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最近在《呈贡知青》一书中,看到了一篇题为"农村需要我,我也需要农村"的扎根决心书,让我想起当年闻名遐迩的昆明市官渡区13名知青扎根派。组建知青参观团一九七六年初,为了学习株洲经验,做好知青工作,官渡区决定组建知青参观团,前往株洲、小靳庄、许昌等地参观学习,参观团由知识青年、知青带队干部、贫下中农和动员单位四方代表组成,区委副书记为参观团团长。知青代表是由各公社  相似文献   

2.
好的知青故事应该让读者看清它的虚幻,而不是对它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向往。如何看待电视剧《知青》中的"激情岁月",把它理解为一种迷幻,还是一种真实,仍然是考验每一个观众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吴纪椿 《新闻记者》2005,(11):53-53
30年来,我写过近千万的文字,除了案头留有几本沉灰的书籍(这也是零星的一部分)外,我未保存过一篇作品。然而在文汇的网络中心,我仍然可以点击出发表于1975年12月27日文汇报的那篇9000字的长篇通讯《踏破惊涛谱壮歌》。这大概是我的新闻处女作。当年作为一个知青代表去采写安徽阜阳抗洪救灾牺牲的一名上海知青的英雄事迹。  相似文献   

4.
新华社送来的2005年社级优秀新闻作品中,有一篇让我一眼看中的对外深度报道——《贫富差距考验中国社会公平和谐》。这里只列出前半部分:中国大陆第一高楼——上海金茂大厦举办了一场百万婚礼。会场布置耗费50万,所有墙面用闪光片铺设,每一桌酒席上都有一个硕大的鲜花球吊顶,每  相似文献   

5.
一 我是上世纪70年代的上海嘉定县长征公社的回乡知青,俗称"74届".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谆谆教诲下,我也跃跃欲试,很想"作为"一番.  相似文献   

6.
提起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知青类图书,不能不提《在那个年代》一书,那是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部关于知青回忆录的图书。2011年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一部反映兵团知青的丛书《知青图录》,这是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学  相似文献   

7.
精品节目能提高节目质量.增强可听性.从而扩大受众面,增强广播的社会影响力,而精品节目或稿件要依靠日常的精心创作。虽然我们不可能做到日常所作的每一个节目和采写的每一篇稿件都是精品.但是.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日常的每一个采写、创作过程,这样才有可能多出精品。  相似文献   

8.
逊克县的知青工作形成了一大批有价值的档案资料,在整个知青运动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地位。近年来,关于知青题材的文学作品屡见不鲜,它们从各自角度再现了30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知青运动。但是,充分地利用档案资源,全面系统地提供知青运动发展史料,为学术研究、编史修志、文学创作等工作提供依据还不多。为此,我们凭借我县知青工作档案资料丰富的优势,开展了知青专题档案编研工作,  相似文献   

9.
如今晚饭后如果散步踩到狗屎,谁都会破口大骂.当知青时为肥料短缺妻子去"捡狗粪",我却是亲身经历. 1964、1965两年,成千上万名初、高中应届生和社会青年去广大山区的社办"林场"实习,笔者也是其中一员.  相似文献   

10.
金震茅 《声屏世界》2013,(12):41-42
知青的岁月是一条河,它流淌着纯真,流淌着激情,流淌着热血,流淌着一代人的青春。"知青"——一个共和国历史进程中最为特殊的青年群体,用迸发的激情燃烧着荒凉,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青春之歌。知青纪录片展现知青群体的历史,记录他们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经历。  相似文献   

11.
高守建 《青年记者》2006,(19):47-48
“每印一份报纸可给2至4分钱不等的回扣”,面对印刷商开出的条件,广东工商报社原社长黄某和副社长宋某被拉下了水。两人几年间靠“吃回扣”敛聚了224万余元的不义之财,并因此接受法律的制裁。这是2006年3月24日《广州日报》刊登的一篇报道。  相似文献   

12.
前言:2006年10月.大丰筹建一所“大丰·上海知青纪念馆”。致力于在黄海滩涂上给我国青年运动史留下一颗“琥珀”。纪念馆建立在海丰农场原元华分场场部,通过维修和利用现存的主建筑.再现当年四合院式知青宿舍区.四周依河建筑800米墙段式长廊,并依势造景,分设语录板报、露天电影、篮球场、主席塑像、知青群雕,再现当年知青广场氛围。博物馆内设八个展区.其中有“知青档案”,设置主题墙,全面登陆知青名录:“早期拓荒”,展示知青的原始实物,如老照片、通讯信函邮件、报纸刊物、布告告示、粮票、布票、生活用品等原物或原物残件。  相似文献   

13.
档案情缘     
七十年代初,作为上海知青,我从西双版纳的勐腊水利兵团上调到了云南省思茅地区商业局任统计工作。不久,离我们单位不远的地委大院内盖起了一幢四层高的大楼,只见大楼四周的围墙砌得又高又厚,每一层的窗户开得又小又窄,而且每一扇窗户都安有铁栅栏,引得路过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向这幢大楼投去疑惑的一瞥。  相似文献   

14.
北京日报1988年12月27日一版发表通讯《昨天,市府大楼贴出一封信》,读之有意趣,感染力很强,是一篇感人泪下又催人奋起的好报道。我曾是知青,也有许多知青朋友,深深了解他们为了家庭困难和个人身体等原因而返城时所遇到的挫折和刁难。我曾感叹,人民的“公仆”为人民办点应该办的事还索要钱财,长此以往,还成其为共产党的干部吗?我又是一个有幸加入新闻队伍的新闻工作者,粗粗了解一点新闻知识。因此,我认为,北京日报记者和通讯员是有“新闻眼”的。如今,  相似文献   

15.
40年前,一场席卷全国一千多万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运动在狂热的政治氛围中揭开帷幕:30年前,一群西双版纳农场知青给邓小平的一封信.为一个时代的结束打开闸门。从那以后,成千上万的青年“带着空空的心”回到城市。几乎就在知青返城大潮的同期,知青文学也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知青们急迫地用文字表达他们的无悔、他们的反思、他们的愤懑、他们的无奈。  相似文献   

16.
《北大荒知青文学:地缘文学的另一副面孔》,是车红梅教授从地域文化介入,秉持人文精神立场,著就的第一部专门系统建构北大荒知青文学理论的专著。该书进一步拓展了北大荒知青文学的研究空间,从历时把控与共时分析、宏观审视与微观细察维度,综合观照理清北大荒知青文学的发展流脉;在重点研究与缩略阐释的谐和配置中,深度挖掘北大荒知青文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30年前,中国走进改革开放的时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那时起,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人群——知识青年,其境遇与命运也出现了一个大转折。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广大知青的命运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这时期国家发展中的每一次飞跃,取得的每一个重大历史成就,都与知青做出的巨大贡献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肖岩 《传媒》2001,(10):47-49
孟秋,我搭乘作协创联部的"客船",到黑龙江垦区采风一周. 因旧地重游的念头由来巳久,回归寻梦的愿望与日俱增,所以,能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再有机会踏上那块黑土地,是我求之不得的事.因此,工作虽忙、生活虽紧张,但没有任何理由能阻止我北上.当今社会,有"知青情结"的人都知道,那份感觉、那份心情是个种在心灵深处的"死结",是永远磨不烂、打不碎的!  相似文献   

19.
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床第"一词,可以找到相关网页830 000篇,输入"床笫"一词,搜索结果为107 000篇.错误使用的次数约为正确使用的8倍之多.如:  相似文献   

20.
40年前,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大批知青随后上山下乡接受改造,形成了特定时期的知青档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知青政策不断深化,如今的知青档案为日照老知青解决切身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