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谭世明 《软科学》2000,14(2):36-39,44
80年代后期,人类在寻求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思路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思想。它的核心是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做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环境相协调,并认定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一般说来,可持续发展是由一系列可持续性构成的,它至少包括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技术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可持续发展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中,生态可持续性是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追溯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产生背景及内涵 ,比较了二者的相互关系。分析了我国实现知识经济及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面临的挑战及机遇 ,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作者认为 ,发展教育科技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是我国当今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遥感是当今一门综合性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遥感技术在煤矿区的应用主要包括矿区地表变形监测、资源探测、环境监测等.本文简要介绍了遥感的基本方法、原理及其优越性,探讨了遥感技术在煤矿区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强生态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和科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愈来愈重视,使之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根据国际上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在生态环境领域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由于人口急剧增长,经济迅速发展及对生态系统的不合理利用和掠夺式开发,使我国40%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因而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是我国下世纪所面临的最迫切任务。主要研究:(1)生态系统演化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即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生态系统演化驱动因子分析,…  相似文献   

5.
由于横断山区干旱河谷自然条件以及不合理的技术开发,导致横断山区干旱河谷的生态系统严重退化,面临生态危机。解决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区生态危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生态技术创新,走循环经济之路。要建立健全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撑体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力布局,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核电因清洁环保、技术成熟、产能高效、运行可靠,已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结构中重要的一部分.同时,核电也因技术前沿、系统复杂和产业链长而成为各核电技术拥有国高端制造业的核心产业.尤其在当今面对环境保护压力、化石资源稀缺等诸多因素共同交织作用下,核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正处于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中国,如何实现核电产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议题.本文就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就日本东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呼和浩特市(文中简称呼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是中日合作《生态环境脆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呼市作为中国中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区,以她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呼市居民生活的变迁;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入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呼市可持续发展今后的选择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丁国良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5):208+206-208,206
目前,可持续发展生产与可持续发展消费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可持续发展物流在我国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在体制政策、基础设施、信息标准、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发展障碍。我国物流业加紧发展可持续发展物流,是应对未来挑战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的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煤矿机械行业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这就需要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现代设计能力,从而在竞争中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环境的恶化。所以,为了改善这一点,我们就要提高森林的覆盖面积,提高林业的发展以及优化。但是在环境的优化以及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之中,我们要想做到就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但是,通过研究调查我们发现,在现在,我国的林业发展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所以,本文就从林业可持续发展内涵及主体冲突类型以及可持续林业发展有效解决冲突策略这两个方面入手,简要的论述了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冲突和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1.
将矿区视为由资源、环境、安全、经济与社会所构成的复杂非线性系统,讨论其特征,以协调论为基础,建立矿区协调熵度量模型,以某典型矿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提出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沈凌 《软科学》2002,16(3):43-48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有许多因素制约了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这些因素包括:人口因素、资源与能源因素、管理因素、政府行为因素、资金因素、伦理因素、教育因素等。在详细分析了各种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矿业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万会  沈镭 《资源科学》2005,27(1):20-25
矿业城市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矿业城市的发展和其它类型的城市一样,受推动力和阻力的共同作用.推动和阻碍矿业城市发展的各种动力和阻力形成了合力,这个合力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宰作用,决定着城市发展水平的高低.矿业城市依托于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而发展,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必然会面临衰退的危险.只有在城市衰退之前尽早进行经济转型,才能实现矿业城市的持续发展.文章深刻分析了矿业城市发展的各种动力及阻力因素,从增强动力和削弱阻力两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认为应该寻找城市发展动力与阻力的最佳结合点,以实现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止2009年,我国已有44个城市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其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主体产业衰退、失业及贫困人口较多等方面的困境。本文在对资源枯竭型城市产生的原因和面临的困境进行较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政策扶持和立法保障两方面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矿区环境可持续发展结构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分析矿区环境特点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以矿区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重点剖析了实现矿区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历史演变过程,对矿区环境可持续发展实现结构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矿区是一种有别于纯自然生态系统的有人参与的特殊环境生态系统,据此构筑了从源头控制模式的清洁生产到生态工业园区,再到循环经济的历史演化过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矿区环境可持续发展实现结构模式,相应地对该可持续发展结构模式的存续性和稳定性做了分析.并以我国大型露天矿区--黑岱沟矿区的土地复垦工程为例,实证分析了此种模式所具有的良好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何万波  王永平 《软科学》2003,17(4):59-61,68
本文探讨了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两大基础工程建设”的弱化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制约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并提出了标本兼治、长短结合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某矿区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2005年该矿区生态足迹为3.2654hm^2/人,生态承载力为0.3584hm^2/人,生态赤字为2.907hm^2/人,生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学风,从字面意义来理解指的是一个院校或者其中学生学习的风气。这种风气将会深深地影响在校的师生和工作人员的面貌、教学以及其他的工作开展。因此,学风是使一所学校能够长足发展的持续动力。需要在校的所有老师、学生以及工作人员团结一致、不懈努力才能持久、稳固。  相似文献   

19.
刘涛  李蜀庆 《软科学》2004,18(3):30-33,37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它已成为区域发展的一种新战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关系进行模型分析,并对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阐述,进而对我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樊杰  周侃  伍健雄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10):1249-1263
以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樊杰研究团队开展的中国相对贫困地区研究为案例,在系统回顾中国相对贫困研究典型进展的基础上,探讨相对贫困地区分布特征、地域功能类型基础和未来反贫困政策举措,为我国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科学应对相对贫困问题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对相对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1)首次采用"相对贫困"概念开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攻关研究;(2)助推相对贫困地区成为我国促进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的重要类型区;(3)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前瞻部署扶持相对贫困地区发展的持久战提供科学依据。相对贫困地区的变化特征和地域类型基础分析表明,我国相对贫困人口规模长期维持在2亿人左右,集中分布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同时,在以生态服务功能为主体的地域功能类型基础下,受自然承载力约束,相对贫困地区的有发展条件区和不具备发展条件区并存。文章由此提出在更高起点推动相对贫困地区同步实现现代化的政策建议:(1)全局视角开展人地系统优化调控和空间治理,稳筑国家国防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社会安全防线;(2)对有发展条件的,通过机制创新将资源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