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测定化探样品中Cu、Pb、Zn、Ga、Ti、Mn等元素时,Fe、Ca、Rb、As、Bi、Th等需作为校正元素进行测量,而对于高异常的样品,有时会出现错误的结果.本文提出,采用拓宽标准样品含量范围,对Pb、Ga、Mn等元素不做常规校正,而用被测元素之间做干扰和基体校正,并将回归曲线做分段处理.从而快速、准确地测定Cu、Pb、Zn、Ga、Ti、Mn等元素含量,并最大限度地缩短了测量时间.用于实际样品测定,符合化探质量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天然气中微量元素可以判别油气的形成环境(如V,Ni),对天然气的成因类型、烃源、成藏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对油气田生态环境及加工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本次研究对烃源岩及油气中微量元素的分布以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黔北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多金属元素富集层是微量元素(如As、Se、Mo、Sb、TI、Ni、U、Pb、Bi、Cu、Cs、Zn等)富集的重要载体,油页岩中Mn、P、Sr、Y、Ba含量偏高,中国煤中明显富集Se、In、Y、Mo等元素。现代分析方法已在石油灰分中发现了40余种微量元素,而天然气中微量元素则以化学元素表中第六周期的元素最多。油气在生成过程中,微量元素以初始生物体到干酪根和干酪根到生成的油气两种方式进行富集。油气运移成藏后,会通过微渗漏或垂向微运移与周围的环境发生微量元素的转换,造成微量元素的变化。应用油气中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开展油源对比研究是常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5年8月广西近岸海域环境调查资料,分析讨论了该海域表层海水中7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广西近岸海域海水表层重金属Cu、Zn、Pb、Cd、Cr、Hg、A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06、12.5、0.70、0.12、2.38、0.048、0.61μg·L-1。Zn、Pb、Cd、Cr、Hg、As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Cu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各站位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在0.37~0.64范围区间,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低,总体属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地区煤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内蒙古地区煤中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在内蒙古地区共采集原煤样品7 357个,洗煤样品1 785个,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仪(ICP-OES)、原子荧光光谱(AFS)和离子选择性电极(ISE)测定了1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采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其地球化学性质,讨论了它们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研究的元素没有异常富集;绝大多数微量元素含量与美国值和世界值在同一水平线上;经过洗选,有害元素在很大程度上被脱除,但As没有明显效果;Cu、Ga、Pb显著正相关,V、Cr、Mn、Co、Ni显著正相关,Be表现出一定的无机亲合性;聚类谱系可以分成3个较大的类:第一类来源于络合;第二类来源于土壤、沉积物以及海水的侵蚀;第三类来源于有机质、腐殖酸吸附。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蚯蚓对煤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作用,从济宁市鲍店矿区采集20个土壤样品用来进行蚯蚓养殖,测定了土壤和蚯蚓体内的重金属Ni、Cu、As、Zn、Cd、Pb含量。结果表明:蚯蚓体内的重金属含量随时间增加呈现出不同的富集趋势;蚯蚓能够对元素Cd、As的富集作出反应(富集系数大于1),尤其是对Cd的富集作用更为明显;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得出土壤重金属含量会对蚯蚓富集土壤重金属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根据某城市土壤表层中的8种重金属Cu、Pb、Cd、Hg、As、Cr、Ni、Zn的浓度数据,利用地统计学原理方法,研究了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Cd、Cu、Hg、Pb和Zn在工业区和主干道路区浓度偏高,并且这几种元素的富集系数又高,说明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及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大量含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等;有一点源重金属浓度偏高,又属主干道路区,说明有一交通枢纽致使汽车尾气集中排放;市区中部的点源属工业区内,因此污染物来源于工厂烟囱的排放。  相似文献   

7.
以交通繁忙区(污染点)和相对清洁区(对照点)道路两侧的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器官(包括主干、老树皮、2年生枝条、1年生枝条、叶片和果实)中重金属元素(Pb、Cd、Zn、Cu、As、Ni)的含量,并对污染点香樟各器官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累积量和污染指数及二者的分布比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香樟体内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因样点、器官及重金属元素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污染点6种重金属元素的累积量及其分布比例、污染指数及其分布比例则因器官和元素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总体上看,污染点各器官的Pb、Cd、Zn、Cu、As和Ni含量均高于对照点,且差异显著(P0.05);6种重金属元素相比较,均以Zn含量最高,Cu含量次之,而Pb、As、Ni含量较低;在不同器官中同一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也有明显差异,其中,2年生枝条中的Pb、Cu和As含量最高,老树皮中Cd和Ni含量最高,一年生枝条中的Zn含量最高。各重金属元素的累积量及其分布比例均以叶片最高,其次为老树皮;而各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指数及其分布比例:Pb和Zn以叶片最高,老树皮次之;其他4种重金属元素以老树皮为最,叶片次之。研究结果显示:香樟各器官对空气中的重金属元素均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并且叶片和老树皮的吸附能力明显优于其他器官,能很好地指示空气中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化集团废弃地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优势植物体内元素分布的研究,探索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影响,并筛选超富集植物。采集5块样地的植物与土壤,利用ICP-OES检测土壤与植物中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土壤pH在7.71~8.43之间,呈弱碱性,有机质含量3.91~9.07 g/kg之间,低于土壤肥力3级水平。5块样地的Zn、As、Cd均超标5倍以上,个别样地还有Pb超标;11种植物中Cu均超标;合成氨厂的何首乌和向日葵中As超标,可见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元素分布产生影响。刺藜中Cr、Cu、As及Cd的转移系数均居11种植物之首,其次是龙葵和葎草;但所有植物的重金属富集系数均小于1。虽未筛选到超富集植物但也可以看出刺藜、龙葵和葎草的富集和转移重金属能力较强。大化集团废弃地的Cd-As-Zn的复合污染严重,对生长的植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为修复该地污染的土壤,建议引入Cd、Zn、As的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和东南景天,并配合当地生长的耐性植物刺藜、龙葵、葎草,构建复合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9.
太原市冬季气溶胶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4年12月,使用美国PIXE公司的单孔分级式撞击采样仪在太原市区进行大气颗粒物采样。使用质子X-射线荧光法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得到20种元素的浓度及其谱分布,对太原市冬季气溶胶的化学特征和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测到的大气颗粒物中20种元素的质量浓度主要是由Al、Si、Ca、Fe、S五种元素贡献的,且粗粒子占优势。与历史资料对比,Ca、Ti、S、Cu、Pb等元素谱分布图变化不明显,表明来源变化不大;As、Se、Br三种元素由细粒单峰型变为三峰型谱分布,可能与局地扬尘有关;Al、V、K、Mn四种元素谱分布明显呈向细粒模态,表明来自人为源污染加重。大气颗粒物中Cu、Zn、Br、Pb等元素富集较高,尤其是在细粒子中,表明这些元素污染较重且主要来自人为源。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土壤尘、冶金尘、燃煤尘。  相似文献   

10.
663普查区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塔源镇东南侧15km左右处,通过对该地区进行1:2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后,结果显示该地区具有较好的Pb、Zn、Au、Ag、Mo、Cu异常,其土壤Ht-10号组合异常当中Au、Pb、Zn、As四元素具有内带异常,Au元素最高值为20.2×10~(-9),Pb元素最高值为1171.1×10~(-6),Zn元素最高值为1061×10~(-6),As元素最高值为291.82×10~(-6),该组合异常套合情况复杂,强度高,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3种植物对重金属富集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月燕  刘秀莲  洪丰 《科技通报》2008,24(2):266-271
以菖蒲(Acorus calamusLinn.)、金叶菖蒲(Acorus gramineus‘Ogon’)和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H.Wendl)为试验材料,将3种植物定植于人工配置的Cu、Zn、Cr和Pb复合型污染的土壤,研究不同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3种植物根部具有较强的吸收与富集作用,除Zn外,其他三种元素在根中的含量要大于茎叶中的含量,表明根系对Cu、Cr和Pb的滞留能力较强;3种植物对Zn的吸收量最大、吸收速率比较高,而对Pb的吸收量最少、吸收速率比较低,表明这3种植物对Zn污染的土壤净化效果最为明显,而对Pb污染土壤净化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2.
地营子-大砬子地区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分析12种元素。依据元素的地球化学分类及R型聚类分析结果[1],将12种元素划分为2组,即Au、As、Sb、Hg、W、Mo与Ag、Cu、Pb、Zn、Sn、Bi,总结分析各组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珠江近岸河口海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区域2003-2005年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o、Cu、Ni、Pb、Cr、Zn、Zr)含量实测资料和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对该区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简化计算模型,对该区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输入、输出以及沉降富集含量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年均输入、输出以及沉降在研究区的重金属含量惊人,其中Cr和Zn富集最大,均超过2000 t/a,其次为Cu、Ni、Pb,均超过1000 t/a,Co富集相对较少。定量计算分析结果对于进行该区域的环境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且更加明确了河口近岸海域作为陆地和海洋的过度区域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梧桐不浪金矿近年来勘查工作有所突破,在异常查证中发现大范围的金矿化,矿化体主要赋于二道洼群的绢云石英片岩及大理岩,其次为石炭系的变质粉砂岩。研究表明矿化带的地球物理特征为高视极化率及相对低(中)的视电阻率异常;地球化学特征为成矿元素异常以金为主,直接指示元素异常组合为Au、Ag、W、Sb,间接指示元素异常组合为Mo、As、Cu、Zn、Pb等。金矿化受地层,构造控制明显、有较强的物、化探异常出现,对比周边已发现的成型矿床,本区有较大的找矿前景,本区的工作重点应针对激电高极化中低电阻率值异常区、化探金元素高值区所构成的近东西向异常带进行,同时也要注意北东向异常带的查证。  相似文献   

15.
都庞岭—铜山岭—九嶷山地区位于南岭成矿带,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成矿区带,通过研究该区的区域地球化学空间分带与岩体-地层-成矿作用的关系,发现该地区Sn/W、Pb/Zn、(Pb+Zn)/(W+Sn)、W+Sn+Mo+Bi+Be、Cu+Pb+Zn+Cd+Ag、Au+Ag+As+Sb等参数变化趋势与钨锡铅锌矿化对应良好,元素分布与地质特征、矿化类型及规模密切相关,对于进一步开展该区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黄塘煤矿煤层含气性的基础上,从煤变质程度、煤岩煤质、煤层顶底板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研究了影响煤层含气性的地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黄塘煤矿煤层含气量相对较高,平均高达9.22m~3/t;较高的煤变质程度和镜质组含量有利于煤层气的生成,煤层顶底板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则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致使黄塘煤矿煤层含气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7.
建立ICP-MS等离子体质谱法一次进样同时测定了土壤中重金属Cr、Ni、Cu、Zn、As、Cd、Pb元素含量.实验表明,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宽,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4~0.9999范围内;元素检出限低,7种重金属元素检出限范围为0.0218~0.405mg/kg;精密度良好,测定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相时标准偏差均<4%...  相似文献   

18.
在2011年各典型季节月,采集成都城区的PM2.5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获取32种元素浓度,对其中9种有害元素浓度、富集程度及可能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害元素Pb、Mn、As、Cr、Sb、Cd、Se、Ni和Co的年均浓度分别为(171.7±86.2)、(66.4±36.7)、(19.8±11.1)、(9.2±5.0)、(6.5±4.2)、(3.5±1.9)、(2.7±1.2)、(2.5±1.6)和(0.5±0.3)ng·m-3.绝大多数样品中As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参考限值.元素Se、Cd、Sb、Pb和As有明显的富集现象,富集因子均值范围在492~5340.受土壤尘的影响,所有元素的富集因子在春季较低.因子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PM2.5中有害微量元素主要来自机动车、燃煤以及金属冶炼等人为来源.  相似文献   

19.
非污染土壤中颗粒态有机质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未受重金属明显污染土壤中颗粒态有机质是否存在重金属的富集现象,从浙北平原采集了23个农业土壤样品,采用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土壤颗粒态有机质(POM)含量及土壤和颗粒态有机质中重金属(Cu、Pb、Zn、Cd)的分布。结果表明,虽然供试土壤重金属含量均未超出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这些土壤中POM对重金属均呈显著的富集作用,Cu、Pb、Zn、Cd的富集系数分别为5.4~13.5、4.7~10.3、3.8~10.4和3.8~12.3,并随POM粒径减小而增加。富集系数一般是砂质土壤高于壤土和粘土。土壤有机质含量对POM的重金属富集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中量有机质土壤>低量有机质土壤>高量有机质土壤。分析认为非污染土壤中POM对重金属的富集机理主要是有机质与土壤重金属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椅子圈煤矿主要可采煤层为Ⅱ号煤层组。各煤层的透光率为37-58%,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型为主,其次为亮型和少量半暗型及暗淡型。原煤水分最小为6.54%,最大为12.96%,精煤水分最小为4.95%,最大为13.63%。原煤灰分相差较大,最大可达36.17%,最小为12.75%,总的看本区可采煤层的原煤灰分应属中低灰分煤,各主要可采煤层的煤种以褐煤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