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石油摄影报刊发了摄影人物通讯《把生命融入镜头——记中国石油优秀摄影家宋学功》。看了配发的由主人公拍摄的反映二连石油人战天斗地的《撕开暴风雪》、颂扬一线新风尚的《新娘子来到钻井队》、讴歌采油员工战井喷的《"雄狮"》,笔者感触良多。  相似文献   

2.
抓拍     
一次,我同一个摄影工作者到井队去,他为了拍下一个工人们勇战井喷的瞬间,鞋都没脱,就跑进一片漂着油污的泥水里选择最佳角度。当他身子刚刚停住,溅起的泥浆尚未落下时,我拍下了这个镜头。  相似文献   

3.
刘萍 《新闻前哨》2010,(3):36-38
数码时代,新闻摄影造假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一场对新闻摄影真实性的考验之战。应发挥教育先行的功能,在新闻摄影教育中加强真实性教育。本文从新闻摄影教育实际出发,对如何更好地进行真实性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此文值得一读。作者通过观察和反思,肯定了当前新闻摄影采访取得的成绩,批评了在摄影采访中存在的重成组照片、轻独幅照片,重文字说明、轻形象表现的模糊倾向,提出了摄影记者要解决“拍什么”和“怎么拍”的问题。摄影记者们似应认真思考一下:如何用“摄影眼光”观察新闻现象,如何用“摄影语言”选择适于摄影表现的题材,以记录文字不能代替的历史瞬间。  相似文献   

5.
此文值得一读。作者通过观察和反思,肯定了当前新闻摄影采访取得的成绩,批评了在摄影采访中存在的重成组照片、轻独幅照片,重文字说明、轻形象表现的模糊倾向,提出了摄影记者要解决“拍什么”和“怎么拍”的问题。摄影记者们似应认真思考一下:如何用“摄影眼光”观察新闻现象,如何用“摄影语言”选择适于摄影表现的题材,以记录文字不能代替的历史瞬间。  相似文献   

6.
一言 《云南档案》2003,(4):30-33
<正> 抗日名将阙汉骞将军有句名言:战场是军人人格之极至表现的地方。 在全民抗战中,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生死存亡而战,以其崇高的人格在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以牺牲报国的决心,浴血奋战,把军人的人格发挥到了极至。  相似文献   

7.
胡庆明 《新闻三昧》2001,(11):40-41
《中原石油报》新闻摄影连年大丰收,不断捧回全国大奖,在全国产业报专业报新闻摄影评比中,实现了金牌五连冠,成为企业报的名牌。纵观所取得的成绩,根据平时摄影实践中的体会,关键的一点是石油企业报的摄影记者必须跳出固有的思路,在抓住石油特色的同时,还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把石油企业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拍出新闻图片名牌作品来。  相似文献   

8.
微距摄影深受广大摄影人士的喜爱,因为它可以把我们引领到神奇而多彩的微观世界里。人们用微距功能拍摄,不仅可以把花鸟虫鱼等细小的物体表现出来,而且还可以随心所欲的表现自己在选题、构图、用光方面的创意。  相似文献   

9.
1997年岁末,由《工人日报》摄影部组织的“新闻摄影研讨会”,在北京物探局石油工人疗养院召开,来自《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环境报》及《石油物探报》等报社新闻摄影部的负责同志、《工人日报》新闻版主编近30人参加了会议。《工人日报》总编辑张宏遵、副总编辑申宜芬也到会并在会上发言。会上,在谈到时下新闻摄影界颇为关注的报纸“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问题时,与会者发言踊跃。  相似文献   

10.
优秀的小说、戏剧、电影读后(看后)很受感动,那是因为它们在表现主题时有自己独特的创见性。新闻摄影报道的是新闻,作者首先通过对事物的了解,然后以熟练的技能,把事物或人的最能表现主题的瞬间迅速地拍摄下来,表达作者对事物发展的认识,以揭示新闻摄影的主题内涵。 新闻摄影表现主题的方式千变万化。我国新闻摄影界的同仁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在表现新闻主题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解海龙“希望工程”摄影纪实》、《8·15股市见闻》等摄影作品,摒弃了新闻照片单一的内容,平稳的格调,追求简洁、奇特和强烈的风格,为新闻摄影拓宽了新的视野。 但是在生活的实践中,挖掘出深刻的主题,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确定主题和表现主题是创作中最艰巨、最令人苦恼绞汁的过程。有的甚至像石油地质工作者那样,在浩瀚的沙漠里,经过长期辛勤的跋涉,才能寻找出蕴藏在沙漠深处的油田。  相似文献   

11.
摄影艺术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摄影者拍摄的内容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如何让拍摄的图片更有感染力,是每位摄影者都在思考的问题。对此,本文从如何练就观察力、新闻摄影构图、对比之美、摄影情感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摄影艺术中不同画面的表现形态,以及摄影美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摄影技术数字化的普及,媒体创意影像的后期制作也对传统摄影形成了巨大冲击。作为专业的摄影人,在这个数码时代如果没有创意,就相当于丢掉了作品的灵魂。与新闻摄影不同的是,一幅优秀的影像作品如果没有独特的技巧、思想结构,哪怕多好的创意也只能似游魂而无寄托。  相似文献   

13.
季增 《档案天地》2007,(2):43-44
我是一位70岁的老摄影工作者了.1956年12月参军入伍,曾在沈阳军区3317部队任摄影员。刚参军时主要负责工程摄影,为日后检查工程质量留存照片档案资料。1960年雷锋入伍后.我除了搞工程摄影外.还为部队搞宣传报道拍摄部队训练、生活的照片。从此便接触到了雷锋同志.也成为雷锋入伍后第一位为他拍照的人。大家熟悉的雷锋练投手榴弹、练双杠、擦汽车、手握钢枪站在毛主席塑像前等照片.都是我为雷锋拍摄的。  相似文献   

14.
袁灿 《新闻前哨》2001,(1):35-36
新闻摄 影作品包容 着它的新闻 价值、审美价 值、史料价值 三大内涵。个 性化表现则 是它整体价 值的主观表 现形式,也就 是在拍摄和 制作作品过 程中的意识 闪现和素质 体现。农村题 材的新闻摄 影作品,虽然 在摄影背景 和镜头具象 上,具有自身 的个性特点, 但在构图、用 光和人物塑 造方面,由于 受环境条件、 时空间隔和 人物表现的 限制,作品的 个性化表现,难于整体把握和重点突破。本人长期以来,专业从事新闻摄影工作,尤其对农村题材的摄影作品拍摄较多,也体会较深,现结合自己的社会实践和拍摄体会,就农村题材的新闻摄影作…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业余新闻摄影在崛起。近两年在新闻摄影展览、比赛中获奖和报刊中采用的不少优秀新闻照片,例如《又一艘出口轮船下水》、《座舱里的车老板》、《华山抢险》、《白鹤越冬之谜》、《试讲之后》、《金龙狂舞》……,都是出自业余新闻摄影者之手。其中有基层宣传文化部门的摄影干部,有工人、教师、学生、  相似文献   

16.
文化消费中,阅读方式变革与文化身份认同具有两极互动的张力:一是阅读对文化身份具有构建、消解、培育、毁育之作用,表现为其标识、形塑着文化身份;二是文化身份对阅读具有筛选、鉴别、抵制、汰旧作用,表现为其选择阅读信息、防御不良阅读方式的入侵.两者互为手段和目的,相互生成,共同作用,形成阅读识别文化身份又被文化身份标识为雅俗之分、文化身份决定阅读内容取舍而又被阅读内容形塑为精英与大众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门外与门内     
近来,经常收到一些自称新闻摄影“门外汉”的文字记者拍摄的照片,其中不乏出色之作。这说明:一、新闻摄影在宣传报道中的地位有了显著提高;二、我们的文字记者已开始注重运用这一形象表现手法,并逐步树立新闻摄影意识。这一现象令人兴奋。其实,新闻摄影作为新闻报道的手段之一,具有其独特功效。文字记者掌握这一本领对提高自己大有裨益。以往,人们总爱笼而统之地把文字记者的工作称为抽象思维,而把摄影报道称为形象思维,二者泾渭分明、水火不容。细想起来,未必尽然。任何新闻报道都要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炼主题,要透过现象抓本质,这些都要通过大脑思维。而经过提炼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周刊》2003,(9):73-73
中国面对攻伊之战与朝核危机,启动石油战略储备,紧急应变。近日在香港出版的《亚洲周刊》刊发该刊主编邱立本及多位记者合撰的封面文章,指出,北京已立刻展开部署,启动战略石油储备,斥资15.7亿美元购买5000万桶石油,将战略石油储备增至30天以上。由于石油与不少制造业关系密切,中国国务院主管经济部门已立刻早作各项相关措施,慎防经  相似文献   

19.
石油在水面形成不透明的油膜,降低了光的通透性。在这种情况下,最佳的拍摄位置是将相机置于水面高度,这样不仅可以制造出鸭子的倒影,同时可以借助油膜对光的强烈反射突出黏稠的质感。中国古人有“束情难似束悍马”的文论,这样的观点同样适合于新闻摄影。在画面上,看不到鸭子凌乱的羽毛或痛苦的神情,看不到夸张的污染场景。摄影者在鸭子嘴角滴下石油的瞬间摁下快门,这是点  相似文献   

20.
突出细节     
徐文耀 《军事记者》2014,(12):I0002-I0002
那只爬在狙击手脸上的毛毛虫,是不是第一时间就抓住了你的眼球?和笔者有相同观感的恐怕大有人在。这幅军事摄影作品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拍摄者敏锐地捕捉到了毛毛虫爬到士兵脸上的细节,而此时的士兵仍那么专注地紧盯着远处的目标。 在摄影中,细节是最富表现张力的元素。把最富张力、最有意味的细节捕捉到并突出出来,一幅摄影作品也便具有了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