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在封建社会,株连九族,世代承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法律制度,决定了德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 ,是学生将来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基础。如何将中学数学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是当前数学教育界特别是中学数学教师亟需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近来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与探索 ,现拙作此文 ,以抛砖引玉。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教书育人 ,教学生做人 ,这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我国教育 ,从孔子以来 ,所强调的便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相似文献   

3.
一、中外教育家谈家庭德育早在我国古籍《周易·家人》封辞中就提出:“教先从家始”,“丕家而天下定矣.”在《礼己·大学》则更明确指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认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把齐家作为治国的先决条件。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认为,家庭德育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儿童、少年、青年的健康成长.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  相似文献   

4.
纵观中国历史 ,传统教育极其重视教人做人。我国最早的儒家经典《大学》中曾训诲道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又说 :“自天子以至庶人 ,皆以修身为本。”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提出过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 ,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这四大支柱中的学会认知意思就是要学会学习 ,而学会做事与学会共同生活都属于技能的范畴 ,应包括在学会生存之内。因此 ,上述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实际上包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三方面的内容 ,首要…  相似文献   

5.
八目     
《学语文》2015,(2):46
"八目"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  相似文献   

6.
孔子说:“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这就告诉我们修身做人的学问。教书育人实际上深刻地渗透了德教为先的理念,强调了受教育者先学会做人,而后再去做学问,受教育者如何做人,极大程度影射了教育对其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是教育者的复制。这就说明教师的品德影响着下一代,对创建一个环境优化有序、公共关系状态良好,人际关系和谐,文明向上的社会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在封建社会,株连九族,世代承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法律制度,决定了德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当今世界,知识竞争和人才竞争成为社会的主题,人们对智育的水平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家庭教育开始将德育同智育等同起来,甚至只重视文化知识学习,忽略孩子品德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早期训练。家庭教育一日陷入了重智轻德的误区,就会造成家长教育行为的片面性和盲目性,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以下将浅析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的原因,并得出几点走出误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学"如何成就"人",是哲学话题,更是教育的永恒话题。书院教育传统长期探讨学习与人的关系,学习服务于人的发展成为书院文化的主流。书院修身明理,传道济世的教育宗旨,修身与修学统一的教育特质,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治学方式,经师人师合一的导师风范,均指向人的发展。书院教育中的优秀文化传统值得当代教育研究借鉴,以达成"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教书育人,教其身、育其才也。作为"基石教育"的九年义务教育,必须把握学生修身关,必须看到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家亦不可齐何以治天下?通过民族古典文化教育学生,引导他们的衣食住行。不学习的人不如好学习的人,好学习的人不如会学习的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0.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6,(9):1-1,13
古之欲明明①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②其知;致知在格物③.物格而后知至④,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相似文献   

11.
儒家的思想流传至今,其中的精髓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和运用。例如,儒家经典《大学》里有句名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  相似文献   

12.
【原文】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相似文献   

13.
“格物”一语出自《大学》。《大学》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可见如欲致知、诚意、正心乃至欲修、齐、治、平,  相似文献   

14.
2008年高考山东文科综合测试第27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试题如下: 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是中国文化教育发展两千多年的历史性积淀,它以人性论为理论前提,讲究个体道德自觉与规范教育相结合的践行原则,采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模式,最终达到经世致用--"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的世俗目的.它的这三个基本特征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价值链条,折射出我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6.
走向未来的教育在于每天的"微变革",这种"变革"是基于未来前瞻的"变革","洞见"未来的"变革",方能路径清晰。走向未来的教师在于每天的"微行动",这种"行动"是基于未来视野的"行动",唯有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预判,才能让教师今天的"行动",成就未来教育所呼唤的理想的未来教师。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的内核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西方"民主、平等、博爱"思想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统一,理性与诗性兼备。其启示有三:公民权利意识教育是实现公民教育的前提;法治教育是现代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适当的公民教育方法是保障公民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一、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性质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属于教师职后教育范畴。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既是师范教育的一个重要组部分,也是成人在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模式上既要体现师范性的特点,又要体现成人和在职性的特点。1.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应体现师范性我国体育师范教育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育教育体系。这个体系基本上是有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全日制体育学院和普通师范院校体育系、科,主要负责体育教师的职前教育,即培养未来的体育教师;一部分是教师进修院校,主要负责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体…  相似文献   

19.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6,(3):1-1
古之欲明明①德于天下,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欲诚其意,先致②其知;致知在格物③。物格而后知至④,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相似文献   

20.
修身促德育     
"90后"大学生频现道德失范,高校德育亮起红灯,如何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做到以德修身,以修身促德育是高校学生工作者亟需并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阐述了修身是大学教育的本质,对修身促进德育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