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西宁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0年6月6~7日青海出现的区域性大~暴雨天气的环流形势、水汽条件、上升运动、不稳定能量以及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利用MICPAS系统的实况资料和欧洲中心、日本传真图、NCEP等数值预报产品,结合雷达回波图,对2012年2月23日丽水地区出现的暴雨过程进行环境场和物理量场分析,发现:持续而强劲的西南暖湿气流为此次强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而高空层结不稳定和低层垂直上升运动比较强烈为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能量条件,北方南下的冷空气是此次暴雨的触发机制,热力、动力、水汽条件在降水前都有较好的配置。  相似文献   

3.
严红梅  方夏  梁亮 《科技通报》2010,26(1):46-50
应用金华CINRAD/SB多普勒雷达资料,结合地面雨量站的记录,对2007年6月13日20时至6月14日20时金华出现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高时空分辨率,连续观测以及它具有丰富的回波产品,所以在它探测汛期暴雨的过程中,能比较清楚地看到中尺度对流回波系统的生消演变过程,以及能更好的把握暴雨的落区,对我们做出更准确的预报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降雨量观测资料和雷达监测资料,针对2012年7月25日呼和浩特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雷达产品影像的结构及发展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带状暴雨落区位于西太副高外围强盛西南暖湿气流和弱冷空气交汇处;带状云系中不断生成中-β云团,强回波单体的生消形势类似"列车效应",为暴雨天气过程提供了丰沛的水汽条件和能量抬升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对2007年8月25日西宁市出现的暴雨天气的回波特征结合高空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巴尔喀什湖槽底分裂的弱冷空气、两高之间的切变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较强的西南暖湿气流三者共同影响造成了这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局地发展的对流回波加强并合并、含水量充足的对流云团在一地相继经过并产生"列车"效应时有利于暴雨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自动站、区域站资料和锡林浩特、张家口雷达资料,对2016年7月11日锡林郭勒盟东南部地区短时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本次局地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以期为今后的短时临近预报提供一定的指导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7.
2009年11月13日白山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RAD/CC系统通过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江苏省气象局、山东省气象局、吉林省气象局、白山市气象局及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现场验收测试投入运行,运行2年来,根据使用CINRAD/CC新一代天气雷达过程中所发观的雷达设备硬件故障及维修实践,分析了雷达无回波和回波强度弱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快速准确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锡林浩特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micaps常规高空地面等资料,对发生在锡林浩特市中心的大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天气发生时,锡林浩特500hPa~850hPa均处于槽前,有利于上升运动形成,为降水提供较好的动力条件;本次暴雨过程中,雷达回波具有"列车效应",同时有逆风区的出现,1h液态水含量、3h的降雨累计量可以反映出锡林浩特上空会有强降雨产生,这也是出现大暴雨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FNL资料、中尺度自动站资料、大气电场资料、多普勒雷达和风廓线雷达等资料,探讨了2016年6月20日浙北梅雨锋大暴雨和强雷电的成因。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中以低强度负闪为主,正闪频率较低但强度高,雨强与闪电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暴雨带距地面静止锋以南50~150 km,与700~850 hPa水汽辐合中心重合;环境大气湿层深厚、高不稳定层结、对流有效位能呈狭长分布以及弱的对流抑制能量等特点有利于持续性暴雨的发生,中层浅薄干区和中等偏强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对流风暴的维持与发展;雷达回波结构紧密,具有典型的列车效应,高度集中在0℃层以下,为低质心暖云降雨,持续风向和风速的辐合有利于MCS的维持和发展;降雨和闪电的五个阶段都对应强单体影响,雷达回波强度能较好地反映降雨强度,回波高度则与闪电强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风廓线雷达能清楚地反映垂直方向上风向风速的波动变化,降雨和闪电的五个阶段都有波动过境,波动高度和深厚程度与降雨和闪电强度的对应关系较好,波动高与低对应闪电强与弱,波动深厚与浅薄对应降雨强与弱; 3000 m高度风场是雨带变化的主要引导气流,也是产生"列车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低空急流和超低空急流为暴雨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和水汽。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观测数据、卫星及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针对2017年8月2日-8月4日发生在赤峰地区的暴雨及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水汽来源及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此次暴雨是高低空系统相互配合的结果,大尺度环流形势为东高西低、北槽南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西风带高压脊叠加形成高压坝,使西风槽东移缓慢;天气尺度影响包括低空低涡、切变线、低槽冷锋和低空急流等,地面影响系统主要是台风倒槽。(2)此次暴雨的水汽来源主要是来自南海、东海、黄海和西太平洋,低层水汽主要来自东海、黄海和西太平洋,偏东水汽贡献较大;而中高层水汽则主要来自南海。(3)从卫星云图以及雷达图像上明显看出此次降水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前期对流降水和后期的稳定性降水阶段。对流性降水阶段雷达表现为明显的分散的、块状回波;而稳定性降水则为均匀的片状回波,卫星云图表现与雷达图像一致。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4,(16)
针对2013年3月23日出现的降雹天气过程,利用Micaps资料及新一代雷达探测资料,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几方面综合分析了产生这次强对流天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通过高空形势和地面天气图分析,结合雷达回波、卫星云图及传真图物理量的诊断等,对2005年7月27-29日给伊春市造成山洪爆发的暴雨过程进行总结分析.通过全面细致分析总结,发现高空切断成涡并南压,且受到鄂霍茨克海高压的阻挡,中尺度低压、渤海低压和东北低压合并加强北上,携带大量水汽,是造成本次暴雨的关键.其次地形也为暴雨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利用NCEP1°×1°逐6 h再分析资料和浙江省自动站雨量资料,对2107年6月12~13日1702号台风和梅雨锋共同作用下浙江地区1次暴雨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 1702号台风未使副高北抬中断梅雨,而与西退副高北侧的梅雨锋共同作用产生暴雨;(2)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以及高空辐散场抽吸作用为暴雨提供了动力条件。台风上空的反气旋环流产生的高空辐散加强了暴雨上空的抽吸作用;中低层激发出局地气旋性涡旋的垂直环流的上升支与锋面次级环流垂直上升支叠加,促使上升运动加强;(3)台风强度及其结构特点,为暴雨水汽通道的建立提供有利条件,暴雨发生在水汽通量辐合中心附近;(4)暴雨发生在由南北热力差异造成的E指数密集带的能量锋中,不稳定层结并非暴雨产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天气雷达是定量测量降水回波强度的设备,而天气雷达回波强度的定标精度,决定了天气雷达测量降水强度的准确性。713XD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具有不同工作模式,每种工作模式雷达工作参数设置不相同,再加上多普勒信号处理器(包括与之配套使用的数字中频接收机)的算法不同,导致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在不同工作模式下测量值不同。采用与工作模式相配套的定标程序,解决了同一回波不同模式观测强度不一致的问题。文章阐述了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定标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回波强度观测值与理论值产生偏差的原因,通过编程实现了不同工作模式下不同的回波强度定标,并给出了实际的定标曲线。  相似文献   

15.
利用锡林浩特新一代天气雷达同步资料,结合天气形势和实况,对2020年11月17日-18日锡林郭勒盟暴雪天气从雷达产品角度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用雷达回波产品分析的此次天气过程与用天气图及地面图分析的结果非常一致,尤其是径向速度图在降雪预报中作用明显,降雪回波区长时间的维持会带来强降雪天气。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雷达回波反演、自动站降水量等资料,选取发生在鄂东北地区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总结预报暴雨天气的中尺度因子。从而为预报区域性强降水,确定降水落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FY——2D卫星资料及雷达资料等,对2012年6月24日~28日锡林郭勒盟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分析表明:23日~26日强对流活动频繁,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形势下,中小尺度系统的形成是短时强降水产生的原因;27日~28日产生了区域暴雨天气,贝加尔湖的高空冷涡分裂出来的冷槽、700hPa南支气流及河套倒槽的建立是暴雨天气的直接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18.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常规观测资料,针对2016年~2017年发生的短时强降水和冰雹天气中雷达回波参数、环境参数进行统计归纳,建立了这两种强对流天气的相应的参数指标。可以得出:发生短时强降水天气时的大气环境中不稳定能量的储蓄时间较长,对于环境参数的要求相较于冰雹天气要更加严格;而冰雹天气的雷达回波指标要比短时强降水天气的更加精细;对于选取的预报指标进行的回报检验中,预报准确率达73%;针对2018年7月15日~16日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指标检验,得出选取的预报指标能够应用于日常临近预报业务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天气雷达探测原理,对天气雷达接收天线参数进行了分析,对双频率接收天线技术进行探讨,并分析了天气雷达双频率接收天线技术在观测上的应用中回波功率变化及变频率回波的相关值与相位变化等。  相似文献   

20.
2012年4月24日石家庄市平山实施了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全程指挥、监测了此次人工增雨全过程.通过分析此次人工增雨前后雷达回波演变情况,发现火箭人工增雨作业后,雷达回波强度增强、液态含水量增加、回波顶高向上扩展,作业影响区降水增多,说明增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