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楠 《军事记者》2005,(4):47-47
图片(主要足新闻图片)以生动的画面形象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达到宣传效果.这一点被许多人注意到了。但图片的文字说明如何做到“字唯其少.意唯其多”,与照片珠联壁合.相得益彰,却被许多人忽视了。  相似文献   

2.
图片(主要是新闻图片》固然是以生动的画面形象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达到宣传效果,这一点大多都注意到了,但图片的文字说明如何做到“字唯其少、意唯其多”,与照片珠联壁合.相得益彰,却被许多人忽视了。图片的说明是什么?窃以为,它不应仅是白开水似的壬谓集结构叙述,如“这是……”之类.而应是浓缩的奶酪,是一首隽永的诗,是画龙点睛之笔。在图片宣传中.对画面而言,文字说明应当起到“内涵上扩大、外延上升级”的作用,通过图片与文字的最佳结合,构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从而增加报道的力度和感染力。在这方面,看…  相似文献   

3.
图片(主要是新闻图片)以生动的画面形象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达到宣传效果,这一点被许多人注意到了。但图片的文字说明如何做到"字唯其少,意唯其多".与照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却被许多人忽视了。图片的说明是什么?我以为,它不应仅是白开水似的主谓宾结构叙述.如"这是……"之类,而应是画龙点睛之笔。在图片宣传中,对画面而言,文字说明应当起到"内涵上扩大、外延上升级"的作用,通过图片与文字的最佳结合,构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从而增加报道的力度和感染力。可喜的是,近年来大部分报刊已注  相似文献   

4.
图片(主要是新闻图片)以生动的画面形象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达到宣传效果,这一点被许多人注意到了,但图片的文字说明如何做到“字惟其少、意惟其多”,与照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却被许多人忽视了。图片的说明是什么?窃以为,它不应仅是白开水似的主谓宾结构叙述,如“这是……”之类,而应是画龙点睛之笔。在图片宣传中,对画面而言,文字说明应当起到“内涵上扩大、外延上升级”的作用,通过图片与文字的最佳  相似文献   

5.
第27届奥运会期间,网上新闻图片的竞争,让许多人深深感到第四媒体“后生可畏”。可以说,此次国内各大新闻网站在奥运期间对新闻图片的重视是空前的,各网站精彩纷呈的图片报道为日后网上新闻图片使用提供了值得研究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身为“婆婆”者,往往是业务上的行家里手。比起有些部门来,新闻圈里这种好传统,尤为突出。唯其是行家,故在指挥“媳妇”时有发言权,有威望,腰板硬;唯其是行家,故在指挥时也易察觉有的“媳妇”不那么得心应手,不如自己动手干。长此不改这个事必躬亲的习惯,种种矛盾便尖锐起来,就应了俗话所说的“吃力不讨好”。所以,这一篇想扯几句——  相似文献   

7.
当今报纸已进入了“读图时代”,而“图文并重”也成为当今报纸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新闻图片的运用越来越被重视,图片报道在报纸新闻报道中已真正担当起主角。图片新闻是报纸这一特殊商品中重要的包装元素和商品要素,被称为报纸的“眼睛”。要让报纸的“眼睛”亮起来,新闻图片要“善于说话”,要能通过图片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大限度满足读者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这就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新闻素养和过硬的摄影本领,在“抓拍”上做足文章。  相似文献   

8.
闫文博 《军事记者》2006,(8):44-45,53
新闻图片是现代报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宣传教育、传递信息和娱乐欣赏等多种功能。特别是不断掀起的报业大战,使不少报刊采用图片的数量越来越多、篇幅越来越大。而这些照片,却从未跳出过其背后的那只“手”——文字说明的“乾坤”。这是因为,“没有文字说明的照片一钱不值”,“文字说明承载着图片不被曲解和历史不被歪曲的重要作用”,“文字说明扮演着提升图片新闻价值的角色”,“文字说明还承担着解释图片所示不明和补充图片所示不全”的重任。从我国新闻报刊近年刊用的图片来看,图片的视觉冲击力、信息承受量虽然不断进步,但它的新…  相似文献   

9.
如今纸媒已进入了“读图时代”,“图文并茂”成为当今报纸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图片新闻是报纸这一特殊商品中重要的包装元素和商品要素,被称为报纸的“眼睛”。要让报纸的“眼睛”亮起来,新闻图片要“善于说话”,要能通过图片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大限度满足读者对新闻信息的需求。突发事件报道以其自身灾难性、不可预知性、现场性等...  相似文献   

10.
临风 《新闻实践》2001,(7):43-44
新闻图片如今越来越被各家报纸重视,从先前的“配角”上升到了作为一种独立的新闻体裁的“主角” 地位。摄影记者也使出浑身解数,争夺读者的“眼球关注力”。这无疑是时代的进步,新闻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创造摄影精品必须有正确的思路 伴随“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方针的提出与实施,宜昌日报的版面逐步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新闻图片的数量越发越多,篇幅越发越大,位置越发越重。与过去“重文轻图”、“文多图少”境况相比,这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是一种历史性的飞跃。然而,当图片发多了发大了发重了之后,又出现一种令人尴尬的现象,这就是图片的数量多,精晶少;图片的篇幅大,份量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贯彻“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方针,我们注重了从形式上突破(如编图片头条、设图片专栏、办图片专版等),忽视了从内容上的提高。由于认识上存在这种偏差,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在检验“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方针贯彻得好不好的时候,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这样一个不成文的“标准”:即图片编发得越大越多越重,报社对图片就越重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方针就贯彻得越好,反之则反。用这种“标准”衡量的结果是,新闻图片数量可能形成“半壁河山”,但精品也可能仍是“文多图少”。 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宜昌日报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两个一”的思路。第一是强化“一种意识”,即精品意识。第二是实现“一个转变”,即逐步实现新闻图片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为了稳妥地实现这个“转变”,  相似文献   

12.
新闻摄影大师尤金·史密斯有句名言:“可以真实,不能客观”。他将这一信条付诸新闻实践。他的新闻报道或纪实专题常以“系列”和“组照”的形式出现,把主题图片、旁证、背景以至反衬图片罗列在一起,将“主观与客观”融为一体,力图使受众在了解新闻事件的同时,触及事物的核心,认识把握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某种理性的东西——思想、规律或者观念。 近几年,在我国新闻界,围绕着新闻体裁的话题,开始讨论这样一种现象:一些知名记者以一批体裁“不伦不类”的新闻作品闻名。说不伦不类,是因为许多人感到难以用旧有的新闻体裁来界定。既非传统意义的通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国内的摄影网站如同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并且被一批年轻的有识之士称为新闻摄影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这样的摄影网站,如“易拍”、“photocome”等,其实就是图片代理商,它们把摄影师的图片放在网上,需要图片的人在网上浏览后,与网站联系,取得图片。所得的收入网站与摄影师按一定比例分成,通常是一半对一半。此外,网站也利用“聊天至”联系摄影师,并提供一些器材等方面的资讯。这种交易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摄影  相似文献   

14.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这一办报方针提出以来,已被众多新闻工作者所接受,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愈来愈发挥出显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近年来,众多报纸的实践证明,“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是一条正确可行的方针,是办好报纸的必由之路。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更加深层次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地摆在我们新闻摄影记者的面前,那就是如何突出新闻图片新闻性,如何使图片这一“翼”更为丰满。这是时代赋予新闻摄影的使命,也是我们工作中必须认真审视和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2002,(6)
近些年报纸的一大发展是报纸 刊发的图片越来越显要,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新闻照片已不再是过去那种在版面上当“配角”或“点缀”,已步入了报纸“两翼齐飞,图文并重”的时代。同时新闻图片已成了一种独立的、被广泛应用的新闻体裁。有了这些变化,读者爱看了,记者肯干了(指主动抓新闻图片),报社效益也变了。随着图片新闻在报纸上地位的增强,读者对新闻图片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就要不断加强报纸图片的瞬间形象、新闻含量及时效性、真实性,力求做到动人、感人、印象深刻、余味无穷。一句话,要大力增强新闻图片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新闻图片作为报纸“两翼齐飞”中的“一翼”,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其具有很强的可视形象,一些具有现代办报理念的报人形象地总结出了“5步3秒”法则,就是说在5步之外3秒之内,读者通过图片能够明白它所表现的内容而决定是否买报,这点对图片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  相似文献   

17.
许多人喜欢在说到新闻的时候,过分强调图片的作用,说一张好的新闻图片,抵得过千言万语。这样的说法有时很伤文字作者的心,只是细想,这个问题也不是不好理解。比如,那图片中真的体现出了千言万语,尤其是包含着好多不好用文字来说明的言语。这是我们欣赏一幅好的新闻摄影作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周骥  忻志伟 《新闻实践》2012,(11):I0001-I0001
一份报纸,一个版面。其主角是谁,是标题、是图片、还是文字?在报纸诞生之后的一个漫长年代里,这个答案无疑是文字,密密麻麻的文字为读者传送了宝贵的信息。而在“快读”、“读图”盛行的当下,昔日文字的“主角”地位渐渐被标题、图片等取代,一个用几句话就把新闻事件讲清楚的多行标题,一个用画面细节展示了文字无法传达的现场感图片,的确有点让文字“主角”地位有所动摇。  相似文献   

19.
当人们跨入21世纪迎来崭新的信息时代时,电视新闻的连续挑战以及横空出世的网络媒体的强劲冲击,在时效上和空间上对报纸新闻构成的竞争更加激烈。报纸这张“新闻纸”要发挥快速传递、解读信息的作用,让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上“站”起来,发挥其“一图胜千言”的作用就更为重要了。如何让新闻图片在版面上“站”起来,除了总编辑出好点子、起好关键作用,摄影记者提高素质、拍出好图片外,处在报纸的“总装车间”、选用图片的第一道关口的版面编辑,对作品的新闻价值的把握和对新闻图片所包含的形象价值的解读水平至关重要。报纸编辑在选择使用新闻图片时,必须树立“敏锐的信息传播意识”、“强烈的典型瞬间意识”、“鲜明的画面美感意识”,才能慧眼识珠,将主题鲜明、构图新颖、有强烈震撼力的佳作编排在版面的显著位置上,让广大读者打开报纸就能被它富有穿透力的组合所吸引。敏锐的信息传播意识新闻摄影是通过照相机镜头对具有形象价值的新闻事实现场选择纪实,来达到发布新闻传递信息的目的。新闻摄影的这一特征,决定了版面编辑在选编新闻图片时首先必须具备敏锐的信息传播意识。只有这样,编辑才能从大量的来稿图片中,及时、准确、大方地选编那些包含了大量信息,能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据获得“《影响2006》CCTV年度新闻图片”奖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的作者的刘为强称,他为了拍摄这张火车与藏羚羊出现在同一画面上的照片,在掩体里守了八天八夜。我和许多人一样,为他的这种执着所感动。然而,我同时又产生了另外一种与感动毫无关系的联想,就是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