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大中城市务工创业的社会背景下,在城市学校招生规模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家庭状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不得不在家乡学校入学就读,这就直接导致了这些务工人员的子女与父母长时间的分离。这些常年不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在当今社会称之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将在分析这些心理问题的基础上,探究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目前进城务工人员的现状以及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服务的现实必要性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对进城务工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培训问题日益突出,开展就业培训必要性,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去完善和拓展就业培训工作已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大量进城务工人员无法将自己的子女带在身边接受教育,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而由留守儿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调研通过对桑植县留守儿童的走访调查,了解留守儿童在安全、学习、道德品行以及心理人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并从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四方面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浙江部分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融入现状的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分析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在浙江省内的城市社会融入问题,解析新时代下的外来务工人员与其子女的亲子关系,试图从政府、企业、社会各层寻求解决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融入问题的多元化途径。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业月刊》2009,(7):73-74
2008年至今,因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波及我国东南沿岸部分地区,大量外向型劳动密集企业生产经营遭遇瓶颈,造成大批进城务工人员失去了工作或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而重新返乡,从而引起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7.
1问题的提出打工子弟学校是指城市为解决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开办的学校,这些学校有公办的也有私立的,但大都经过相关教育部门资质认证过的。打工子弟学校体育包括学校体育教学、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也就造成了农村和山区大量的务工人员进城,因此山区的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因为父母不能够经常陪伴孩子,使得留守儿童在心里健康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就为儿童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是针对山区留守儿童心理表现、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更好的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下的一群"制度性孤儿",留守儿童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善进城务工人员与子女沟通现状,关注亲情教育,帮助解决他们的子女随迁入学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下的一群"制度性孤儿",留守儿童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善进城务工人员与子女沟通现状,关注亲情教育,帮助解决他们的子女随迁入学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业月刊》2009,(6):65-66
创业市场火爆异常万亿资金蕴育其中 2008年至今,因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波及我国东南沿岸部分地区,大量外向型劳动密集企业生产经营遭遇瓶颈,造成大批进城务工人员失去了工作或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而重新返乡,从而引起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2.
《软科学》2018,(5)
基于Sen的能力方法理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以深圳、佛山和东莞3个城市共1215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福利水平对其社会融合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最大的诉求是子女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鼓励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当地的风俗习惯,增加其城市置房意愿和改变"低人一等"的自我感觉,有助于增进社会融合。政府需要拓展外来人员的发展空间,努力实现社会机会的公平。  相似文献   

13.
尹文波 《科教文汇》2012,(15):207-208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也为武汉市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政府以及企业单位在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生存现状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社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单位用人制度,切实维护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流入城镇的农村劳动力日益增多。多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农村,这些留守家乡的孩子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成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理清成因有助于我们解决这一群体的现存问题。本文从直接和间接这两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赵婧  徐擎擎 《科教文汇》2009,(18):73-73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流入城镇的农村劳动力日益增多。多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农村,这些留守家乡的孩子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成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理清成因有助于我们解决这一群体的现存问题。本文从直接和间接这两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建设力度的逐渐加大,为了加快解决一些地方"上学难"问题,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各地中小学建筑建造工作正在积极展开。然而建筑设计要求高,成本控制难度大,施工工期紧张是中小学建筑建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通过介绍BIM技术的特点及优势,研究BIM技术在中小学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方法,探索建造过程中各项问题的合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7.
郑旭波 《科教文汇》2014,(20):215-215
本研究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学业成就问卷、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大五人格问卷对56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112名本地小学生进行测量,目的在于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本地小学生的心理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进城难主要表现在其经济贡献未能得到广泛认同、职业身份不确定、社会身份不明确等方面.本文就造成农民工进城难的主要制度性原因进行了分析,旨在解决农民工进城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陆振红 《科教文汇》2008,(28):286-286
近几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他们的子女也越来越多地成为城市学校中的一员。我校作为城郊结合部的一所中学,有近30%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尽管对这些学生实行“同城待遇”政策,并实行了免借读费、杂费并对其中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实行了“一免一补”等政策,但这些农家子弟中仍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内心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特别关注这个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本文就此谈谈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0.
陈军 《情报科学》2006,24(6):829-834
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争信息社会的来临,信息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资源。求职信息是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的基础性资源。在求职过程中,进城农民深感信息短缺,求职不易,这主要缘于信息不平等问题。由于教育分化导致的信息获取能力的差异性、制度阻隔带来的信息接触机会的不均等性以及信息桥缺失引起的信息获取方式的滞后性,进城农民处于信息不平等地位,难以获得和占有信息,是导致其求职难的深层原因。解决进城农民求职难问题,必须坚持社会公正原则,对进城农民信息不平等问题进行有效调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