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唐杰出诗人刘禹锡在诗歌体式、主题及语言等方面进行着创新,展现了诗歌的陌生化魅力。  相似文献   

2.
黄静 《武陵学刊》2022,(6):90-95
刘禹锡文集中保存着大量的诗歌自注文献。刘禹锡的诗歌自注,具有中唐诗歌自注叙事性与纪实性的特点,交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提供了刘禹锡生平经历的细节,补充了史载文献的不足,记录了贬谪期间当地的风土民俗、社会关系等。它还反映出刘禹锡诗歌精于用字、用典等特点。刘诗自注体现了诗人强烈的读者意识与传世意识。透过自注,读者既可以考察刘禹锡之创作、行迹,还可以更为全面地了解刘禹锡的文学观念以及诗歌的内涵。可以说刘禹锡的诗歌自注,不仅提供了诗人自我表达的渠道与途径,同时又有效地避免了读者理解的偏差与误读,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色彩运用一直是历代各家在品评诗歌中经常提到的话题之一,每个诗人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体系,显示出其独特的审美观。通过探究刘禹锡诗歌中的色彩运用,探究刘禹锡诗歌中的艺术手法,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其诗歌创作特色,获得更加生动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4.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创作了浪漫主叉时期许多经典、特色鲜明的诗歌.其诗语言通俗易懂、简洁洗练、朴实自然,用词质朴,风格清晰,充满想象.但作为消极浪漫主义诗人,华氏的诗歌总流露出低沉、感伤、悲观、厌世与软弱的调子,缺乏昂扬向上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5.
刘禹锡的诗作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特色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他的政治讽喻诗,暴露了朝政的腐败,政治态度鲜明,讽刺尖锐泼辣。他的诗从民歌中吸取养料,推陈出新,开一代诗风,形成了一种新的独特的风格: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既有民歌色彩乡土气息,又经过加工而洗炼华美  相似文献   

6.
李绅的诗歌不拘一格,体制多样;乐府、长律叙事传情;抒情小诗意境阔大,感情刚劲。然典籍及史料中的评价,只有零星片语,而且笼统片面,因此,有必要对他诗歌的这些特点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中唐诗僧皎然在其诗论专著《诗式》、《诗议》、《评论》中,极力提倡自然的美学准则,对当时以及后世的诗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幼年即得皎然作诗指点的刘禹锡,在继承皎然诗论中自然美学趣向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诗歌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8.
刘禹锡的诗歌,既不像韩愈诗那样奇崛怪僻,又不像白居易诗那样浅俗直露,而是另一种风格,主要表现为:一、取境优美,词藻瑰丽,但很少有堆砌现象。唐代张为《主客图》把刘禹锡列为“瑰奇美丽主”的“上入室一人”,说明他在当时就以藻思瑰绮见称。在《百舌吟》中,刘禹锡用“红雨”喻落花:“花树满空迷处所,摇动繁英坠红雨。”遣词命意可以和李贺的“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相媲美。其他如《竹枝词九首》、《浪淘沙词九首》等民歌体诗作,都意境优美,很有文采,好象连珠缀玉一样,绚丽动人,读了能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二、精…  相似文献   

9.
刘禹锡在迭遭打击,迫害,贬谪的曲折而坎坷的人生经历中,表现出一种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豪雄性格,反映在诗歌创作上,则表现为英武豪迈,骨力劲健的豪雄诗风。  相似文献   

10.
王冬梅 《学语文》2010,(6):34-35
刘禹锡的乐府诗序共六篇.分别为《竹枝词引》、《插田歌引》、《泰娘歌引》、《九华山歌引》、《采菱行序》、《淮阴行五首引》。这六篇诗序内容不同,可以看作是刘禹锡乐府创作的理论指导。将这六篇诗序的内容综合,归纳,可以看出刘禹锡大量创作乐府诗歌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1.
傅满仓 《河西学院学报》2006,22(6):38-40,119
刘禹锡是中唐诗坛独具特色的诗人,其诗一个很重要的特色是具有理趣.而其诗理趣的形成与诗人的个性思想和人生遭遇密不可分;其诗的理趣主要表现在一些咏史怀古诗、咏物寓言诗具有民歌风味的短章之中;其诗的理趣又具有直、深、精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刘禹锡向来以“诗豪”见称,为其胸襟开阔,风格豪放,有盛唐遗风。然而纵观刘禹锡的诗歌创作,其风格并非仅“豪放”所能概括,尤其是前后期风格转型,诗风发生较大变化。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在中唐诗人刘禹锡坎坷的一生中,长安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文章以刘禹锡谪居外省期间与长安有关的诗歌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诗歌作品内容、情感和诗人的心态,从而论证长安这一特殊地域与刘禹锡诗歌创作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巴楚文化是巴文化与楚文化交汇融合而成的一种区域文化.巴楚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影响着刘禹锡的民歌体诗创作.这些诗歌不但体现了巴楚文化的山水、风俗特征,而且传扬了巴楚文化的民族精神,继承了巴楚文化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15.
中唐时期,“诗豪”刘禹锡仕途坎坷,他借助文学创作抒发郁愤。与忧患抗争。贬谪连州、朗州时期,他不畏衰节,唱出意气豪迈的秋歌;谪居夔州、和州时期,他不惧播迁,唱出正气凛然的壮歌;晚年闲居京城时期,他不服老迈。唱出朝气蓬勃的暮歌。纵观刘禹锡一生经历及创作.其人其文都无愧于“诗豪”之誉。  相似文献   

16.
17.
在中唐诗人刘禹锡坎坷的一生中,长安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诗人心中一个不变的情结。长安因此也成为了诗人诗歌创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刘禹锡的诗歌中,表现有关长安的诗篇占其全部诗作的43%,而且这样的作品贯穿诗人一生的各个阶段。本文以刘禹锡与长安有关的诗歌为研究对象,通过其诗歌中的“长安”描写,进而探究这些因素对诗人诗歌作品内容、情感和诗人心态的影响,从而论证长安这一特殊地域与刘禹锡诗歌创作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后,被贬谪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地二十三年,在漫长的谪居生活中,他亲身感受到巴蜀吴越等地奇异的土风民俗,由此而创作大量优秀的民俗风情诗歌,形象地描绘异彩纷呈的民俗生活事象,展示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神奇迷人的风俗画卷,为人们了解唐人的社会文化生活,开启了一扇五彩斑斓、引人入胜的窗口,具有很高的民俗审美和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禹锡夔州刺史之任,作为其贬谪生涯的继续,虽然难免于弃置天涯之感,但综观他夔州刺史任上的政治治理、个人交游、诗歌创作诸事,他并没有自甘沉沦,而是勇于面对现实,以事实上专治一州的治平心态,不忘初心,调适心情,始终保持了对自己政治信念的执著坚守。  相似文献   

20.
陈城 《考试周刊》2012,(65):12-13
中唐文坛繁荣兴盛,出现了很多文豪,刘禹锡是这个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本文简要分析了刘禹锡的性格特点及其作品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