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718年初,拉藏汗向康熙帝报告准噶尔部进扰西藏,请求朝廷发兵援助。3月,清军由青海进兵西藏,中埋伏而全军覆没。1720年,康熙再次派兵入藏,吸取第一次失败的教训,清军周密部署,彻底驱逐了准噶尔势力。  相似文献   

2.
清朝统一新疆斗争中的维吾尔族功臣史迹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西征达瓦齐,灭准噶尔,平定天山北路。1759年,清军平定波罗泥都、霍集占(史称大、小和卓)叛乱,克定南疆,完成了重新统一新疆的伟大事业。1766年,清政府在紫光阁绘成功臣像,表彰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的各民族有功将土。功臣像分两等:一为“勋绩显著者”五十人,称“前五十功臣”,朝隆皇帝亲笔题赞,褒扬他们的历史功绩;一为“斩将率旗建一绩致一命者”又五十人,称“后五十功臣”,乾隆皇帝命儒臣为之作赞。被给像表彰的功臣中,有维吾尔族六人,其中额敏和卓、霍集斯、鄂对三人,属“前五十功臣”…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中后期,英国和俄国争夺中亚加剧。中亚浩罕国军官阿古柏乘新疆农民起义混乱之机,入侵中国新疆。清政府经过了激烈的海防、塞防之争,决定进军新疆,驱逐阿古柏并收复新疆,英国在外交上不断派其使节百般阻挠清军收复新疆,军事上援助阿古柏武器等对抗清军,妄图使阿古柏政权存在下去。但其阴谋最终被左宗棠的迅速进军粉碎。本文探讨了清政府收复新疆的过程,从而为当今新疆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保持新疆的稳定和快速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第29页《左宗棠收复新疆》一节有如下说法:“清军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向南疆推进.消灭了阿古柏的主力,阿古柏兵败自杀。”关于清朝中后期中亚地区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的死因.著名汉学家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38页)是这样说的:“阿古柏退到了库尔勒.几天以后即在这里死去,死因迄今不明。”笔者查阅“百度百科”词条“阿古柏”,也得到了与《剑桥中国晚清史》相同的说法,即“关于他(指阿古柏)的死因,有着多种说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档案资料中的一个自准噶尔逃回的被俘清军人员蓝生芝的口供写起,介绍了清代档案、《实录》在研究清史和清代蒙古史中的作用。笔者以有关这一口供的两个奏折为基本史料,对比研究了档案、《实录》和《东华录》的关系,指出《实录》屡经修改,后人利用时应予注意.同时从研究方法上指出,如能将汉文《实录》与蒙文《实录》加以比较,对清代蒙古史研究将大有裨益。清代驻守边疆的高级将领纪成斌、岳钟琪有关蓝生之口供的两份奏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蒙古准噶尔部有关大、小策凌敦多布的军事力量和驻守据点等,文中对此种资料作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6.
康熙二十九年至康熙三十六年(1690—1697年)清朝与厄鲁特蒙古的准噶尔部进行了长达七年的战争,此即俗称的康熙平准战争。战争是由准噶尔部与喀尔喀部的矛盾引起的。准噶尔部与喀尔喀部均为蒙古之分支。在顺治初年,他们的关系是“间通使,间为寇”。至顺治中期,厄鲁特蒙古趁清军方定中原未遑远略之机,“吞噬西北,日渐强大”。(《圣武记》卷3“康熙亲征准噶尔记”)至康熙中期噶尔丹袭杀索诺木阿拉布坦自立为汗后,东侵西略,他娶青海和硕特部车臣汗之女并借机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植被特点与植物区系形成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准噶尔盆地的植被呈非紧缩型分布.白棱棱和棱棱群系是本区沙漠植被的重要组成者.早春短生植物丰富,季相鲜明,春夏之交由其繁茂生长而形成的季节性“草甸”景观而异于我国的其他荒漠植被.本区荒漠植物区系形成于第四纪,其区系组成是多源的,以古地中海成分和华夏成分为主体,并与中亚荒漠区系相互渗透,缺乏特有现象  相似文献   

8.
噶尔丹是清康熙前期活跃在新疆天山南北和蒙古高原上的准噶尔人首领。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说:“1696年,康熙帝再带兵三路出击。清军大败噶尔丹于昭英多……噶尔丹走投无路,不久死去。”《教学参考书》第二册也只提到:“1697年,康熙第三次亲征至宁夏,噶尔丹走投无路,不久死去。”那么,噶尔丹究竟是怎样死的呢?过去有两种说法,一说认为他是服毒自尽,如《清圣祖实录》卷193四月甲子条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闰三月十三日,噶尔丹兵败无法生存,饮药自尽。清人魏源的《圣武记·康熙亲征准噶尔记》也说他是“仰药死”。现代史学家如肖一山的《清代通史》,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均是如此叙述噶尔丹的结局。而吕一燃在《历史研究》1980年第  相似文献   

9.
1865年,中亚浩罕国的阿古柏率军入侵新疆,1867年,在南疆成立"哲德沙尔国"。1870年又入侵北疆,占领乌鲁木齐。1876年3月,左宗棠指挥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仅半年多时间即收复北疆。经过半年休整,到1877年春,清军乘胜挺进南疆,在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三战三捷,阿古柏仓皇西逃,在库尔勒身亡。后来,英、俄又挟阿古柏之子伯克胡里在喀什噶尔称汗。同年12月,清  相似文献   

10.
归化城在清准战争中处于一种极为微妙的地位。清军将归化城作为防备准噶尔的前哨,军需粮饷、驼马的购置地,准噶尔降人的安置地,出征兵丁的临时驻防地,同时还是清准双方军事情报的哨探地。清在归化城附近设置了军事驻防绥远城,据有交通便利的归化城要地,避免了劳师袭远的被动局面,取得了对准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乾隆御制《热河考》对研究清中期的地理科学发展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承德师专学报》1987年第1期陈登亿同志注译了《热河考》,他还论证了《热河考》的地理价值。这对我们研究清中期的地理学发展史方面有所启迪。 乾隆御制《热河考》写成于乾隆二十八年(1764年)。当时准噶尔贵族阿睦尔撒纳归服清朝,并接受了封号和官职。清朝控制了天山南北。1755年阿睦尔撒纳又发动叛乱,乾隆派遣军队攻克伊犁。1758年清军平定了叛乱。  相似文献   

12.
清(1644年-1912年) 鸦片战争以前(1644年-1840年) 1644年 ·清军入关 ·清廷颁圈地令,大规模圈占土地 1645年 ·清占南京,南明弘光政权亡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当时生活在中亚的回鹘人(包括鄂尔浑回鹘汗国)凭借其强大的骑兵正规军平定公元763-765年唐朝安史之乱、收复唐朝首都 长安和 洛阳、展示其极其英勇无畏精神的历史事实,论述鄂尔浑回鹘汗国在我国和中亚历史上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希罗多德《历史》中的中亚史料探析杜平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至前425年)是古代希腊伟大的历史学家,西方“历史之父”。其传世名作《历史》,包括了当时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民族、风情、宗教。古迹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部最早的小百科全书。希罗多德...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前后与哈萨克诸部的关系,通过众多的历史材料阐明清政府在与哈萨克的接触之初以及在平剿叛乱中,二者的关系得以改善和进一步发展,表明历史上清政府与哈萨克诸部友好相处的事实及清廷对西部边疆和平、稳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城,明朝灭亡。吴三桂引领清兵入关,打败了李自成的起义军。清兵占领北京,并随即大举南下。明朝皇族在南京建立了弘光(南明)政权,试图对抗清军,但随着扬州城被清军攻破,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2007年版)第51页叙述鸦片战争中的镇江之战时说:“当英军用洋炮洋枪进攻镇江时,清军满族将领海龄率守军用大刀长矛,同敌人浴血奋战。将士们‘血积刀柄.滑不可握,犹大呼杀贼’,最后全部壮烈殉国。”此处应有误。据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440-445页),镇江之战时,  相似文献   

18.
俄语“中亚”一词含义的变化杨恕在俄语里面,表示“中亚”这一概念的词组有两个:一个是ЦентральнаяАзия(以下简称Ц.А.),另一个是СредняяАзия(以下简称С.А.)。这两个词组直译都可译作中亚,但因其内涵有很大差别,为了区别,一般...  相似文献   

19.
卡尔梅克族:历史与现实何俊芳众所周知,现代卡尔梅克族是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从我国西蒙古和准噶尔地区迁往伏尔加河流域的卫拉特蒙古人的后裔,现在在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76,1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146,300卡尔梅克人,占共和国总人口的45.4%,...  相似文献   

20.
章以苏俄时期(1917-1924年)的中亚为背景,论述了英国的中亚推行干涉政策的经过,苏俄人民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粉碎了它们的干涉和叛乱,英国企图控制中亚,绞杀苏俄革命的计划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