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高中教材中在“玻尔的原模型”一节中是这样线入课题的,“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很好地解释了α粒子的散射实验,初步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正确图景.但跟经真的电磁理论发生丁矛盾.原来,电子没有被库化力吸引到核上,它一定是以很大的速度绕核动.就像行星绕着太阳运动那样.”接下去便是分析矛盾、论述玻尔模型.如此引入本节内容,很容易使读误认为: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发生了矛盾.它不是一个正确的原子模型.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玻尔  相似文献   

2.
翻开人教社新编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五章,章首图(第89页)是在元素周期表图案上的五个球,这五个球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简单到复杂,一字排开.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那是历史上的五种原子结构模型,代表了不同年代人们对原子内部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在探索物质各层次的结构问题时,往往需要对实物进行适当的简化,从而抽象出物质各层次结构的模型。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是随着实验研究的进展和理论探讨的深入而日臻完善的。原子模型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可以说就是原子物理学的大致发展史。本文试图从原子模型的演变过程来把握早期原子物理学发展的主要线索,从而进一步说明在研究物质  相似文献   

4.
高中物理实施新课程改革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角度培养学生兴趣以及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对物理学史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完善认知结构,开阔视野。本文展示了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历程,使学生认识使用模型来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性。旧模型的修正、新模型的提出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认识问题不断深入的标志,这就是模型的研究法功能,这在认识论上有重要意义,它使人们的认识不断向真理迈进。  相似文献   

5.
归纳了原子结构模型教学中浅尝辄止的三点原因,对该内容蕴含的教育教学价值、学生的已有认知以及模型发展过程的思维脉络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教师通过原子结构学科理解挖掘其学科素养功能,实现原子结构的学科育人价值.通过梳理化学史明确原子思想、原子概念、原子结构概念发展历程,明确原子结构包括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两方面.基于量子力学和概率统计学等明确微观粒子基本特征是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基于原子轨道视角、电子云视角描述原子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  相似文献   

7.
中学原子结构的课堂教学中,容易产生一些缺乏严谨性的情况。针对能级交错与分裂、洪特规则等内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例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把线弹簧模型应用到框架中,研究不同裂纹长度和裂纹位置对框架的固有频率的影响,并把计算数据与现实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证明,该模型应用到框架结构是可行的,同时分析线弹簧模型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字叙述型的方式展现物理规律与定理不利于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与运用.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定量分析,加深学生对自然科学规律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通过对波函数、原子能量、辐射跃迁等方面的讨论,分析了原子结构壳层模型的近似性。  相似文献   

11.
12.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是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汤姆生的"西瓜模型"、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波尔的"分层模型"、现代的"电子云模型"以及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是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汤姆生的“西瓜模型”、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波尔的“分层模型”、现代的“电子云模型”以及卢瑟福仪粒子散射实验等六个方面。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可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及其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物质的原子论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德谟克利特就提出了物质都是由本能再分割的原子组成的,首次提出了原子的概念.由于科学技术、实验设备等社会的和自然的条件的约柬,其后的几代人都未能对原子作出更深的研究.直到十九世纪初,道尔顿才又提出复兴原子学说的思想.继而,科学家通过诸多物理、化学现象的研究得出:原子是保持元素性质不发生改变的最小微粒,而非物理结构上不可分割的最小微粒.比德谟克利特的思想前进了一步.既然原子在物理结构上可分,它就必然有自己的内部结构.最早在实验科学基础上提出原子有内部结构的概念的科学家是安培(1775—1836年).他在1814年曾经认为化学元素的原子是由更小的亚原子粒组成的,并且还提出过有关分子环电流的设想,对磁现象进行了解释.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华奥(1774—1862年)、柯西(1789—1857年)、泊松(1781—1840年)等人设想,原子是由一个大质量的核心及其周围不可称量的粒子雾组成的.德国科学家费希纳(1801—1887年)于1828年从安培和毕奥的设想中得到启发,他做出这样一个设想:原子像太阳系一样,每一个“太阳”原子都伴随着一些,“行  相似文献   

15.
方颖 《物理教师》2007,28(9):43-45
从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J.JohnDalton,1766-1844)创立原子学说以后,很长时间内人们都认为原子就像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玻璃实心球,里面再也没有什么花样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分词工作常用数据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字符串完全分词网络模型,讨论了该模型的基本性质,给出了其中的路径查找基本算法。该模型能反映中文分词问题自身的特点,便于分析分词问题中的统一性质。利用该模型将全切分图的生成、修改、路径查找等工作分解为统一平台上相对独立的过程,能较好地配合多种常用分词算法,简化对各种算法的研究和描述。该模型与自然语言理解后续工作使用的数据结构如句法树等也有很好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初中接触化学科目的时候,学生已基本了解了原子的结构,知道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高中阶段,将详细学习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对该部分知识的重视程度和教学方法都有所改进,本文针对原子结构的演变过程、当前的教学现状和教学设计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8.
谈原子结构     
有关原子结构知识,内容复杂且抽象、难懂.为帮助同学们理解,现总结如下几点,以便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辩证否定思想阐述了原子结构的建立过程,揭示了人们认识原子结构过程的曲折性。  相似文献   

20.
考点一: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指原子中的所有电子按一定的规则分布在各个原子轨道上。电子在核外的排布必须遵循以下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②泡利不相容原理;③洪特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