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运 《考试周刊》2011,(54):232-233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所谓"宗旨",就是指小学科学课程要达到的目的。要把小学生培养成具有科学素养的国民,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下面我就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谈几点体会。1.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观念科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课改后小学科学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身知识的储备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是新一轮课  相似文献   

2.
小学科学课是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设计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它把“培养全体儿童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并明确规定“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这对科学课教师而言,就必须突破陈旧的传授式教学模式的束  相似文献   

3.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积极性,教师如何有效教学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某小学五年级《地球内部有什么》课程教学观摩,就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反思,以期提高科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科学素养可简约地概括为一个人的爱科学、学科学、做科学和用科学的水平.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可见,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一代新人是科学课的首要任务.笔者就如何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阐述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指导学生积极探究周围环境.初步认识世界.进行生活和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科学学习为主体.以学生的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为主要途径.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让学生产生“做”的欲望.继而真正地“做”起来.  相似文献   

6.
小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和实践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综合性课程。而实验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恰恰是探究式学习必不可少的,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可见,实验教学在科学课教学中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也是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的一门课程。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主学生对科学实验容易产生浓厚兴趣的这一儿童心理特征,充分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用生动丰富的科学实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通过认真观察记录、积极动手实验,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激发他们爱科学的兴趣,创设学科学和用科学的思想动机。因此,我认为作为科学课任教师要善用实验教学打开小学科学课之门。下面我结合自己执教的科学课教学实践来谈一谈自己的感触。  相似文献   

8.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其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支持者和引导者。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曾说过:我们在上科学课,我们在做科学教师,我们在做实实在在的事--用一节一节的科学课、一个一个的探究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通过学习科学,学生可以运用科学思维方式解决生活、学习中的一些问题,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想让学生爱上科学课,喜欢上科学课,就得让学生觉得科学课并不难。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怎样让小学生喜欢上科学课:让学生认识科学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方式;重视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0.
题记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小学自然课改为科学课 ,《科学课程标准》逐渐成为科学教育的行动指南和价值尺度 ,各地的新课程培训、示范课观摩也扎扎实实地展开。“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 ,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教育 ,巨大的冲击着旧有的教育教学方式 ,这其中 ,有投入 ,有探索 ,也有观望和疑惑 :“科学课程实验进展如何?”“科学课到底怎么上?”“怎样从自然教师过渡到科学教师?”……笔者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 ,剖析这些疑…  相似文献   

11.
科学课是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句话揭示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及开设科学课程的重要意义。目前,一些农村小  相似文献   

12.
科学是小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其课程教学目标就是要激起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激情,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理应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但是当前的小学科学课教学低效性淡化了教学目标的落实。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教学整体效益是值得广大教师深思的重要问题。那么我们如何让学生在科学课教学中既学到知识与技能,又能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从而促进科学课教学效益的整体提升呢?我认为要  相似文献   

13.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感受科学魅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能力。这门课程需要大量的实验教学,需要学生的亲身参与和实践,更需要老师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然而记者在走访了我市部分小学后发现,科学课教学中照本宣科的现象很普遍,科学课在我市的小学教学中仍然难改以往“副课”的形象。不过在采访中一些专家和机构的探索却又让这种教学现状有了些许希望……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也就是说,小学科学课重在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那么,儿童科学启蒙怎样进行呢?本文拟  相似文献   

15.
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对某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世界之最——广济桥”的三次教学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深入剖析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真实教学情况,揭示课程实施逻辑和教学原则,即以问题情境为导向,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深度挖掘教学内容,结合多元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更多掌控感,走向高水平科学探究;减少不必要的知识记忆环节,以启迪思维为核心。  相似文献   

16.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小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新课标下如何教好科学课呢?一、动手能力的培养自然学科教学改革的目的,不仅是指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获取必要的自然科学常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指导儿童参与获取的过程,学习掌握研究认识自然的科学方法。因此,在自然实验课中,我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着眼点精心设计,努力为学生提供直观、有效的实物材料。引导学生按照认识事物的规律探索大自然奥秘。坚持生动、有趣的教学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学…  相似文献   

17.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即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新的课改理念下的科学课教学必须打破旧框架,倡导新的教学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小学科学既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培养动手、动口、动脑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努力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小学科学课教材以国家《基础教育课改纲要(试行)》为指导,以构建主义为重要的理论依据,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目标和要求,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主动发展,全面体现科学课程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整体构建3~6年级的科学课教学目标,即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融为一体,强化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过程。但是,小学科学课是语文、数学、英语三大主课之外的科目,它和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课外活动等又形成了“边缘性”学科,它们的开  相似文献   

20.
许萍萍 《学周刊C版》2023,(33):106-108
自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重新调整为一年级以来,低年级科学课的课堂实践赋予了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诸多思考,除认识到从低年级开展科学教学的重要意义之外,也引发如何让科学课上得更“科学”的探索。在科学课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通过端正学习态度,培养科学精神;规范上课要求,养成良好习惯;基于认知特点,提高探究效率;增加教学趣味,促进主动学习等途径,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文章对比中高年级与低年级科学教学的不同,就如何上好低年级科学课,更好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进行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