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薇 《东南传播》2013,(7):120-122
突发事件,由于其突如其来和不可预知,极易引发公众的信息饥渴,因此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往往成为媒体纷争的战场,一方面可以先声夺人,迅速扩大媒体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检验并展示媒体的综合实力。然而,在资讯渠道五花八门、传播网络四通八达的新媒体时代,特别是随着自媒体的崛起,个人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社交网络、手机等自媒体,迅速进行信息传递。从2008年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开始,新媒体传播对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突发事件报道就逐步产生着强烈的影响,特别是原先曾经拥有直播利器的电视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也呈现优势不复存在的尴尬局面。以"5.20"福州五一路楼房倒塌的报道为例,通过对不同传播渠道、传播效果的分析,思考在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如何更好地进行突发事件报道。  相似文献   

2.
韩怀军  黄璜 《视听界》2013,(2):74-75
一、国内重大突发事件跨文化传播的困境 (一)西方媒体的偏见 在中国重大突发事件的跨文化传播中,国外媒体是重要的传播者。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等西方主要通讯社以及英国的BBC、美国的CNN等知名广播电视机构,以其雄厚的传播实力,在全球拥有便捷、完善的信息传播网络。“有研究专家做过一个粗略的统计,目前国际新闻尤其是国际突发事件报道的首发和后续报道,大约90%来自于西方媒体。”面对我国的重大突发事件,西方媒体总是快速反应,抢夺报道的首发权,并加强后续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成为国外受众了解我国重大突发事件信息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突发事件,因其舆论影响较大、传播速度迅疾、传播渠道多样,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重点。作为大众信息的传递者和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实现科学引导并产生良好效果,不仅是对媒体综合实力的检验,更是对媒体新闻责任的考量。  相似文献   

4.
俱孟军在《中国记者》第6期上撰文指出,“天有不测风云”。古往今来,人们不曾预料的事件从未停止过。人类社会发展越快,突发事件越加频繁。及时、准确、全面报道突发事件,不仅是媒体传播新闻之责,也是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一个媒体,对广受关注的突发事件迟缓报道,甚至默不作声,是对历史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重大突发事件,既是媒体的报道重点,也是报道的难点。突发事件报道,大都是严肃而沉重的话题,来不得轻松潇洒,更不能随心所欲。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有利于事,应当始终贯穿于报道之中。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既是新闻行…  相似文献   

5.
阮怡 《东南传播》2018,(2):10-11
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引导,挑战与机遇并存。在网络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增强突发事件报道的舆论引导力,让来自党和政府的权威发布、来自现场的客观报道、来自社会各界的守望相助成为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的主流声音,是主流媒体的职责与担当。本文以获得第27届中国新闻奖广播直播一等奖作品《泰宁泥石流紧急救援》为例,从突发报道媒体应对机制、议题设置和传播手段等方面,分析探讨突发事件中提升舆论引导力的媒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我国早在2006年出台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作了规定,媒体作为影响大众的工具,肩负着引导舆论的社会责任,如何做好重大灾害性突发事件的媒体应急报道,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特别是作为离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地最近或与发生事件有关联的地方媒体,既要把握好报道时机,追求报道的真实性和认同感,又要注意舆论引导、把握传播方向,与各个方面协同作战、密切沟通,还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握报道尺度。更好地报道突发事件,是摆在地市报人面前的一道生动课题。  相似文献   

7.
搞好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是主流媒体树立权威、提升公信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过去"抢新闻"的理念,由争抢核心信息源转化为争抢信息传播渠道.最大程度地运用多种渠道,实现全媒体传播,吸引最大限度的关注度,已经比第一时间报道更能掌握舆论话语权.主流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比以往更加重视传播渠道和技术手段.以央视新闻中心报道芦山7.0级地震为例,电视屏幕、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传播平台同步呈现,卫星传输、网络传输、3G传输技术同时运用.  相似文献   

8.
信息交流     
在"‘台州广电杯’重大突发事件与媒体的应对策略征文"栏目里,选登了傅言、郎劲松、潘飞同志撰写的文章。文章分别从以人为本是新闻报道的基本价值、重大灾难事件传播中的应急机制与报道模式等角度,阐释了重大灾难性新闻报道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应急机制和报道模式对重大突发事件传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突发事件频发,在电力、通讯、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广播电台发挥了重要作用。交通广播作为收听人群众多、覆盖面广、传播迅速的广播媒体,在"平时服务、突发应急"的原则下,成为了突发事件报道的最佳媒介。本文以延边交通广播积极应对恶劣天气直播报道为例,从交通广播应对突发事件、承担社会责任分析交通广播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的应急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报道中,作为主流广播媒体的中国之声,详细报道了矿难事故的发生、施救,获救矿工情况等.从中国之声的报道中,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媒介角色,对于思考传播中传播者角色、受众心理诉求,尤其是风险社会中媒介传播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都很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社会中,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会给社会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而在进行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过程中,电视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主流媒体,在信息传播和沟通过程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相对于现代化的各种新媒体而言,在信息传播公信力以及信息获取资源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所以为了充分发挥出电视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作用和价值,需要电视媒体方面,对相关的内容报道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保障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质量。本文对电视媒体进行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意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进一步探究了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刘建玲 《中国记者》2018,(1):105-107
在当地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地方主流媒体怎样发声?是对地方主流媒体政治素养、业务素养、应急素养的考验。本文以徐州广播电视台在2017年6月15日发生的江苏徐州丰县爆炸案报道为例,探讨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地方主流媒体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突发事件报道的现状及做好突发事件报道必须处理好的一些关系进行了论述,认为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处理好“媒体报道与政府组织突发事件处置”、“媒体社会责任与自身影响力”、“记者热情投入与理胜思考”、“传统主流媒体与网络媒体互动”等关系,才能使突发事件报道产生稳定社会、化解危机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突发事件报道中不同媒体的优势和特点
  突发事件以其时新性、重要性和接近性显示出巨大的新闻价值。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等大众媒体都把突发事件报道看作是展示自身实力、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电视媒体要增强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竞争力,就要了解不同媒体的优势和特点,从而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15.
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属于危机传播,对于媒体而言,危机传播是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的任务。在汶川大地震中,受灾严重的地区,在无法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与外界沟通的状态下,广播肩负起沉甸甸的责任。广播电台在第一时间深入灾区,架起了一道道生命的电波,一度成为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唯一渠道。电波传递着重灾之  相似文献   

16.
兰海  张钰  魏东 《青年记者》2020,(11):53-53
新媒体背景下,信息发布主体的多元化带来了传播格局的变化,社交媒体以即时性和互动性优势成为公众在热点突发事件发生时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传统媒体的主体地位和报道范式面临挑战.由于突发性事件具有无先兆性和偶发性的特点,各路媒体急于发声,传统媒体容易出现失实报道等不专业现象,使公信力受到重创.  相似文献   

17.
县级政务新媒体立足基层,承担着宣传发声、传递民意的重要职责,一方面既要突破传统主流媒体的传播格局,努力扩大新媒体宣传影响力,另一方面也面临在自媒体爆发的现状下,引领网络舆论导向的责任和压力。立足平台站位,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应是提高政务新媒体社会影响力的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中,人文关怀就是要在报道中维护人的尊严与权利、保障人身自由,体现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就是关心和爱护他人。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宏观上媒体要把握住自己的角色定位,认识到受众对媒体的角色期待,微观上则要在报道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在青海玉树地震的报道中,国内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公开透明、客观公正,充分体现了媒体在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以推动广播媒体转型升级为目标,分析突发事件报道中广播媒体的作用,介绍突发事件,从信息传播效率、时间地点限制、互动性三个方面总结广播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意义,并且提出广播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强调突发事件报道作用、发挥广播媒体导向作用、拓宽新闻信息途径四点建议,能够充分体现出广播媒体的独特作用,以期能够提高广播媒体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朱琳 《中国广播》2012,(3):68-69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是主流媒体必须坚守的宣传阵地。面对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种种冲击,主流媒体应当直面挑战、加速升级,以适应新生产力发展对信息传播提出的要求。本文主要论述主流媒体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应对突发事件报道时的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