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资本论》中有这样一段话:“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光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告诉我们,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就要把劳动的权力还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劳动教育肩负着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面对“育人育才”相统一的时代要求和“既劳动又教育”的现实需要,高校应进一步明晰劳动教育的建构路向,不断开辟劳动教育的新境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具有较高劳动素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关于体育的起源有“劳动产生体育论”、“体育产生多源论”等,也有人提出“需要产生体育论”。在国外有“席勒的精神游戏论”、“列依拉克的巫术论”、“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论”等假说。这些假说各有其理。然而既然体育这一社会、文化现象是人这个主体进行各种身体活动满足其自身这一客体各种需要的过程,故探讨它的起源必须究其原动力——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殷家智 《宁夏教育》2023,(12):30-32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劳动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学校应根据新课标要求,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家校社”协同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培养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端正的劳动态度,让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文章在深刻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及价值体现的基础上探索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孙涛 《江苏教育》2024,(8):25-26
劳动教育是培育时代新人的要求。班主任应在班级劳动教育中挖掘劳动的育人价值,关注学生的劳动精神生长。以文化浸润,涵养学生的劳动情怀;以体验导行,创新班级劳动样态;以资源整合,锤炼劳动品格,让儿童“爱劳、会劳、善劳”。  相似文献   

6.
“有劳动无教育”现象之所以产生,一个重要的认识根源是对“劳动教育”的概念内涵、逻辑定位以及“劳动”与“教育”的关系等理论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不同,劳动教育是一个复合性的教育概念,是一般教育到真实劳动世界的中介环节。让“劳动”成为“劳动教育”,或让“劳动”具有“教育性”,就是要让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实践与德、智、体、美诸素养的培育建立自觉、自然、有机的关联。劳动教育的开展也因而应当与日常教育生活建立全面的联系。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或者让“劳动”具有“教育性”命题的确立,不仅对纠正“有劳动无教育”的实践偏颇,而且对全方位开展劳动教育、正确认识和有效建立劳动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关系、防止“反劳动教育”错误思维、依据学段与类型实际开展符合教育规律的劳动教育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是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的需要,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本文试从生物学教学实际出发,就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等方面谈一些关于素质教育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8.
实施素质教育,德育是核心。学校德育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以及个性心理素质培养。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关系到能否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德育不仅要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相结合,而且要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起主导作用。所以说学校德育是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体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和手段,以其教育功能给予思想道德作风以影响。它不仅具有增强教育对象体质的功能,而且“是培养人民勇敢、坚毅、集体主义精神和向劳动人民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我们在强调体育对思想道德作风的形成培养能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消极影响的危害性。明确认识体育对思想道德作风的“两极”影响是端正体育价值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劳动项目的有效实施,关系到落实劳动课程内容及其教育价值。有目标、有内容、有方法、有场域、有评价是实现中小学劳动和项目设计与实施的“五个关键”,有助于发挥劳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培养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1.
中考加试体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代新人的重要措施。同时也给体育教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五育融合、立德树人背景下,红色教育和劳动教育融合育人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文章基于政策理论指导,结合校本实践经验,探索基于红色教育资源与劳动教育资源融合的“红色+劳动”融合育人实践路径,包括“红色+劳动”+校园环境建设、“红色+劳动”+融合课程渗透“、红色+劳动”+德育实践开展。通过实践探索,实现坚定师生的理想信念,形成爱党爱国、勇于拼搏、追求卓越的校园特色文化,实现时代新人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劳动教育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劳动教育要坚持育人导向,着力破解长期以来劳动意旨被曲解、劳动场域被支解、劳动特色被误解的问题。基于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视域,劳动教育应重树“多旨意”回归,重整“多场域”耦合,重塑“多特色”通洽。立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国家战略需求高度,体现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整体和长远谋划劳动教育,彰显劳动教育的时代化、整合化、特色化,以找寻有教育价值的劳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新人的唯一正确方向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列宁也指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978年,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重申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贯穿课程实施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发展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为了让劳动价值观的培养落地落实,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学校”)以“素养导向,标准驱动”“课程落实,整体融通”“实践活动,潜移默化”“三维多元,全程评价”为基本思路与实施策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将劳动教育嵌入学生的全面发展之中,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大致勾画出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体系轮廓,是以“四有”新人为体系的逻辑起点,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体系的中介,“三个面向”反映了体系的开放性,“科教兴国”为体系的逻辑终点。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教书育人是指在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要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特殊教育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主要是围绕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新人,造就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人才。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的“教育要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段话。新时期,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说明,在思想上,我们党是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的,并且在实践上也做过不少探索。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通过自己艰苦的劳动,把具有各种独特性格品质的活生生的人,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因此,教师的劳动十分明显地区别于其他的社会劳动,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的颁布,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指出了小学体育教育的方向。大纲(草案)指示我们:“小学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少年儿童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为将来参加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保卫祖国做好准备。”这个目的说明了学校体育是共产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的贯彻和实现是同学校教育的其它部分结合起来,共同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任务的。具体的说,也就是在完成体育教育任务的同时,必须贯彻智育、德育、美育的全面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