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 《初中生》2013,(1):4
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上世纪80年代,莫言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通过天马行空般的叙述  相似文献   

2.
①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出生在山东高密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因赶上三年自然灾害,为了填饱肚子,莫言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1961年春天,村里的小学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莫言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啃起来,觉得那煤块越嚼越香,还说“味道好极了”。②尽管家里穷,父母还是坚持把莫言送到学校去读书。莫言的作文很棒,有一次老师让写一场学校运动会,同学们  相似文献   

3.
《当代学生》2013,(Z1):33-35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打开了世界读懂中国文学的一扇窗户,其对于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的激励无疑具有指标意义。诺奖给莫言的颁奖词是:他"用幻觉的现实主义(又译"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为一体"。那么,莫言为何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获奖的关键因素究竟是什么?下面为您解析莫言获奖的五大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中国作家莫言,他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的作品将幻想与现实、历史和社会视角等融合在一起,他作品中营造的世界,会令人同时联想起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同时又从中国的古老文化和口头文学传统中寻找写作的出发点。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被评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如果最近几届  相似文献   

5.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时间10月11日13时),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相似文献   

6.
随着莫言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一个新兴的学科——“莫学”——很可能将在中国产生。 回溯鲁迅、胡适、老舍曾获诺奖提名的那一段历史,我想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眼界在上世纪初就称得上是开阔的,是世界性的,并不存在所谓的“东方文化歧视”,也不存在所谓的“社会主义文化歧视”。倒是我们自己把我们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当代文学没当回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对莫言的文学成就很推崇,认为他的创作代表了亚洲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1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出生在山东高密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因赶上三年自然灾害,为了填饱肚子,莫言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1961年春天,村里的小学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莫言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啃起来,觉得那煤块越嚼越香,还说“味道好极了”。  相似文献   

8.
据新华网快讯: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自19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作品中充满了"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他也因此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莫言的著作有《红高粱家族》、《酒国》、《丰乳肥臀》、  相似文献   

9.
诺贝尔文学奖在世界文坛上呼风唤雨近一个世纪了,中国作家至今仍与之无缘,原因何在?本文认为,早期的“欧洲中心主义”偏见以及语言方面的难以沟通固然构成了中国作家夺魁的两个障碍,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中国作家作品自身。此外,中国在参与竞选的实际操作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欠缺  相似文献   

10.
热切期盼中,我们终获惊喜:瑞典文学院10月11日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当代作家莫言。喜讯传来,举国为之沸腾。这是我国文学界的一件大事,各大媒体近日热烈与激情地报道这一盛典。应读者之需,本刊意欲从莫言本人、莫言作品、莫言获奖对我们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尽量翔实全面地叙述、分析这一重大事件之于普通国人的意义,希望让今日的"莫言热"成为永恒的一缕阳光,照亮书山学子的未来之路,照亮文坛,照亮我们的文学教育。  相似文献   

11.
素材观察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为世人瞩目当属意料之中.先是获奖当晚,微博消息铺天盖地,接着就是其图书的售罄,还有各大网络专题、各类媒体专访等,素来就有强烈集体荣誉感和很深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的国人喜欢以此  相似文献   

12.
备受关注的200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于2008年10月9日揭晓——法国新寓言派领军作家68岁的勒·克莱齐奥获得这一重要殊荣。作为作者,展现了新的起点、诗意的冒险和感官狂喜;作为探  相似文献   

13.
周鲁成 《初中生》2013,(3):54-58
导语: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站在人的立场写作,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在经历了推迟颁奖、评委退出等一系列风波之后,最终花落英国著名的荒诞派戏剧作家哈罗德·品特身上。中国作家再一次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15.
央视网消息:莫言终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全球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这也成为世界关注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契机。1、《纽约时报》:中国作家莫言获奖是为期一周的诺贝尔颁奖的文化高点。该报评论称,过去10年,莫言是被出版商所偏爱的三个作家之一,他的获奖也打破  相似文献   

16.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坛的一件大事。主要从莫言的创作本身、从文学史的角度以及从获奖后的影响三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力求比较全面地探讨这一问题。认为莫言创作的丰富性、独特性可以说奠定了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基础,莫言通过欲望描写表现了人在具体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莫言的获奖说明中国文学已经走向世界,已经具有了国际性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2月26日下午,著名作家莫言、苏童、格非走进我校,与文学爱好者、读者见面。晚7时,莫言、格非,应邀作客我校"香樟夜话",与师生近距离对话文学,校长陈盛教授代表学校向莫言、格非两位作家赠送纪念品。出席现场活动的除了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孙绍振教授外,还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过常宝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文学院副院长张清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副总干事苗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张吾龙等学者团队,北北、陈希我等省市作协  相似文献   

18.
大江健三郎在其1994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受奖辞《我在暧昧的日本》中,特地提到他与中国作家莫言等在亚洲这块既贫困又富庶的区域上“共同分享着古老、熟悉而又鲜活的”隐喻形象系统。本文在此背景下,从边缘意识和怪诞现实主义两个重要层面对大江与莫言的文学特质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日本文学国际化的两种模式——川端模式与大江模式,给中国作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莫言在创作中并没有回避政治,因为政治是老百姓生活中无法回避的因素,莫言一直宣称要"作为老百姓而写作"而不是"为老百姓写作",不管他这种文学宣言是否真的百分百地做到了,但有了这种文学理念的作家肯定无法不直面惨淡的现实人生。  相似文献   

20.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名字开始越出文学圈,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符号,如同篮球姚明、网球李娜、羽毛球林丹那样的中国新面孔。而教材编写者也宣称将尽快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入莫言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我个人很乐意推荐莫言更多的作品给语文教师与中学生,如果我们能够相对多地阅读莫言,会发现有更多比《透明的红萝卜》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作品可以挑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