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感而发的作文 ,往往是实践之树上结出的果实 ,这样的果实才有可能色香味俱全。有感而发的作文富有生命的律动和色泽 ,具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教学生写作文 ,要克服无病呻吟、闭门造车的不良习惯 ,要提倡写有感而发的作文。第八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要求写一件家务事 ,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感而发的良好机会。教师应抓住这个机会 ,循循诱导 ,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深入实际参与实践———亲身体验有所感悟———不吐不快欣然命笔”的自愿作文过程。笔者以为 ,这次作文训练应当引导学生经历以下四个动态过程自动手做一做实践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  相似文献   

2.
标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及任务驱动型作文是高中作文教学和高考时最为常见的四种命题模式.从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写作实践来看,把握它们的命题特点,区分它们的写作异同对于高中作文教学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本课例旨在引导学生把握其特点,区分其异同,从而能更有针对性地写出符合高考命题要求的考场作文.  相似文献   

3.
一、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我以前也是如此。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样做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从我们自己的写作体会看,要按照一个比较狭隘的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凑巧这一方面恰好有所积累,要写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学生的情况各不一样,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写自己并无积累并不想写的文章呢?当然,也许有的教师会说,考试都是统一要求的作文啊。不错,考试作文总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但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考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一、追求人本以人为本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教学意识,是作文走向“开放”的重要保证。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作文是表现“真我”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一种训练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想写是张扬学生主体性的前提。其次,要让学生独立写作,保护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写作独立性,敢写是张扬学生主体性的基础。第三,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创新,培养创造性,能写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二、大胆开放1.开放习…  相似文献   

5.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作,教师改”,教师为改好一篇作文可谓是费尽心思,而学生却收益甚少。如何让学生有所收获呢?我尝试让学生自改作文。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6.
很多学生畏惧作文,觉得作文太难,无材料可写或是不懂从何写起,久而久之成为"作文奴隶".怎样促使学生成为"作文主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是:作文要求适度宽松,让学生觉得作文不难;作文题材源于生活,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作文指导范文引路,让学生懂得怎样写;作文评价欣赏激励,让学生乐意去写.帮助学生感受写作文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写作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大纲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文教学也提倡"新思维,新表达,新体验",要求作文创新"寻人所未寻,想人所未想,用人所未用,写人所未写".作文是极富个性的创造活动,要想作文有所创新,有个性,除了善于开发自身的写作资源,勇于袒露真实的心灵世界,深切抒写自己独特的内心感悟,大胆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文字外,还要善于打开思维的通道,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发散思维,才能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8.
作文创新是作文教学的最高要求,也是老师们、同学们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作文创新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以后踏入社会的发明创造、有所建树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因而作文创新虽然难度很大,但价值极大。笔者廿多年来在作文教学中一直在寻觅指导学生作文创新的津梁。  相似文献   

9.
引子学校要我承担一节作文指导的公开课,时间就定在4月1日。无巧不成书,就利用这一西方“愚人节”,好好地“整”一下学生,让学生愚一次,乐一回,我当然也要大捞一把,让学生多写一些作文。设计思路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他们各有所爱、各有所长、各有所想、各有所能,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要让他们各有所学、各有所得,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快乐成长,这也是我们作文教学的使命。本案设计就是遵循“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利于提高”的指导思想,实践全息化作文教学理念,使学生“生活处处有作文,作文处处是生活”。导写过程一、聚沙成塔成语集中…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如何学会修改文章,并让学生互批互改,既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需要,也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需要.让学生互批互改作文,学生往往不易掌握统一的标准.分项互批互改作文法就是把作文评改分成若干指标项,公布于学生,让学生评有所据,改有所依,大大提高互批互改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根据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总结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在写作教学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目的要求,适应时代、驶向未来、既讲究规范、又鼓励创新是新的作文教学的要求.那么,如何搞好作文教学呢?笔者提出了作文教学的建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小学作文源于现实生活,但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往往言之无物,缺少实际生活经验的支撑.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将综合实践活动渗透于小学作文教学中,相辅相成,让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作,教师改",教师为改好一篇作文可谓花尽心思,而学生却收益甚少。如何让学生有所收获呢?要尝试让学生自主评改作文,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既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也能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7,(18):193-194
任务型作文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所谓任务型作文,其写作的目的性是非常强的,并且在写作中其对象感以及针对感也有所增强。这类任务型作文对学生们的问题分析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故而,任务型作文对高考作文难度有所提高,尤其是对一些语文能力较差的学生们来说,是非常有难度的。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任务型作文的审题立意,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高考真题以"权衡判断"任务型作文为例,来全面论述任务型作文的审题立意技巧。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命题作文是一种常见的训练方式。因而,大家对各种命题作文研究的颇多;而对拟题作文研究得却很少.其实,拟题作文应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方式,它是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坚实基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在拟题方面有所侧重,特别是一九八三年和一九八四年的作文试题,要求学生从一幅漫画和两段话中拟出精当的作文题目来,受到了国内有识之士的好评。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写作训练,其编排是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因此,在指导学生练习写某一次同类内容的记叙文时,我们完全可以先指导学生按该次习作要求,修改其上一次写过的同类内容的作文,然后再另选材料,按新的要求完成习作。比如,指导学生第二次练习写人的作文时,先指导学生按第二次作文训练要求修改各自第一次写入的作文。然后另选材料,按第二次作文要求完成新作。每次作文,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不同的要求,因人而异,在前次作文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这样训练,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  相似文献   

17.
丁申旺 《考试周刊》2009,(33):43-45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但作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本文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做法来克服一些弊端,让学生有所获,有所得。教学实践中应以训练思维、开拓视野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提高。  相似文献   

18.
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的,"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文章从来都是心灵真实声音的承载体,而对于小学生而言,是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反应童年真实生活,表达一种童真童趣之感.《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习作时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可见,"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学生作文求"真"是作文之根本.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要“三个面向”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学生的作文速度.这是锻炼学生思维敏捷,发展其智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速度,根据个人教学实践,略陈管见如次. 一、时间与作文速度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单位时间的思维效率,可以加快作文速度.拖堂,课后接着作都有碍于作文速度的提高.作文课,一般两节连排,共九十分钟.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字数、规定时间完成任务,不准拖拉,使学生养成时间观念. 二、题目与作文速度命题作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面和年龄特征,不可过难、过偏.教师最好能揣摩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作文批改是小学作文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把握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方法,及时有效地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促进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