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没有思维,也就谈不上数学教学了。《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不仅要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要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学会数学地思考,发展数学思维。确实,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智力的磨刀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越来越重要。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的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应通过各种数学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思维,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要正确地理解事物,牢固地掌握知识,就必须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学中,我依据思维规律相机增补一些材料,提供较为丰富的思维素材,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催开他们智慧的花朵。提供“比较”内容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在语文教学中,引进一些与教材有某种联系的文章,同课文进行比较,进行细致缜密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综合,可以收到启发思维、开拓眼界、加深理解、巩固知识、提高分析能力的教学效果。《一袋干粮》一文采用的是补叙手法,课外读物《娃娃兵》一书中也有《一袋干粮》,采用的却是  相似文献   

3.
思维是智慧的核心。要培养儿童的思维,首先教学要有启发性,使学生不为传统的思维方法所束缚,不为某种教学模式所限制。因此,我们的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合理的思维素材,并进行科学地组织,为他们的探索提供桥梁和阶梯。自然教学中怎样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在化学实验教学的活动中,实验、观察和思维三者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观察离不开思维.而以实验观察获得的感性认识材料为基础来实现认识上的飞跃,以达到更改认识的目的,就更离不开思维活动.因此可以说,实验观察是进行思维的条件,实验观察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培养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诸多能力的核心,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1.引入新课,激发思维。要让学生有足够的兴趣,投入到探求新知识中,就必须设法去创造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让学生惊奇,产生疑问进而激发学生思维。如教学《惯性》一课时,一上课,重叠棋子五个,用尺子迅速打出下现的棋子,上面棋子由于惯性,还保持原来静止状态,于是落在正下方,一下子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接着提示问题,你们想玩一玩吗?你们想知道上面的棋子为什么还是落在原来的正下方吗?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相似文献   

6.
田辉 《天津教育》2000,(3):37-38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阵地。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挖掘、研究和使用教材中的创造性思维因素 ,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质疑问难既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又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读书习惯。在教学中 ,凡是能够撞击学生思维火花的地方 ,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其提供闪光的机会 ,以促进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的“奇思异想” ,顺势梳理 ,去粗取精 ,把解决问题寓于教学过程之中 ,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方法。例如 ,教学《小站》…  相似文献   

7.
重视实验习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无锡市公益中学(214063)朱增华实验习题是中学化学学科特有的一种习题而实验习题又与其它化学实验形式不同.它是根据教材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分阶段设计的实验,它摆脱了依样画“葫芦”的模式,要求学生带了课题独立设...  相似文献   

8.
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逆向思维,逆向思维也是展开发散思维的主要的方式.所谓逆向思维就是要追本溯源,通过现象看到本质,以问题的反方向为出发点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有五个特点:普遍性、批判性、新颖性、逆向性和创新性.初中数学在授课的时候经常用到逆向思维,  相似文献   

9.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主动参与 ,自主学习 ,积极探索 ,敢于创新的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这是数学教育在新时代的要求 .在教学中 ,教师如何挖掘教材内涵 ,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情境 ,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下面浅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认识 .1 创设悬念型思维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中 ,要善于分析学生的思维状态 ,设法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 ,设计成有趣、易于学生接受的问题 ,使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 .案例 1 在“等比数列”一节的教…  相似文献   

10.
董长春 《成才之路》2013,(24):73-73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它的实质一是创新,即找出事物间的关系,探究研究问题的新方法;二是求异,即对未知的东西敢于大胆地去设想,对已知的东西敢于提出异议并对于陈规敢于突破。把发散的思维运用于数学教学中,能使学生在亲身的探索中  相似文献   

11.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维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探究需要明确假设,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需要考虑可能的其他解释。那么中考中命制的探究性试题,能够使学生在问题的导向下投入高度的智力,同时使学生真正的运用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达到具有真实探究的行为,以至达到体现科学探究本质,这是命制出区别形式上的被贴上“探究”标签的科学探究性试题的关键,以下是2006年中考物理探究性试题命制过程中以此为基础出现的创新视角,并对物理课程教学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学生用伏安法测量灯丝的电阻时,绘出了如图1所示的伏安特性曲线,从图上看出灯丝两端的电压并不随电流线性变化。让学生自己分析原因,他们也都说出了是电流通过灯丝时引起灯丝发热,改变了灯丝温度,灯丝电阻发生了变化。严格的说,灯丝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线性元件。随即笔者便问学生这样的问题:在某一特定状态(U,I)下怎样用U-I图线求出灯丝的电阻?其中就有一部分学生说,图线上某一点的斜率表示此时的电阻。他们还举了一些相似的例子,如:s-t图线的斜率表示质点某时刻的速度,v-t图线的斜率表示某时刻加速度等等。  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的研究离不开观察:牛顿因观察苹果落地而总结得出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贝克勒尔由  相似文献   

14.
李政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14):34-35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物理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它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又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更能以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索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1利用趣味实验,启动创造动机,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新与兴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自然就会产生尝试、创新的欲望。如学习《…  相似文献   

15.
从近三年的中考情况来看,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有:①知识的理解问题。②基本的技能和方法问题。③运用所学知识来认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比较弱。一些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情境,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和解决。面对探究性问题,缺乏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缺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初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物理教学实验(以下简称实验)是实现此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1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实验可以在集中的时间内,让学生去体验、感受和分析一部分物理现象和规律。实验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简  相似文献   

17.
从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直觉思维、相象思维等方面阐述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1 破题方法 1.1 认真审题,捕捉关键词句,挖掘隐含条件 审题过程是分析加工的过程,应字斟句酌。最先应感知到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命题者的意图,然后挖掘题目的内涵。特别关注的是:捕捉关键词句,理解关键词句的内涵和外延,明确限定条件,挖掘隐含在物理过程、状态及物理模型中的隐含条件,从而破除“陷阱”。隐含条件在题设中有时就是一句话或一个词,甚至是几个字。这些字、词、句就在限定句子中找,也就是通常说的“的”、“地”、“得”结构中找。  相似文献   

19.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其重要性更为突出。因为初中学生好奇心强,酷爱动手,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利用物理实验开发智力,培养和发  相似文献   

20.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其重要性更为突出。因为初中学生好奇心强,酷爱动手,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利用物理实验开发智力,培养和发展各项才能。如何从启蒙阶段开始,借以实验这一载体抓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人长远、自觉学习的目标,是摆在广大初中物理教师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