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分析综合干预措施对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00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综合干预护理措施,分为干预前、干预中、干预后几个阶段,观察患者干预前后血流感染发生率的情况.结果:600例ICU患者中使用导管的有487例,占总数的81.2%,发生血流感染的有16例,占2.7/1000d;干预后较干预前患者的血流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患者进行综合干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对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按时间段将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102例。对照组给予气管切开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多重耐药菌发生情况;比较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湿化效果、气管切开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20例、多重耐药菌5例,感染率及耐药菌检出率为19.6%、4.9%,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45例、多重耐药菌20例,45.9%、2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CRP、PCT为20.29±8.33mg/L、0.55±0.18ng/L,低于对照组31.91±7.96mg/L、1.39±0.57ng/L。观察组局部感染、误吸、出血、痰痂发生均少于对照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非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病人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CU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医源性感染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对15例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气管切开76例,15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9.7%。呼吸道的防御机能受损,病室内空气、环境的污染,各种仪器、物品的接触感染,频繁吸痰等是感染最常见的几种原因。结论:加强ICU全方位管理和感染监测,严格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掌握吸痰技巧及气道的管理,加强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护理和勤洗手是降低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88例前列腺增患者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0.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7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创口感染2例,泌尿性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52%,对照组发生创口感染6例,褥疮2例,泌尿性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9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择期进行胃肠道手术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及切口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10.28±2.18 vs.14.16±3.08,T=8.2899,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同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生产的1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采取综合性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为38.0%,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为56.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产妇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况提供不同的护理干预,使产妇在最佳的身心状态下完成分娩过程,将产后出血发生率降低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唐银华  钱美娟 《考试周刊》2013,(65):194-195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和传统气管切开术(OT)在ICU的应用及护理差异。主要采取的方法是临床选择60例患者(分PDT试验组30例及OT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比较。发现对照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明显高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切口大小明显大于试验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多于试验组,且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可见,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更适合在ICU危重患者抢救中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耳鼻喉科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74例耳鼻喉科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病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情绪改善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有30例患者护理满意,6例患者护理较满意,总满意度为97.3%,对照组中有25例患者护理满意,5例患者护理较满意,总满意度为81.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2例并发症病例,并发症率为5.4%,对照组中有5例并发症病例,并发症率为13.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与焦虑评分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抑郁与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疾病症状,降低并发症率,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对于患者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阶段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科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n=57)及分阶段护理干预组(n=61)。对照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基本护理,分阶段护理干预组则分为:(1)急性期护理干预。(2)恢复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应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评定运动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分阶段护理干预组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分阶段护理干预组住院时间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率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阶段护理干预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可促进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引流袋更换与否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关系,减少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和(或)家属讲解该科研的目的和方法,完全尊重患者和家属的选择入组,观察组不更换引流袋,对照组严格按医嘱更换引流袋。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7 d,在无菌操作下采集尿标本送细菌培养。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更换引流袋可减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足底静脉泵在预防脊柱创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脊柱损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术后均给予常规药物预防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给予足底静脉泵物理干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d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下肢肿胀和D-二聚体含量。结果:术后7d,两组患者下肢肿胀明显缓解,其中观察组下肢周径差值仅为(1.3±0.3)cm,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且D-二聚体含量呈下降趋势,仅为(0.6±0.1)ng/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7d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3%和18.6%,观察组较低(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足底静脉泵在预防脊柱创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能够安全、够快速缓解腿部肿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刘锡芳  何秋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2):100-101
目的:总结分析支气管哮喘夜间发作的原因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1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观察组分析支气管哮喘夜间发作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按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哮喘夜间发作情况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预防患者夜间发作,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122例前列腺电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减少,患者的治疗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缩短(7.2±0.8 d VS9.9 ±1.2 d,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应用于前列腺电切患者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促进术后康复,该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7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及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静滴纳洛酮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气指标改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72.05%(P〈0.05);观察组患者p H、Pa O2、Pa CO2三项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机辅助通气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气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祛痰、镇咳、平喘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葡萄糖注射液滴注.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疗效佳,且用药安全,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辅助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评价临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3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腹腔镜组),与同期28例行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平均时间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5,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量为(25.5±8.5)枚,开腹组为(20.6±7.8)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7%)及死亡率(0)均低于开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两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不仅创伤小,恢复快,具有安全性,而且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水平,其近期生存率与传统开腹手术无差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某省级医院2008年至2012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的变化趋势。方法:对2008年至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较其他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2008年至2012年上呼吸道感染率由2.28%降至1.06%,下呼吸道感染率由2.85%降至1.82%,泌尿道感染率由1.48%降至0.53%;手术部位感染由0.34%上升至1.06%(P〈0.01)。抗生素使用率由44.60%降至22.31%(P〈0.01);一联用药构成比由80.23%上升至88.10%(P〈0.01);二联及三联用药构成比显著下降(P〈0.05)。细菌培养率由7.67%上升至60.91%(P〈0.01)。结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腹主动脉瘤切除Y型人造血管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术前做好心理、疼痛护理,生命体征监测,严格控制血压;术后做好基础护理、生命体征维护,体位护理、呼吸道护理及个性化的围手术期健康宣教。结果:2例死亡;19例患者无护理并发症,按预期目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准确评估患者,个性化的健康宣教,预见性的处理护理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障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度洛西汀干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住院及门诊确诊为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58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在治疗脑卒中的同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度洛西汀和阿米替林治疗.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为42.6%,其发生率与卒中类型及卒中的病灶部位无关,两组药物均能快速起效,治疗1、2、4、8周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HAMD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TES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为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应重视卒中后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度洛西汀治疗PSD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