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黑格尔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科学理论。国家是国家权力的主体,社会是公民权利主体的集合,所以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问题构成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核心.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解读马克思主义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国家权力来自于公民权利,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目标。国家权力为公民权利服务,公民权利监督和制约国家权力,国家权力终将回归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2.
1998年发表的《为国家安全立言》一文,首次提出并粗略构建了一个国家安全学体系;2004年出版的《国家安全学》,不仅推进了对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认识,而且初步构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2014年出版的《为国家安全立学》,进一步探讨了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构建和国家安全学科建设问题。现在,根据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和方法,我们从“国家”“安全”及“国家安全”三个基本概念出发,努力构建一个逻辑性更强、学理性更严谨的国家安全学理论演绎体系。在这个国家安全学理论演绎体系中,可以根据国家的构成要素合理演绎出国家安全构成要素体系,同时根据国家的安全需要合理地演绎出包括影响国家安全因素和威胁国家安全因素两大方面的国家安全环境体系,以及内容丰富的国家安全保障体系。最终演绎构建一个包括国家安全本身及其构成要素、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国家安全保障问题的四面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和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推进中国现代国家建构,通过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视角分析,指出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路径是:近代以来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双重建构重压过程,再到现代以来向民生国家理念嬗变的路径。这一独特的路径,昭示了不同时期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维度的嬗变,反映了中国现代国家建构征途上基于各个时期努力探索的主题,体现了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着国家治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逐步形成了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离不开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两个维度: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治理思想,发展了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国家治理思想,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治理思想;又以习近平从地方到中央的国家工作经历为重要实践基础,并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关于民族国家概念有多种看法,从历史角度对民族国家进行溯源,得出民族国家是国家形态演化的产物,具有民族性、主权性和公民性。民族国家理论传入中国后,学术界对其概念产生误解,原因有二,第一,从字面意思上理解了民族国家,将民族国家中的民族概念与种族概念混淆,民族国家中的"民族"实际上含有国族的意思;第二,把作为国家形态的民族国家与民族国家的结构片面联系了,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数量不能否认民族国家本身。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的形成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治理的思想为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治理思想为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文化滋养,中国共产党人的国家治理思想为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7.
英国自1989年实施国家课程以来对国家课程不断进行调整与修订。2013年11月,英国教育部发布了新的国家课程框架,对中小学课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修订。文章分析了本次国家课程改革的背景,阐述并讨论了中学新国家课程的目标、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的调整,总结了新国家课程的特点。英国中学新国家课程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民族国家时代的多民族国家,从族际关系治理的角度去考察民族国家建设是一个相当有效的途径。当代缅甸族际关系治理贯穿了整个民族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缅甸族际关系治理对民族国家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缅甸民族国家的政治局面经历一个从离散到聚合的过程,国族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国族涣散到国族认同增强的过程,国家认同建设经历一个从国家认同弱化到国家认同强化的过程,现代国家建设经历一个从停滞到开启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的国家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 《文教资料》2011,(28):98-99
马克思虽然对国家问题没有进行专门的论著,但是他关于国家的思想已经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本文对马克思国家理论形成的历史轨迹进行了梳理,探究了马克思国家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并论述了马克思的国家消亡理论。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与社会关系框架内,社会中心论基于社会决定国家的社会优先性思想,提供了理解国家何以具备社会性的理论始基。尽管现实没有呈现精致的理论要求的完满状况,国家权力活动的全部历史也以铁的事实确证了国家社会性。国家社会性和国家阶级性在国家的权属、国家的作用对象和国家的利益指向性等方面存有根本性的区别,两者蕴涵分立而又共处一体。正确认识国家社会性和国家阶级性的关系须持有一种辩证的历史的观点,在动态的历史变迁中去把握它们关系演变的规律性和总趋势。  相似文献   

11.
说起来,教育比国家更久远,在国家还没产生的时候,教育就已经存在了。但自国家产生以来,教育,尤其是制度化教育就与国家生死与共,不能须臾或离了。到了近代,正规教育更是成了国家的公共事业,大力发展教育是增强综合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独立后的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地区稳定性最为缺乏的国家之一。它连续两次经历了国家政权的非制度化更迭,反映了其国家政权建设存在着严重问题。虽然独立后为国家政权建设付出了不少的努力,但政府绩效低下、国家政权制度化缺失、有效性不足、合法性危机重重,国家政权建设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新国家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治学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是在最为传统的国家理论方面。从国家和社会关系出发,吉登斯提出了新的国家类型即传统主义国家、绝对主义国家和现代民族国家;新制度主义的代表人物诺思以国家目的悖论理论有力地解释了第一批现代化国家的得与失;而20世纪70-80年代很多国家的政治变迁则使亨廷顿等人总结出国家转型理论。本文结合中国和其他主要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验证这些国家理论的解释力与限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的经典论述,以列宁在《论国家》中所呈现的三重视野为方法论镜鉴,对“国家”问题进行再审视。在理论视野维度,要把握国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之主题,理解国家的本质。新时代中国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提出及其时代践履,促进了国家与社会之间“二元分立”的深度弥合,推进了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的创新发展。在历史视野维度,要把握国家的历时性演变之主线,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国家形态是国家在“归于无”的历史道路中不可逾越的特殊阶段。我国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光明前景。在实践视野维度,要把握国家的民主实践面向之核心表征,深刻认识中国历经艰辛探索所形成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呈现出了人类政治文明新样态。  相似文献   

15.
现代国家可以区分为国家与人民两个可以识别的部分。国家与人民的关系构成现代国家构建的核心命题。从社会契约的维度来看,现代国家构建就是解决现代国家的合法性问题。社会契约理论从人民具有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出发,经由社会契约重构了国家与人民的关系。一方面,人民基于契约承担服从的义务,另一方面,一个合法的政治权威来源于作为被统治者的人民的认同。经由社会契约,完成了契约国家的观念再造,实现了现代国家的重构。  相似文献   

16.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相对独立的科研机构,强调区域优势、特色同国家战略的结合,以加强地方与国家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合作。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的管理运行现状进行概述,明确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论述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运行特点,结合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特点,得出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运行的若干启示,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国家问题是马克思和葛兰西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市民社会理论贯穿葛兰西国家观研究始终,故称其国家观为"市民社会"国家观。葛兰西"市民社会"国家观是对马克思的继承和发展,但二者又有所不同,区别在于国家的概念、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权力、国家的消亡等方面。葛兰西从市民社会的角度探讨国家问题,为全面认识和发展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提供了重要借鉴和有益参考,但受其理论缺陷的限制,未能从根本上超越马克思的国家观。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对国家范畴的考察和论述,标志着无产阶级科学国家观的建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家学说是在对前人国家学说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并在对资产阶级国家观的扬弃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国家的起源、本质和无产阶级的国家学说.国家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经历了一个理论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今天,了解福利国家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英国学者伊恩·高夫对福利国家的分析为我们正确看待福利国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角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他从政治经济学的层面对福利国家的作用,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福利国家的影响进行了深度解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福利国家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以实现人的真正解放为根本目标,构建起了丰富的国家观和国家治理思想。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和国家治理思想,同时在坚持人民主体、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实现中国梦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和国家治理思想,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以及实践性、创新性。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不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也为当代世界国家治理思想发展提供了中国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