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仁云 《文教资料》2012,(18):53-54
网络词汇结构独特,语义丰富,渗透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模因作为文化信息单位,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语言模因靠模仿、复制而进行传播。模因论理论用于解释文化进化规律,为研究语言、交际和文化之间的互动演进提供了新的视角。作者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给力"(gelivable)作为强势模因的形成、复制和传播过程,并就相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
2010年,网络热词"给力"自诞生之日起不到半年时间便走红于各大新闻媒体,并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宠儿。从模因论的视角,结合语言模因中强势模因传播的周期特点更深层次地分析这一语言现象,以便人们从新的视域去解析网络流行语的泛化。  相似文献   

3.
周双 《林区教学》2009,(12):78-82
在语言模因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适合英语词汇教学的理论模型——词汇模因的概念和词汇模因教学理论。通过对比分析模因传播过程和外语习得认知加工过程,借助实例,探讨了词汇模因概念对英语教学中教学输入方式、语言输出能力、心理词汇、知识图式四个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规律的新理论,它是语用学的新理论。同时,模因论也为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本论文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以英语词汇教学为研究对象,运用语言模因论对词汇模因进行分析,主要探讨词汇模因表现形式和传播依据,以期提高学生英语能力,促进英语词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模因论揭示了文化演变的原理。语言模因成为语言文化传播的手段,也为二语习得方法提供了新视角。赵元任先生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来源于他的亲身教学经验。他强调教学过程中要使语言学习者与所学的语言本身亲密接触;多听、多读、多背;他认为,语言是一套习惯;学习一门外语就是培养发音、语法和词汇的新习惯。从模因论的观点来看待对外汉语教学,外国学生的汉语习得过程就是口语模因、语法模因、词汇模因等的模仿同化、记忆然后表达传播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语言模因论是研究模因复制、传播和进化规律的一种理论和实证科学。模因论认为,模因是"文化传递单位"或"模仿单位"。从模因论的角度看,一种语言中所有已经确立的单词(自由词素)、词缀、词根、主要的构词法等都是词汇模因。本实证研究就是将模因论指导下的英语产出性词汇的学习策略运用到教学中,把这些不同层次的词汇模因以更有效的方式"复制"和"传输"给特定的目标群体,进而给广大的英语学习者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7.
网络流行语的秘密:模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作为网络交际的工具,闯入了人们的语言交际世界,丰富了人们的语言,同时也引起了各方面专家的强烈兴趣。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为网络语言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途径。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分析当前网络流行语中的模因现象,提出"网络流行语的秘密是模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词语模是模因论的一个具体运用,是指具有新造词语功能的各式各样的框架,这种框架由"模标"和"模槽"两部分构成。"族群化衍生"构成新词成为现在流行词语的主要构词方式之一,即在固定一个"模标"后,在"模槽"中填入新的不同的语素,来构成新词,这一构词方式古已有之,所以可以从共时和历时角度来研究某一词语模的成因及演变。词语记录了社会的发展变化,从社会因素这一角度研究词汇能对该词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谢丹  于应机 《现代语文》2010,(6):109-112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并且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翻译有很强的阐释力。从模因论视角出发,翻译就是把包含核心模因和附属模因的模因复合体经载体转换从原作向译作传递的过程,其目标在于尽可能保证模因复合体的保真度。异化可实现核心模因与附属模因的双重传递,但鉴于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在无法同时兼顾核心模因和附属模因时,需根据模因传递最大化原则使用归化策略,以传递核心模因。  相似文献   

10.
模因是文化传递的复制单元,一切有形或者无形的东西只要能够被模仿、复制和传播,就是模因。以模因论的观点,语言本身就是模因,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对语音模因、词汇模因、句子模因、语法模因以及段落篇章模因进行模仿、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以模因论的视角对高校广泛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读写教程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读写教程所包含的各种语言模因,为高校英语教学活动带来一种建设性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常笑  惠敏 《教育教学论坛》2012,(34):177-178
词汇化研究隶属于词汇学的历时研究范畴,其衡量因素的探究多从语言内部出发,忽略了语言外部因素。模因论,特别是语言模因论,可以对语言的复制传播过程加以分析,因此对于各种语言现象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本文借助语言模因论的理论假设与观点,提出影响词汇化程度的三个外部因素,以进一步完善词汇化研究的理论框架,并为词汇化的多元探索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模因作为语言中强大的基因,是语言传播载体。针对当今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词汇学习和记忆普遍存在一定困难现状,将模因论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相结合,分析了英语词汇教学中模因传播特点和过程。将模因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以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语言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杨黎 《海外英语》2014,(5):149-150
模因(Meme)是仿照生物学词汇基因(Gene)这个词而得出的。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首次提到。我国学者何自然和何雪林于2003年将memes翻译为"模因"。模因与基因的共同点是它们不断地被复制。不同点是它们复制传播的方式不一样。基因通过遗传而繁衍,是生物学上的概念;模因通过模仿而传播,是语言文化方面的概念。随着模因概念的出现,模因论与模因学也开始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与领域。不同文化之间模因的传播是与翻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4.
词汇化研究隶属于词汇学的历时研究范畴,其衡量因素的探究多从语言内部出发,忽略了语言外部因素.模因论,特别是语言模因论,可以对语言的复制传播过程加以分析,因此对于各种语言现象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本文借助语言模因论的理论假设与观点,提出影响词汇化程度的三个外部因素,以进一步完善词汇化研究的理论框架,并为词汇化的多元探索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模因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单位,是文化进化过程中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模仿复制是模因理论的核心观念。以语言模因论为视角,从重新认识诵记在词汇学习中的合法地位,重视词义之间的关联性,关注词汇的文化底蕴,加强词汇习得后运用的指导,善于借助强模因进行词汇教学五个方面探究模因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有助于提升英语词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6.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作为文化基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近年来,外语界掀起对模因理论研究的高潮,模因论为语言引入的信息复制的观点为指导外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鉴于当前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笔者尝试将语言模因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词汇教学,发现运用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的两种方式讲解词汇,依据语言模因的生命周期引导学生背诵、模仿与联想,不仅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也有助于提高词汇学习效果。由此,提出高职教师应当重新审视词汇教学,注重词汇选择性讲解;多角度全方位教授;重视反复背诵与模仿;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运用词汇。  相似文献   

17.
罗娟 《海外英语》2014,(11):248-249,252
双语杂志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渠道之一,其文章标题是吸引读者的首要因素,只有吸引人的标题才会激起读者阅读杂志内容的欲望。语言作为模因的生命力在于被大量的复制传播,而后变为强势模因存在于人们日常交际当中。而文章标题的强大传播力在于其常常与强势模因结合,做到吸引读者的眼球。对国内权威双语杂志标题进行分析能揭示双语杂志标题植入模因的基本方法,给双语杂志编辑一定的启发,同时也丰富了模因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网络热词"给力"成功从网络转型进入人们的社会生活,这一现象值得人们关注。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解释文化进化现象的新理论,为人们理解语言及文化发展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网络热词"给力"成为强势模因的原因,可得出"给力"的广泛模仿和使用是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大量的英语新词应运而生。模因论是一种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其核心是"模因"。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本身就是模因,词汇模因则是最为积极活跃的语言模因。词汇模因通过各种构词方式得以被创造、复制和传播,其中传统构词法是英语新词构成最主要的途径。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最能反映社会文化发展的英语新词构词的模因特点,能帮助我们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了解英语新词的形成,并加深对英语新词产生规律和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模因论考察回族汉语特有的词汇模因,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调查分析回族受试对回族汉语中特有词汇的认知程度,借助受试的回族汉语词汇测试成绩以及受试对回族汉语特有词汇模因自身和传播属性的判断,统计分析回族特有词汇模因的传播渠道和复制强度,勾画出回族特有词汇模因的生态状况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