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和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创设使学生学习轻松愉快、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2.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凡有兴趣的事,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去做。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会给学生带来疲倦,没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学生对所学学科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随之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自觉地去学习。  相似文献   

3.
符伟 《海南教育》2008,(6):16-16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和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创设使学生学习轻松愉快、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没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知识的探索,对整堂课的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情境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行之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理和心理还处在成长的阶段,他们的学习绝大部分还是依靠兴趣进行。关于兴趣学习,许多中外教育家都有相当精辟的论述。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相似文献   

7.
陈红 《甘肃教育》2002,(5):33-34
教学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特点创设一种教学情境,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8.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专心致志地学习数学,积极地钻研数学,从兴趣发展到志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呢?  相似文献   

9.
如何用好课文这个“例子”,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语文、用语文、会学语文、乐学语文、有效地学习语文呢?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倦。”由此可见,学生能否进行自主的探究,有效的学习,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立种探究语言文字的氛围。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入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将是徒劳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美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上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乌申斯基坦言“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学生对政治课学习产生兴趣,就能驱动求知的内在动力,学习的热情就高涨,学习主体意识就增强,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效果就显著。鉴于此,本文在接下来的内容将对高中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探究,旨在为今后高中政治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兴奋和期待时,就会形成一种渴求掌握知识的内在需要和强大动力。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没有情感的数学教学是苍白的、低效的。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对所学习的东西有兴趣.才会主动学习.并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和满足。会积极吸取知识:反之.学生不感兴趣的东西.学习起来没有乐趣.也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更谈不上提高学习的效率了。对于音乐课来说,课堂学习形同虚设、内容单一、方法陈旧的教育现状使学生在课堂上并不是认真地聆听音乐,而是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昏昏欲睡;更有甚者偷偷地用耳机听流行歌曲.根本谈不上对音乐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产生兴趣.笔者作为音乐教师.对此谈些关于兴趣教学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新课引入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本次教学活动的成败,间接地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对这个老师的认可程度。所谓引入新课,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这是学习知识的第一关。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就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劲头十足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笔者用之有效的几种方法。与广大读者朋友共享。  相似文献   

16.
王文兵 《教师》2008,(2):51-52
在实践体育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对新课引入的作用认识不足,还没有重视起来。认为新课引入无足轻重,也有的是没有掌握引入新课的方法和技巧,缺少必要的知识和资料,学生在学习心理上,包括学习情绪、注意力等往往会随着练习高潮的终止和一些身体放松练习的结束而陡然松懈,如果教师认识上有所疏忽和教学方法简单,常常会使体育课形成“草率收兵”“虎头蛇尾”之态,这无疑是违背教学要求的。  相似文献   

17.
邹翊 《中学文科》2005,(10):44-44
托尔斯泰忠告教师:“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要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全神贯注,精神振奋,有创造性,否则就会消极被动。教师就是要注意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使他们在兴趣盎然的心理氛围里,跟着教师进入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那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8.
引入新课,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对新课引入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新课引入无足轻重,也有的是没有掌握引入新课的方法和技巧,缺少必要的知识和资料。为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必要探讨一下新课引入在教学中的意义及其所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爱如春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入情感因素,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迫切要求得到承认和尊重,而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关心和信任会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强烈的求知欲和难以估量的行为力量。在这种状态下的教学会“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正是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由此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学习兴趣的萌发。兴趣是主动学习的良好前提,故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做法: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朱熹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华罗庚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倦,好之不倦”。现在,许多小学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化、形象化、艺术化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