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鲁迅的著作是我们民族的一个语言艺术宝库。从不同角度对其作品研读分析,其语言耐人寻味,对我们的写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谈论了大众对于鲁迅作品赏析中存在的问题,即思维模式的僵化贫乏以及在突破这种思维模式后的混乱,提出了自己粗浅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3.
徐龙年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4):59-60,72
由于历史的原因,鲁迅作品中的一些语言现象已与现在有所区别。为了保持鲁迅作品的原貌,在再版及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时并没有按现在的语言习惯和规范进行改动,广大师生在阅读教学时必须引起注意,学会鉴别,并藉此提高言语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人们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主要手段,为了更好地发挥语言的表达能力,人们在语言运用的漫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法则———语法。一般情况下,人们的语言都要遵守这一法则,但语言大师鲁迅,在特殊的语境下,常用一些不符合规范的矛盾语言来表达特殊的情感,收到了极好的语言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5.
彭远华 《阅读与鉴赏》2007,(10):43-43,40
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灵魂”哪有“紫色”的呢?从修辞学的角度,显然是说不通的!从感情的角度,褒义有“美丽的精灵”,贬义有“丑恶的灵魂”之说。为什么有“紫色的灵魂”之说呢?  相似文献   

6.
小说不仅是时间的艺术 ,更是一门空间的艺术 ,所谓空间主要就是指环境。环境描写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都发挥着它神奇的魅力。本文主要通过对鲁迅先生部分作品的赏析来探讨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以此来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作写能力。环境描写为小说情节的展开、角色的出场提供了一个宽广的舞台。自然环境的描写首先为舞台布景 ,以最形象最直观的方式向读者交代故事的大环境 ;紧接着 ,社会环境的描写 ,让读者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 ,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必要的铺垫 ;最后 ,随着人物环境 (包括人物活动场所、人物关系 )…  相似文献   

7.
鲁迅作品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鲁迅的原作,与鲁迅直接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首先是建立在对课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师为学生的阅读扫除障碍,使学生真正读懂鲁迅的小说,是完成鲁迅作品教学任务的前提和基础。由于鲁迅的小说生僻字较多,有的晦涩难懂,以往的教学往往是按照教参的模式,胡子眉毛一把抓,  相似文献   

8.
广告语言的"陌生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随着信息产业化和商品化的不断升温,广告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作为传播信息、劝导消费的重要方式,一种特殊的语言技巧一“陌生化”经常在广告中运用。本文旨在语言符号性的基础上,试论广告语言的“陌生化”这一特殊现象产生的可能性、根本动因及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中语言陌生化现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语言方式尽管具有准确平易畅达,认识价值显著的优势,而其缺陷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自身魅力欠缺,内涵稀薄等。陌生化语言正是补传统语言之短,使得语言出奇制胜,充满活力,文章从饲类运用、超常组句、修辞手法、审美观念、表达方式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文学语言陌生化现象,旨在说明它是值得探讨和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简述文学作品中传统语言方式显著优势与潜在的某些缺陷。指出文学语言陌生化有助于补传统语言之短,并从词类运用、超常组句、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审美观念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文学语言陌生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12.
鲁迅的作品内容深广,思想博大精深,艺术风格多样,特别是鲁迅作品的语言丰满而洗练,隽永而含蓄,诙谐而峭拔。理解鲁迅作品,关键在深刻领会作品的语言。本文结合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的作品,从语言的角度,谈谈鲁迅作品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3.
项挥 《文学教育(上)》2009,(21):119-119
“陌生化”的概念是20世纪初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首先提出来的。所谓“陌生化”,就是“使之陌生”,即指摆脱习以为常的惯性化的思维制约,采用创新的方式,使人们即使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够有新的发现,从而缓解甚至彻底走出审美的疲劳状态。“语言陌生化”,简而言之,就是语言的变异和创新。以此理论为指导,我们对于文章语言的锤炼就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不仅表现在主题内容的深刻上,也体现在文学话语的艺术表达上,具有审美性的话语往往能淋漓尽致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给读者以无穷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5.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选文中占比例较大.也是教学的难点.学生普遍感到难懂。要突破鲁迅作品的教学难点.就必须紧紧抓其作品中“国民性”这一特点。在选文中.无论是其小说.还是杂文.无不体现着鲁迅先生”国民性”教育这一中心.抓住了这一点,也就找到了教学难点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马韫睿 《林区教学》2022,(10):72-75
鲁迅作品所具有的文学价值和教学价值是其多次被编入语文教材的原因之一,但其独特的语言风格、特殊的创作背景以及文字背后复杂的情感思想使得部分学生叫苦不迭。利用分“镜头”阅读鲁迅作品,分析鲁迅作品与“镜头”语言的共通之处,引入“镜头”对比教学思路,并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祝福》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以此体现“镜头”对比思路在鲁迅作品教学中的可行性与直观性。  相似文献   

17.
18.
时下不少文章,尤其是一些诗歌和青春作家作品中的一些遣词造句十分新奇,似乎前后并不搭调,好像用词不当.但却有着一种独特的情趣,让人耳目一新,回昧无穷,轻而易举地俘获了读者的芳心。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运用“移就”的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如果人们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过于熟悉,就会置若罔闻,成语"熟视无睹"也许就是这个道理,语言也不例外,日常语言由于其指称功能的日益增强,其表现力也渐渐减弱。在这种情况下,要换取人们对它的重新关注,最好的方法就是使其"陌生化"。  相似文献   

20.
李鹭 《教学与管理》2001,(12):52-53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鲁迅作了这样的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的方向。”因此。在将近4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人敢对鲁迅的人品、作品作出丝毫的怀疑和否定。尤其是“文革”时期,在几乎所有的现代文学作品都被称作“毒草”禁锢之时,只有鲁迅的作品却与马恩列斯毛的著作并列摆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上允许阅读、销售。鲁迅的言论(特别是其晚年的杂文)与马恩列斯毛的语录一起.被红卫兵和造反派的“大字报”大量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