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独立地接受新知识,独立地阅读和思考的过程。预习时,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理解会更为深刻,既能提高听课效率,还能培养自学能力,增强记忆效果。  相似文献   

2.
数学"问题探究学习法"课堂教学模式,本着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宗旨,着重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训练. 一、养成预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军事上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一说,此话用于学习上也是非常适合的.学生只有自己先通过预习,才能初步弄清老师下一堂课要讲的内容和自己对这一内容存在的疑惑,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才能有选择地集中精力去听.主动地去学,而不会被动地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当然,让学生预习,教师不能只是丢给学生一句话:"大家去预习."而应针对预习内容给学生提供预习提纲,提纲要能体现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尽量能让学生看得懂,使学生能学有所依.长期坚持,形成预习习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自然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要想打造以"预习、展示、质疑、反馈"为主要环节的高效课堂,必须引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指导预习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指导,并及时检查预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有的放矢,这样的课堂才更高效。  相似文献   

4.
学生怎样适应当今的教育形势呢?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与复习"这两个环节。一、预习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听课效率。通过预习,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听课时,便可集中精力去听那些自己没弄懂的部分。听课变得更有针对性了,能够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5.
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发现疑难问题,做到听课时心中有数,以便掌握听课的主动权。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重视不够,对学生预习什么,怎样预习缺乏正确的指导。还有的教师认为,小学数学的很多例题浅显易懂,一看就会、一点就透,如果学生提前预习了课本,这些问题和方法就会在他脑海中先入为主,课堂上学生往往会照本宣科地回答问题。那么,如何在  相似文献   

6.
读者王学军问:物理老师要求我们在上新课之前必须先预习课文,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预习新课.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做一件事情,如果事前做到心中有数,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对于学习这件事来说,要想做到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对于我们的数学学习,则更应该从提前准备人手,让学生事先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要去预习,预习就是提前对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以便在正式的学习中能够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学习中掌握主动,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现在的课堂的知识密度比较大,加上数学的逻辑性强,  相似文献   

8.
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是学生自学的过程,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并对学习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使自己的课堂学习变得有的放矢。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这样他们才能带着问题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才能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正>一、导学案重在引导学生能有效预习没有预习的课堂,课堂难以高效。只有课前的充分预习,师生教与学进度才会统一。首先,老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课时的学案。一份完整的学案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课堂检测、拓展延伸、学习反思等环节。学生通过提前预习后能明确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对每一节课的任务做到心中有数,课前预习有方向,课后复习有准绳,自主学习高效率。将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课前预习被看作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环节。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地预习。"课文的知识,哪些是学生早已了解的,哪些是相对陌生的,需要教师心中有数。只有提前了解学生的已知与未知领域,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重难点。预习单就是直截了当探测学情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张静 《学子》2012,(11):47-48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首先,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预习学生能慢慢养成自学的习惯。其次,预习有利于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预习学生能提前发现自己知识结构的缺陷,并及时查漏补缺。再次,预习能提高课堂效率,通过预习学生能做到心中有数,而不会脑袋空空进入课堂。最后,预习能很大地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能...  相似文献   

12.
<正>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地理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学生自己一个人的事,地理教师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地理教师在学生学习时怎样培养他们的习惯呢?通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可以让学生上课心中有数,较快地接受新知识。地理内容有些比较抽象,学生不好接受,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来提高接受能力。学生学习时间紧,教师应要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的标准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课前预习得好,课上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的良好心理,课上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就会被同学们所领悟,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说明做一件事情如果事前做到心中有数,成功的机率就会大大提高。而且,从学生的成绩可以看出,预习比不预习的成绩要高。那么如何进行预习,我们可以从以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开始,如果学生在课前能够认真预习,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在课堂中就会注意力集中,使听课的时间合理分配,课后复习效率大增。预习,就好比到某一个名胜地去旅游,如果预先看一下导游图,大概了解要去的地方,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因此,预习在教学中作用重大。我从二十年的教学观察中发现,它的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15.
预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前预先独立地学习有关材料,为课堂学习做准备.预习具有很强的目标性.预习可以使学习目的明确,目标清晰.通过预习,学生初步了解要学习的新课内容,对新课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内容自己已经明白,哪些内容自己还不懂,学习方向明确,重点突出,听课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6.
<正>"小组学习"是教育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对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是中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精神。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学生掌握听课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7.
<正>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方法应该是富有创造性的。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每一个小学教师面临的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合理预习,"引导"自主学习小学英语学科的预习一直为英语教师忽视,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的年龄结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自主地预习,或者武断认为预习是无效的。其实课前预习能让学生在上新课时做到心中有数,激发其对新知的求知欲,是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的动力。我们可以用"四步预习法"来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学生通过预习可以知道难点、重点、疑难点是什么,心中有数,这样上课听讲能更主动,更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积极主动地学习.但很多学生到高年级都不懂得如何预习,预习完了,文章上却没有留下任何预习的痕迹,说形象一点:人走过去了,没有留下足迹.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会养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基于上述情况,笔者摸索出一种简易有效的预习方法.这种预习方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本方式,在自主活动中完成预习要求,在自主活动中使良好的预习习惯得以养成.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如何使预习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说:"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通过预习,可以改变以往教师单方面探究、处理信息、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从而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预习的重要性已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日趋明显。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进而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进一步引导学生,以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能力,学会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要想构建以"三单四路"为主要环节的高效课堂,必须引导学生掌握一套有效的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同时,老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一定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在课前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才能抓住关键,这样的课堂才能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