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出版产业与现代出版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出版产业与现代出版人张涵当人类即将与20世纪挥手告别的时候,现代出版人伴随现代出版产业的迅速发展而成长起来。在本世纪众多的现代行业中,现代出版人通常不被人们所注目。然而,他们的的确确是现代社会中十分重要的角色。所谓现代出版产业,一是出版行为纳人现...  相似文献   

2.
回顾中华现代出版业百年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华现代出版人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一个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出版大国,更是一个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出版强国。为了实现中华出版强国梦,刚刚进入21世纪的中华出版人正在切实付出自己的努力,正在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行动把这一梦想变为现实。中华出版人从出版业自身发展的历史实践中,从  相似文献   

3.
《出版视野》2004,(6):46-46
日本出版伦理纲领 我们出版人应当充分认识,出版工作对文化提高、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全体国民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当明确我们的责任和目标,加强出版道德建设,并付之实践。  相似文献   

4.
王晨 《科技与出版》2012,(6):113-115
1数字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上海建设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新闻出版博物馆。博物馆定位于展示近现代新闻出版的历史成就,形成集收藏、陈列和研究有关出版人、出版物、出版活动于一身的综合性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方卿 《现代出版》2013,(2):F0003-F0003
出版人素以文化人自居。这不仅是一种很好的职业信念,更是一种崇高的职业境界。然而,只是崇尚文化还不足以造就合格的出版人。出版人不能囿于文化,而是要跳出文化,更多地关注市场、关注技术。这是出版人有别于学者、作家等其他文化人的地方。显然,这也是出版学研究和出版教育应该重视的地方。出版物要借助市场实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中国历史的研究工作中,我常觉得对出版史的研究实在太不重视了,这是不应该的。其实在实际生活中,谁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出版工作对整个社会生活以至历史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一个人从童稚时期起逐渐掌握人类社会长期积累下来的方方面面的基本知识,不就需要依靠出版机构提供的各种教  相似文献   

7.
高校出版,是出版行业的一支新军。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以其强大的选题策划能力和市场开拓精神赢得了亿万读者的信任;同样他的蓬勃生机和良好的面向21世纪的发展势头也让他的同行们刮目相看。因为高校出版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比他的同行更接近信息的原创者。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注定了高校出版的朝阳般的未来。但是,由于高校出版的主管部门高等院校体制改革滞后于社会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许多管理者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都还深受旧的计划经济体制思维方式的束缚,再加上高校清贫的社会氛围和清高的教授们的平均主义的“监督”的眼光,把高校出版人的手脚捆绑得严严实实。十几年的高校出版发展的历史证明:凡能冲破这种束缚的出版人就能领导高校出板社傲视群雄,走向辉煌;反之,则以简单再生产的方式在低水平上徘徊。因此,思考朝阳产业和夕阳机制的矛盾,对于高校出版人自觉地冲出困  相似文献   

8.
首先第一点,出版产业呼唤出版人。毛泽东主席一个很重要的名言就是:政策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出版产业、出版事业的发展,在政策决定以后,人才就是决定因素。而人才队伍建设中出版人是决定因素。第二点,什么是出版人?它可以是一个职业概念,也可以是一个人的活动所取得的成就的称谓。在这里我更多地是说关于它的职业,应该是出版机构各个层次的领军人物: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部门主任或项目负责人。  相似文献   

9.
出版精神是出版人价值导向、理想信仰、道德追求的统一.出版精神作为一种伦理精神,源于出版的伦理式实践,又指导着出版人的伦理追求.出版人应承担起发展出版精神的历史使命,实现出版物品质与个人品质、自我精神和出版精神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文化自觉的演变中,张元济、高梦旦、邹韬奋、郑振铎、叶圣陶等出版人作为"少数人"的代表,形成了知识分子的群体自觉,完成了从传统士大夫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这一转型既以近代出版业为平台,也与出版的现代化同步。在转型中分化出来的两大主流——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成为中国出版业的中流砥柱,也成为近代文化自觉中从"少数人"走向"多数人"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宋应离、袁喜生和刘小敏三位编撰的《20世纪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汇辑》,于近日由河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该书是“以20世纪中国杰出出版人为主题的大型出版研究资料汇辑”,选收了20世纪中国杰出出版人54位,资料600余篇,存目千余篇,计425万字。可以说,它是20世纪中国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的集大成之作。戴文葆先生为该书作序时认为,“其规模之大,收罗之广,均超过以往出版的同类著作”,还称该书“的确具有一些研究资料的气派”。总体说来,这套书有以下几点特色。第一,立意深远,是一部以史彰人的编辑出版文献集。20世纪的中国出版业,在风…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幅漫画:《李杜遇难》, 画的是一个编辑向李杜提出“以咱三个人的名义出版”“李白杜甫诗稿”的“意见”。由此,我想到了编辑道德问题。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它是有阶级性的。作为一个编辑,应该自觉地摒弃和抵  相似文献   

13.
陈思和先生曾说过,作为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应该通体透明地把握和了解著述、出版、教育这三位一体的文化载体。同时,他在另一篇文章里指出,知识分子面对虚妄的“广场”要想实践自己的人文理想,使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就必须立足于自己的“岗位”,而这一“岗位”从某种意义上讲即教育和出版。在他看来,作为出版工作者,其某种行为亦是一种人文理想的社会实践。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要回首现代中国文学史即可找到有力的佐证,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不少人对这一问题缺乏明确的认识,所以很多人将市场经济下编辑出版者仅仅看做是贩卖文化的商人。当然,出现这样的误解还有出版自身的原因,即我们编辑出版者虽然很严肃地看待自己从事的工作,但却迫于生存的压力,在很多时候并没有将知识分子的启蒙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并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而是外化为经济的孪生兄弟。所以,我们必须强调编辑出版者的自觉的岗位意识。本文拟对编辑的岗位意识做出一些实质性的检讨,以期得到人们的关注。全球背景下的民族文化自觉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趋势,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的经济政策和经济运行,而且还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文化政策、文化运动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走向,影响国际文化秩序的变动和文化力...  相似文献   

14.
李传胜 《新闻世界》2014,(5):267-268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出版产业处于重大的转型期,编辑作为连接受众和作者之间的桥梁,在出版资源竞争中处于核心地位。在这样一种形势下,一个杰出的编辑出版人员应该是集"政治"、"道德"、"才能"、"学识"于一体,以广博的学识,高尚的道德,出众的才能,通过整合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资源,生产出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既创造经济价值,又满足人们精神需要、塑造人们精神面貌的人。因此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一个优秀的出版编辑人员应该是在传统工作素养的基础上,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升华思想。  相似文献   

15.
记者在社会中应该承担的是什么样的角色,在社会责任和职业精神之间应该如何平衡抉择,二者又存在着怎样的联系,本文试图以嘉禾高考舞弊报道为案例,在这方面做些思考。一、明确两个基本认识记者首先是个社会人,然后才是个新闻人。新闻教科书上称记者是专职从事新闻报道的人,记者是一种职业身份。但是,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应该遵从社会法律制度和基本的道德规则,记者自然也不例外。我们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积淀了一些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诸如见义勇为、扶危助困、公正正直等,这些道德准则与法律制度一起维持着社会的良性运转。一个人…  相似文献   

16.
5·12后的出版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不仅仅需要了解理性的科学的抗震知识,还应该有反思有力量有温情,通过图书,我们应将这一切传达给大家,这是出版人的社会责任也是出版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出版业,积多年非市场化、半市场化的运行进程,全行业遗留着浓厚的非市场化特征,这些都极大地阻碍着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发展步伐。然而,无论是学界还是出版人自身,都对这种非市场化的影响研究和关注极其不够,更谈不上出版人自身的反省。编辑的精神境界现代出版人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境界?笔者以为,独立自主、理性创新才是当代中国出版人的精神风貌。一个独立自主、理性创新的时代品格,意味着  相似文献   

18.
人类与出版     
只要人类存续,出版必将永恒。出版人应当充满自信并微笑着,去拥抱新的时代。稍有教化的人都不会轻视出版,但只有出版人理所当然地最重视出版。出版学涉及到人类学、社会学、历  相似文献   

19.
转企改制后出版人的文化担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后面临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如何处理好出版单位的经济利益和文化使命的关系,处理好占领市场与引导市场的关系,处理好满足多样与弘扬主流的关系。文章指出每个出版人尤其是出版企业管理者在改制后更应该提高文化自觉意识,履行出版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观点摘要     
《出版参考》2012,(6):6
潘凯雄:出版人首先是读书人与爱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在《文汇报》撰文说:出版人首先应该是读书人、爱书人。这样的理解在以往当然不会有任何问题,我们也可以回望现代出版史上的那些成就卓越的出版大家,没有哪一位不是视读书为生命的爱书人,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