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子 《垂钓》2004,(6):15-15
  相似文献   

2.
思泉 《钓鱼》2005,(8):33-33
岸堤水库坐落在有天然“氧吧”美誉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南蒙山脚下的蒙阴县境内,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最大蓄水量七亿多立方米,是集养殖、灌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大型水库,也是临沂市的主要饮用水源。水库河流湾、汉较多,水域宽阔,水下地形复杂多变,为各种鱼类的繁衍生息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自建成以来,放养了大量的鲤、草、鲢鳙等鱼,野生鱼类不计其数,可钓鱼种有野生鲫鱼、鲤鱼、黑鱼、鲶鱼、黄鲴、白鲦、马口、翘嘴鲐、甲鱼等十几个鱼种。  相似文献   

3.
关于躄鱼     
《中国钓鱼》去年第十期刊登《怪鱼被钓获》一文,报道钓获眼(钱)斑蹙鱼,现就蹙鱼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哲 《钓鱼》2007,(4X):39-39
窝点的选择是一门学问,尤其是在野钓中,它对钓获有着最直接的影响,需要钓者的多年积累的经验来指导。在一次野钓能有三五个上鱼的窝子就十分理想了。能否选择好的窝点和对鱼情的认识,需要充分了解所钓对象鱼的食性和习性。根据鱼的食性和习性来寻找出鱼类栖身的场所和觅食活动的区域,以及鱼的活动规律。一个人在不了解鱼习性的前提下,是不会钓好鱼,也不可能钓好鱼。因此在钓鱼前,必须要确定对象鱼种。然后根据对象鱼的习性来选择钓点。根据鱼的食性和觅食规律来选择用饵。  相似文献   

5.
我从《中国钓鱼》第三期中看到甘肃酒泉钓友修柯写的《弱水溪流里的隐者——“面鱼”》。他所谈“面鱼”的生长环境、生  相似文献   

6.
关于鱼是怎样受惊的,本刊刊登了不少文章,今天选登的湖南钓友和上海钓友的有关文章,均来自个人实践、试验后的感知,不希图得出非常科学的结论,只求钓友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鱼在交流,人也在交流;等待更多钓友的交流,也等待专家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林志强 《垂钓》2003,(3):54-54
那汤看似清淡无奇,入口却是豆腐渗着鱼的鲜香,鱼肉有着豆腐般的绵滑。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地跨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之间,全境大部海拔1000米以上,以高原、山地为主。其中,河西走廊是祁连山的山前坳陷带,海拔1000~1500米,这里的河流属内流区,均源出祁连山,其中石羊河、黑河及疏勒河均穿切河西走廊南山,流至走廊平地。源出黑河的祁连裸鲤为特产于亚洲高原  相似文献   

9.
鱼俗称鳗鲡、青鳝、白鳝,又分阿鳗和海鳗。河鳗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淡水中,只有在产卵期才游往大海;海鳗则始终生活在海洋中,躯体比河鳗大。河鳗在无法回海时,也能在淡水中永久生存,但不能生育繁殖。鳗鱼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其游速极快,顺流而下时集结成群而行,平时生活却各自分散。它生性畏光,其摄食活动主要在夜间进行,白天则多潜伏在水下草丛间或石缝中,以及水底杂物中和阴暗处,黄昏后才游出,沿水底搜索食物。  相似文献   

10.
按照鱼的天然食性和觅食特点及其水域宽窄,精心设计撒好窝子,是诱鱼上钩的关键所在。新学钓鱼的朋友,对此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1.
钓大刺鳅     
辛古 《中国钓鱼》2003,(11):14-15
大刺鳅,我们本地叫镰刀鱼。身细长,前部稍侧扁,尾部扁而薄。头细长而尖,前端有一尖长的吻突。口在下位,成三角形。眼小,位于头的前部,被皮膜覆盖。体鳞很细,侧线完全。体背侧灰褐色或黑褐色,腹部灰黄色,背鳍长,和尾鳍相连接,由35或36枚游离的硬短刺组成。因背鳍坚硬  相似文献   

12.
何川 《中国钓鱼》2005,(6):40-40
洛阳钓友朱新建所提到的鱼,因为体态、习性资料比较少,只能大概推断一下。“形似鳟鱼”,淡水生活,可初步断定为我国淡水鱼类中的鲤科鱼类,体色“泛黄”,“细鳞”,“体重多数在500克以下”,使我猜测这种鱼可能是雅罗鱼亚科、雅罗鱼属或鲴亚科、鲴属的种类,这两属的鱼均在华中地区有所分布,都曾经在我国作为经济鱼品种进行人工养殖,但也许是因为其规格比较小,  相似文献   

13.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6,(21):12-13
鳊、鲂鱼的生活习性:在谈及鳊、鲂鱼时.许多人常常会误将鲂鱼归称为“鳊鱼”。原因是两鱼在外形和习性上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因而也难怪钓友们将它们混为一谈。其实.只要细加分辨.它们的外形特征还是有所区别的:从整体外形上看.它们虽同为体侧扁平、菱形状的鱼类.但鳊鱼体身稍长,腹棱(腹鳍基部起至肛门)较为明显,体色以银白色为主;而鲂鱼体背略高,腹棱不甚明  相似文献   

14.
何川 《中国钓鱼》2003,(9):28-30
近两年,大家不难发现,一些垂钓场所经常会摆出大牌子,写有彩虹鲷、花鲷、星洲红鱼等新品种的鱼供钓鱼爱好者垂钓。许多钓友早就钓腻了普通的鲤、草、鲫,为了图个新鲜,换换口味,也开始试钓这些不太多见的水中新宠。老钓手们几个回合下来,不难摸出点门道,对这些新家伙的来历、性情能猜出个八九分;而不少新手可就有些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相似文献   

15.
华连洪 《钓鱼》2006,(6):35-35
开春以后,气温逐步回升,鱼儿也从蛰伏状态下开始活跃起来,钓鱼的黄金季节来临了。但春季气温多变,冷暖交替,呈现出典型的阶段性气候特征。这种阶段性的气候特征人们习惯将其分为早春、仲春和暮春三个阶段。“三春”是人们的一种习惯的叫法,在气象学上并没有严格的界定。人们将早春定在农历的二月,此时日平均气温为5 ̄10℃,华中地区一般为2月下旬至3月下旬。仲春应是气象学春季的开始,此时绿树发芽,春播开始,日平均气温为10 ̄18℃,华中地区一般为3月底至4月下旬。暮春应是春播作物进入营养生长旺盛的时期,平均气温为18 ̄22℃,华中地区一般为4…  相似文献   

16.
李歌 《中国钓鱼》2004,(3):49-50
鱼之“三趋”(指鱼有“趋温”、“趋氧”、“趋食”性——编者)理论,是北京谭佛航先生首先归纳的,其立意鲜明,瞄点准确,不失为钓鱼人都应该熟记在心的基本钓论要领。在下钓龄不长,经验有限,但钓业中却也经常对三趋现象深有感触。今斗胆略描一二,小娱众友。先以北京的季节气候鲤鲫  相似文献   

17.
柳明 《钓鱼》2005,(10):44-44
小船在弯曲的河流中行进着,茂密的树枝遮挡住了上空,只有很少的阳光透过缝隙照进来。午后的空气让人觉得懒洋洋的,我半躺在船头的椅子上,望着不远处漂浮的一条8英尺凯门鳄。它同样懒散地睁着眼睛,呆滞地注视着我们的船只。  相似文献   

18.
气象与垂钓     
晨柏 《中国钓鱼》2004,(10):27-27
春夏秋冬,大江南北,处处都有我们的钓鱼人的身影,路再长没有我们钓鱼人的脚长,山再高没有我们钓鱼人的身高。气象的变化,也就是天气的阴、晴、风、雨、云、雾、雷、电、大气压力、空气的湿度等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鱼的生息,所以对垂钓有着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说傻钓?因为明明看见一群群大大小小的青竹鱼(中华倒刺鲃)在水面觅食,时隐时现,可就是钓不上来。再加上还有一群野猴蹲在岸边、趴在树上看热闹,你说傻不傻?  相似文献   

20.
陈学林 《钓鱼》2005,(15):45-45
鲂鱼又名武昌鱼、团头鲂,原产于湖北省梁子湖。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鲂鱼生性温和,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不耐低氧,喜溶氧含量高、水质清新的微流水域环境。鲂鱼属纯草食性鱼类,但有时受气候、温度的影响,偶尔也会食用一些其它饵料甚至荤饵。是广大钓友喜爱垂钓的对象鱼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