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爱好者》2012,(23):25
刘万永,《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副主任,高级记者。1996年毕业于河北大学,1998年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代表作:《一个退休高官的生意经》《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顶替上大学》。三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青年报》2010年"年度最佳记者"。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长江  相似文献   

2.
今年两会期间,中国青年报刊出《一起造假事件为何查四年》,这篇文章的采访对象为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是中国青年报对李连生造假事件的又一次追问。王建华在这次采访中告诉记者,教育部已经把李连生的长江学者头衔撤销了,钱也追回来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年报》创刊已有31年的历史了。很多读者在谈到它的时候,都认为它是一张有自己特色和风格的报纸。一些新闻界的同志也在评论《中国青年报》的特点和风格。坦率地说,《中国青年报》在创造自己特点的实践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而很多问题,还正在不断地实践、摸索和总结。《中国青年报》有些什么特色和风格呢?在办报实践中是如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年报,最近召开了两次编委扩大会议,讨论了加强报纸知识性的问题。中国青年报的读者对象,是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的青年。知识性是中国青年报编辑部历来注意保持的一个特点。几年来,中国青年报的知识性栏目和材料,都在日渐增多,但是,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和读者的要求;同时,报纸最近一个时期对某些知识性的好传统发扬不够。最近以来,团中央曾多  相似文献   

5.
新闻战线编辑室:你们的来信已经收到.关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报道抢救丘财康同志的两篇文章,经研究,我们认为:一、这两篇报道写法不同,中国青年报强调了青年医生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和我院大多数读者的反映,人民日报的一篇"党救活了他"写得比较切实.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年报从今年元旦起,改为每周出版四期,除每星期二、四、六照常出版外,星期日增加一期《中国青年报·星期刊》。《中国青年报·星期刊》是四开8个版,内容以文化生活为主,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地理、体育、卫生、生活等方面的知识,以帮助青年开阔眼界,提高文化修养,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高尚情操。一月四日出版的第一期《中国青年报·星期刊》上,发表了《做个好朋友——致读者》,指出:“创办这样一张星期刊的目的,就是要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同青年做个朋友。”致读者还说,朋友贵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犹如黄河、长江,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8.
今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国青年报》在二版上以《为了办好自己的报纸》为题,刊登了七名优秀通讯员的事迹和一九八五年度优秀通讯员名单,并加了编辑部的按语。在报纸上公开表彰优秀通讯员的先进事迹,这种做法在中国青年报的历史上还是没有先例的。见报以后,引起了新闻界同行的注意,六、七家报刊做通联工作的同志专程来本报了解情况。一些青年读者也写信来,询问通过什么样的手续才能做中国青年报的通讯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也肯定了这种做法,认为报  相似文献   

9.
彭朝丞 《新闻界》2001,(6):20-22
没有人会忘记1998年夏秋之交,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战洪魔那些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然而,对于九江人民和中国青年报的同仁,更难忘的是这年8月7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这天下午,正在长江九江段采访的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准备去灾民安置点拍照,忽闻决口的消息,于是立即调转车头直奔决口处的四号闸。他在冲锋舟上,一面抢拍决口现场,一面用手机向远在北京的编辑部报告现场实况:“今天13时左右,长江九江段4号闸和5号闸之间决堤30米。洪水滔滔,局面一时无法控制。现在,洪水正向市区蔓延。市区内满街都是人。靠近决堤…  相似文献   

10.
没有人忘记1998年夏秋之交,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战洪魔那些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然而,对于九江人民和中国青年报的同仁,更难忘的是这年8月7日这个特殊的日子。 那天下午二正在长江九江段采访的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准备去灾民安置点拍照,忽闻决口的消息,于是立即调转车头直奔决口处的四号闸。他在冲锋舟上,一面抢拍决口现场.一面用手机向远在北京的编辑部报告现场实况:“今天13时左右,长江九江段4号闸和5号闸之间决堤30米。洪水滔滔,局面一时无法控制。现在,洪水正在向市区蔓延。市区内满街都是人。靠近决…  相似文献   

11.
长江,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正在变动中的当代中国的缩影。古老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亘古不变”与“万象更新”之间形成的巨大张力,一直吸引着电视人的目光。1983年8月,25集大型系列纪录片《话说长江》的播出,掀起了一场持久的“长江热”,以40%的收视率创造了中国电视的收视奇迹,成为中国电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2006年7月,由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专题部承制、制作周期长达两年的33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在央视一套隆重播出,再次引起了广大观众、业界与学界的关注。该片以饱满的激情,立体、多维、全景式地展现了长江波澜壮阔、多姿多彩的壮丽景象和人文景观,以强烈震撼的视听冲击力凸显出魅力长江的新形象,充分挖掘了长江这一中华民族精神符号所蕴含的自然、人文、社会、历史价值,成为近年来中国电视荧屏上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力作。本期“个案研究”邀请了《再说长江》的几位主创者和专家,就《再说长江》的由来、创作历程、历史文化意义及电视艺术与传播价值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有人常常和我谈起的: “你们中国青年报的地方记者为什么成长得那么快?”具体的说,成长得快大概包括这些内容:和中央各新闻单位驻各省的记者比较起来,中国青年报的地方记者有不少是“佼佼者”;他们中有的人“人在地方、胸怀世界”,写出了很多指导性强、引起了轰动的文章;中国青年报获得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的两个  相似文献   

13.
谢湘:公安分洪难眠夜整个1998年抗洪的漫长过程中,最让人难以作出抉择的是什么时候?——是第六次洪峰到来时,决定是否实施荆江分洪。8月16日,长江第六次洪峰顺流而下。而此时,担任报社驻长江“前指”角色的中国青年报记者部主任谢湘,似乎是特意前去迎接洪峰:在送走摄影记者解海龙、天津站记者刘武之后,她正溯江而上,从武汉赶到监利,从监利过江到石首,又从石首穿过分洪区赶到公安。  相似文献   

14.
刘占坤,32岁,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孜孜以求“做历史的见证人”。采访涉及政冶、经济、文化、体育、社会新闻等各个方面,作品多次获奖。 1987、1988年两次获得“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称号; 1992年获得“第二届中国体育摄影十佳”、“首届全国十大青年摄影家”称号;  相似文献   

15.
两会”期间,《中国青年报》采访了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全国政协委员敬一丹,报道披露,1998年《焦点访谈》舆论监督内容的节目占到全年节目的47%,2002年,该比例下降到17%。“舆论监督内容历史最低、收视率历史最低,观众期望值历史最低。”对于这种现象,敬一丹直言:“表面上看,  相似文献   

16.
呼吁式报道作为一种新闻的报道方式,频频见于报端。《吕忠梅代表:救救长江》(新华社)、《一名小学择校生家长:救救孩子吧》(中国青年报)、《湖南常德政协:救救城区水塘湿地》(人民政协报),这些报道从亟待解决事物和难题入手,大声疾呼,有着极大的震撼力。 呼吁式报道特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赵勋 《军事记者》2013,(1):46-47
人物简介:刘万永,1971年出生,1996年毕业于河北大学教育系,1998年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同年到《中国青年报》工作,现为该报特别报道部副主任。从《一个退休高官的生意经》到《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顶替上大学》,他的多篇报道引起社会轰动,并促进了一系列法规制度的完善。"藏獒"是他公认的绰号,"有血性"是公众对他的评价。他3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  相似文献   

18.
邹贤启 《新闻前哨》2013,(6):8-9,18
欧风美雨寒意峭,长江中游春潮急。在国际金融危机引发新一轮洗牌、中国国家战略向纵深演进的背景下,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共同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这是一项顺应历史发展、体现时代要求的宏伟战略,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上留下华美篇章。从2011年到2013年,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两度派出50多人次组成的采访组,完成长江中游城市群大型跨省系列报道,共采访400多位各界人  相似文献   

19.
历史横断面的精彩展示评三月十一日中国青年报一版孙明新一年一度的“两会”每次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年“两会”中一项极为重要的议程牵动人们的耳目视听,那就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各家报纸于3月11日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对此加以报道。我们发现,这天中国青年报一版以...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青年报>别具慧眼,将有关俄罗斯和中国恐怖惨案的两篇新闻报道摆在一起,提出一个问题:"面对灾难,中国人特别坚强吗?"(<中国青年报>,2010年4月1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