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前身为太原重型机械学院的太原科技大学,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所重型机械本科院校,也是当代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知名学府,为起重与工程机械行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在这所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有这样一位集科教、管理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工作者,他从事重大机械装备结构系统CAD/CAE、行为仿真、失效分析、可靠性设计、寿命预测及安全评价评估研究领域的教学科研以及学校的管理工作多年,取得了丰硕  相似文献   

2.
30年前,大学毕业生统一分配中的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让他进入了陌生而又似曾相识的水行业。儿时的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夜晚的繁星满天、潺潺溪流.深印脑海.冥冥之中.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人民的用水安全.成为他矢志不移的职业。他就是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获奖者——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郑兴灿。在30年水业科技的跋涉中,他如绵延的流水一般浸润着科技的园林.也在这片园林中收获了无数科研果实。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都西安.有这样一个科研院所.57年来.它经历北京筹建、沈阳成立奠基、西安创业发展的风雨历程:57年来.它创造了200多项”中国第一”.荣获30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项.获得500多项授权专利。它是面向我国冶金、重型装备等行业,从事综合性高端装备技术研发、设计,开展工程总承包服务的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它是中国西部的思维创新之地.重型机械行业创新装备水平的引领者;它正在思索钢铁装备之路.探索国产首台(套)  相似文献   

4.
“卓越工程师”计划自2010年6月启动以来.先后有194所高校被列入试点名单.其中有5所高校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纳入试点,分别是天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和江苏科技大学。经过1—2年的研究与实施.相关高校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都积累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高校问的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必定能为我国船舶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大学教育该如何回答“钱学森世纪之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2009年1O月31日逝世。人们在追忆钱老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他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的同时.反复提到他晚年对发展中国教育、培养杰出人才的肺腑之言——2005年,他对温总理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6.
2013年伊始,三一重工就迎来了开门红:1月18日,三一重工主持完成的"混凝土泵车超长臂架技术及应用"荣获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是迄今为止工程机械行业获得的国家级科技发明奖项的最高级别荣誉,也是三一重工坚持"品质改变世界"、"智能化"理念的最新体现。近年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跌宕剧变,但三一重工坚持创新、提升品质、深化服务,始终站在行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中国科技力量的生力军,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承担着科学技术任务并取得较大成就的是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科学技术的主要承担者.应当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为此.在大学阶段就要树立科技意识,打好业务基础,掌握科技知识.现在同学们缺乏的就是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因此.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对于增强大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竞争意识,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那些注意进行科学研究的同学,往往能很快适应所从事的业务工作.很快地进入工作角色.特别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大大加快的情况下,培养大学生的科技能力则显得更加重要.在组织大学生科技活动中我们体会到大多数大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必须得到教师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高云霞 《科学中国人》2009,(12):120-121
7月10曰上午,台湾地区勤益科技大学景观系主任韩可宗教授早早地来到了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的五层报告厅,为他即将进行的学术报告演讲做着准备。片刻过后.“海峡两岸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论坛”开幕,来自海峡两岸10余所高校的200余师生开始纷纷入座。少许片刻后,韩可宗开始了演讲,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在重型机械及重大装备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为冶金、港口、发电、化工等行业提供了一批重大技术装备,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各方推荐,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组织专家评审,本年度发布的机械工业科学技术重大进展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的趋势下,研究生培养单位亟需开展人才培养教育改革,以构建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切入点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并促进学科的发展.文章以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类研究生的国际合作培养为例,探讨做好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思路与具体措施,为探索有地方高校特色的国际联合培养研究生发展道路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4):F0003-F0003
高树森.太原高科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节能协会玻璃窑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耐火材料行业专家。长期从事耐火材料研究开发自主创新及使用研究工作.主持多项重点热工工程项目.研究开发自主创新多种耐火材料高新技术产品和特种功能性耐火材料.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部级.省市级科学技术成果奖和新技术推广奖。先后被授予全国冶金劳动模范.山西省,太原市劳动模范及先进科技工作者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2.
1983年上半年,在机械电子工业部西宁高原工程机械研究所任主任的刘普成,怀着为家乡经济建设作贡献的心愿,手持一张聘书,来到了长沙阀门厂.这时的刘普成,早已在科技领域中显露头角,由他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曾多次获得国家科技奖、机电部科技奖和青海省科技进步奖。当他踏进长沙阀门厂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国古都西安,有这样一个科研院所,57年来,它经历北京筹建、沈阳成立奠基、西安创业发展的风雨历程;57年来,它创造了200多项"中国第一",荣获30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项,获得500多项授权专利。它是面向我国冶金、重型装备等行业,从事综合性高端装备技术研发、设计,开展工程总承包服务的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它是中国西部的思维创新之地,重型机械  相似文献   

14.
重型机械制造行业是机械工业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行业,主要服务于国家基础建设项目,是维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装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重型机械产品装配过程及装配工艺设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重型机械装配工艺设计方法进行研究的需求。针对重型机械产品装配设计方法的研究需求,提出了解决方案的总体构想及实现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7,(16)
工程机械是社会诸多行业的一个重要领域,进入新世纪以来,受科技这一因素的影响,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其中也包括工程机械领域。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促使工程机械技术朝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工程机械项目在开展过程中面向高效率、低耗能的目标,更加有效地完成项目施工的各项任务。为此,文章对工程机械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相关方面的论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罗押所.男.彝族,1950年4月生,云南保山人。上海同济大学水暖工程系给水排水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政工师。现任云天化集团云南山立实业有限公司书记、副总经理、工会主席.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国国际行业战略咨询协会首席专家,中国社会问题调查资深研究员.中国经济发展调研办公室行业调研员.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7.
刘锦萍 《科技风》2013,(10):278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重型机械,这些重型机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方便。这些重型机械是要在人们的管理生产中才能发挥出作用,而人在与它们打交道的时候就要非常小心,一个不小心就会带来严重的事故,这些重型机械都有很多的危险源。本文以机加行业为例,探讨如何运用危险源控制法来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并分析运用危险源控制法对机加行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顾翠云。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设计师,几十年来,她从一位南方姑娘成长为国内起重领域的高级工程师,先后主持研制我国首台核电站环形起重机、我国首台四主梁、六轨道450吨铸造起重机、三峡1200吨桥式起重机。从事新产品设计的30多年里,顾翠云为太重开发了6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为我国水电站大型桥式起重机的开发、冶金行业大型起重机的国产化,为核电站环行起重机的国产化以及全面提升我国起重机技术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科协论坛》2011,(8):F0002-F0002
易小刚,男,汉族,47岁,中共党员,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副理事长,研究员级高工。主持参与9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开发的混凝土泵送关键技术将中国混凝土机械提升至世界领先水平,改变了全球混凝土机械市场格局。他参与创建并领导中国工程机械最大研发团队,主持、指导开发的产品广泛应用于青藏铁路、三峡等重点工程,并出口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发明专利2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相似文献   

20.
正30年前,大学毕业生统一分配中的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让他进入了陌生而又似曾相识的水行业。儿时的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夜晚的繁星满天、潺潺溪流,深印脑海,冥冥之中,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人民的用水安全,成为他矢志不移的职业。他就是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获奖者——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郑兴灿。在30年水业科技的跋涉中,他如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