饥肠。仙鹤很气愤,于是,也请孤狸吃饭!仙鹤把狐狸最爱吃的鱼虾炸得酥口香甜,然后塞到一个个瓶子里端了上来。这次,仙鹤不慌不忙得把长嘴伸进瓶子里,吃得啪啪做响。狐狸的嘴伸不进瓶子,只好隔着瓶子想像鱼虾的美味,好不狼狈,心想:“唉.如果我不用盘子成粥的话,今天会吃到好多好多的鱼虾嘿!”  相似文献   

14.
读书如熬粥     
<正>(1)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我曾问母亲何以烧出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2)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米好,粥就好。粥拼的是米,是米本身,是那种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文火"易  相似文献   

15.
影,一股暖流就在心中荡漾开来。尔路过那家粥店时,看到大叔那依然忙碌的身再后来,我上了初中,很少再去粥店,但偶学校旁边,有一家粥店。店不算大,收拾得干干净净。店里摆着三张方桌,每张方桌上都有一碗红糖,是用来拌粥吃的。冬日的早晨,我总爱到粥店喝上那么一碗。粥不贵,只要把一元钱投进一个铁箱,老板看都不看,就会把一碗热乎乎的粥递给你。小店的粥看上去普普通通,却很有  相似文献   

16.
一、漏桶原理“漏桶原理”涉及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假如有一群富和尚,僧少粥多吃不完;另有一群穷和尚,僧多粥少吃不饱,这显然不公平。于是,县太爷决定从富者的锅里打一桶粥送给穷者吃。可惜,这个桶是漏的,一桶粥到了和尚那里只剩大半桶,其余的都白白漏掉了。“漏桶原理”指的是,在财富再分配过程中必然会损耗一部分,且富人向政府交税太多会降低投资积极性,有些人又因为可以白得救济不想努力劳动,因此,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将下降。的确,公平与效率有时是矛盾的。但是,如果忽视公平,贫富差距太大,也会挫伤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最…  相似文献   

17.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七个人在一起劳动,每天要分一大桶粥。刚开始时,提倡“以人为本”,每人按需按量盛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不够。于是,他们抓阄决定谁先来分粥,每天轮一个。结果一周下来,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接着,他们推选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来分粥,强权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那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  相似文献   

18.
在晨曦初露前,乡村的夜是蓝色的。 夜睡了一宿,最先醒来的是灶旁的灯光。凑近了看,木门的缝隙中溢出一圈又一圈的雾气,是母亲在煮菜粥。时至今日,母亲那忙碌的背影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伴随着那噼噼啪啪的柴火声,还有那一碗热气腾腾的菜粥。  相似文献   

19.
分粥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他们每天需要分吃一大桶粥。但要命的是,每天的粥都不够吃。于是他们决定,要想个公平的分粥办法,让每一个人都能吃到粥。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由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但这样一来,每周下来,他们每个人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地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他们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  相似文献   

20.
盛夏时节话药粥夏季气候炎热,人们时常大汗淋漓、食欲不佳,许多人还出现暑热症,因而人们都喜欢食用具有清凉消暑作用的粥。一、莲子粥。用莲子适量、最好是新鲜的,去除皮、心后煮粥,有养心健脾、益肾的作用,可治心悸失眠、慢性腹泻等。二、赤豆粥。用赤豆100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