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这就是说,文学作品都含着作家的思想感情,作家对作品中的某一件事、某一人物,或同情,或反对;或褒扬,或批判。诗歌更是如此,所谓的"诗情画意",这个"情"更为深,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人们就向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翻开中学语文课本,文人作家笔下的“鸟”,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内涵丰富深刻——或借“鸟”抒情,或托“鸟”言志,不一而足。放眼望去,写入课文中“鸟”的形象各具特色,可以说它是作家思想感情的外在体现,是作家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3.
“笑”这种感情变化的表现形式,就其本质来说是社会的产物,它反映着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态度。因而,作家笔下的“笑”有着各种不同的感情色彩和内涵。可是,在鲁迅先生笔下的“笑”,却具有一种更为深刻的特殊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转型期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中,疾病叙事不仅传达了作家对知识分子的身份转型和精神危机的反思,而且存在着“性别分工”.即,在男作家笔下知识分子的身心疾病或显或隐地都与公共政治有关,象征着其启蒙和审美身份的溃败;而在女作家笔下,知识分子的疾病则往往与性别政治有关,象征着男权文化对女性的伤害和束缚,以及女性的认同困境.知识分子的疾病隐喻构成了作家对历史与现实的批判,并隐含着渴望实现正义、自由、平等、幸福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5.
基本人性是跨文化的,不同文化范畴甚至不同时代的两个作家,在思考某一问题或塑造某类人物时,有时会出现惊人的“ 不谋而合”.萧红笔下的马伯乐与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便是具有相似性格的两个人物.本文旨在用比较的方法对这两个典型人物的塑造进行分析,并试图寻找出比较之外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英国作家德拉梅尔的笔下,米勒小姐的形象不再局限于传统男性作家笔下的“天使”或“魔鬼”范式,而是“天使”与“魔鬼”多元共存的“新女性”形象。米勒小姐在与男权制的漫长抗争中,十分珍视“姐妹情谊”的构建,并逐渐形成独立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7.
以男女作家对“日常生活”的书写为切入点,探讨男作家笔下的女性书写——“他塑”的“疏离日常”与女作家笔下的女性书写——“自塑”的“亲近日常”这一明显的差异,并探究其中的原因和体现的性别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8.
高考试卷中所选的一些写景抒情的散文佳作,大多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或喜或忧、或悲或愤的复杂的思想感情的。换言之,优秀的作家总是赋予他们笔下的那些自然景物以更多的“灵性”,也就是常说的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意思很明白,写景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即所谓情景结合。实际上,情景结合的方式也多种多样,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好情与景的关系呢?一、即景生情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在这类作品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百分之七十的篇目是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饱蘸着作家的思想感情,凝聚着作家的心血和生命。“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入情”,文学创作是一种传达感情的活动,主要是“以情动人”;阅读欣赏是一种接受感情的活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海明威和中国当代作家张承志塑造了一系列富于硬汉精神的男性形象,而他们笔下的女性往往只是男性世界的陪衬,她们不是被“神圣化”就是被“天使化”,通过对比两位作家对女性的书写,我们发现两位作家都深受男权思想影响,存在着强烈的男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一、从梁生宝现象说开去新中国成立后,新的农民形象成为作家描写的对象。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大地上就曾经出现过梁生宝现象,这种现象导源于现实生活,而名之于文人笔下。虽然“现实生活”与“文人笔下”存在着距离,然而它们的质的规定性并没有太大的差异,都是时代精神和领袖意志的产物。我们今天认识他们,实际上是在认识一个时代,一个领袖意志的召唤下由作家和农民共同完成的时代(虽然梁生宝们无意识主宰一个时代,然而他们身上却浓缩着整整一个时代的精神)。这个时代的明显特征便是:衣食足、风俗纯,既有田园牧歌式的宁静,又有新时代亢奋昂…  相似文献   

12.
在抗战文学中,作为文化符码的贵州意象在不同作家笔下以不同的方式呈现,以一种历久而弥新的文化资源参与抗战时期新文化的重构.它曾因相对封闭而不被发现,也以同样的原因保存了其特有的民族与民间文化,以它的“山”和“城”,以它的恬静和崇高,重塑着民族精神和性格,从而在抗战时期主体性诉求更为强烈的语境下成为了新文化建设的一个有力资源,并影响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立意要新任何一篇文章都要用来表达作者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感情 ,这贯穿文章全文的思想观点和思想感情就是文章的意。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所谓立意新 ,即文章的主题做到 :人人心中都有 ,别人笔下没有。立意要力求新鲜 ,避免雷同。方法 :①以小见大 ,善于从“平淡无奇”的题材中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 ,表现时代精神或与时代精神密切相关。要在有限的篇幅之内 ,写出鲜明的形象 ,表现出社会风貌 ,触及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 ,通过典型人物和事件体现出来。②旧事新说 ,从新的角度立意。例 :“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这个成语故事写文章…  相似文献   

14.
知青文学中包含着大量的自然生态书写.在知青作家笔下,自然生态王国一方面散发出令人陶醉、赞叹的诗性,诗性书写反映了作家乐观向上的生存意向及审美心态,透露出用浪漫主义规避意识形态束缚的意图,作家往往经由对自然生态的讴歌达到主体精神生态的自足;另一方面生态王国也蕴藏着魔性因素,释放出具有巨大的异己力量,魔性书写或凸显恶劣条件下知青不畏艰险、适者生存的刚性品格,或烘托出紧张焦灼的“文革”氛围,或赋予作品以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人物的语言描写,是刻划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作家们总要在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上下功夫。同人物平时的语言一样,人物临终时,说出的最后的话,也应受其独特性格的支配,为塑造人物性格服务。死,是一个人性格发展的终点。人物死前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也与平时不同,所以,人物的临终之言对其性格发展往往有着特殊的作用。从一些外国文学名著中,可以看到高明的作家非常珍惜这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最后一笔。他们笔下人物的“临终之言”,或者使人物性格的整体更为完整、丰满,或者使人物性格的某一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在特定的条件下,还能使人物性格在临死之前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诺千金     
秦文君 《新读写》2009,(7):68-68
平时埋头在书中的文质彬彬的好学生,信心百倍,一“跳”惊人,原来“顽皮”也有如此的魅力。十万火急地穿行在夜色中,在罕见的倾盆大雨中瑟瑟地站在车牌边守候,少年心中奔腾着的是一诺千金的严谨。作家笔下的“小事”之所以如此出彩,就是因为作家发掘出了“小事”深处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几乎所有作家笔下部展现出强烈的民族和阶级冲突的主题,而沈从文却例外地操着他抒情柔缓的笔力勾画着湘西苗民的风土人情。当诸多作家因对民族命运极度忧虑而嘶声呐喊,否定传统、接受西方科学民主时,沈从文却又独特而固执于他的“乡下人”心目中的“希腊小庙”,并以一种忧愤的笔摄图写着对“城  相似文献   

18.
彭荆风作家在谈《驿路梨花》的创作时说过,他“是怀着抒发自己对一代新人的崇敬心情来写作的”。正因为作家笔端饱蘸着这美好的感情,笔下的《驿路梨花》流露浓厚的抒情色彩,所以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去欣赏,《驿路梨花》都可称得上一篇美文。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品味其美感。  相似文献   

19.
自调为“乡下人”的现代作家沈从文,以博大的胸襟关怀着其笔下的万物生灵,构筑了独具特色、优美如诗的“湘西世界”和具有永久魅力的艺术乐园。其间浸淫的对美的别样追求,对生命终极价值和意义的深沉思考,对人生角色的悲悯情怀,则体现了其独特的深层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20.
王安忆是当代最为优秀的女作家之一。创作追求上对“心灵世界”的关注,使她超越了许多拘囿于表现现实生活层面的作家,在人性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更为开阔和深刻。关于爱情,王安忆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它“既有现实的一面,又有精神的一面,特别适合小说这种东西”。在她的笔下,爱情既是作家探悉人性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