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五柳先生传》一文的结尾有这样三句:“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这三句在《教师教学用书》中译为:“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治下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我认为这三句中的后两句的语气应为感叹语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作者开篇就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既然写传,应当交代姓名籍贯,而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呢?1.与结尾照应,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结尾曰:“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作者在引典中巧妙地把自己说成是无怀氏与葛天氏的百姓。“无怀氏”与“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传说在他们的治理下,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那么,开篇就说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  相似文献   

3.
贬五柳先生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第三册《论积貯疏》中“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句,一般人释为“百姓缺乏衣食,却可以治理好国家的情况,从古到今,从沒有听说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也采取了类似的解释,把该句释为“百姓缺吃少穿  相似文献   

5.
主谓短语表时句从﹃大阉之乱﹄的注译说起安徽枞阳中学马茂书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对于“大阉之乱”,课本注为:“魏忠贤这场祸乱”,配套的《教学参考书》译之为:“在魏阉乱政的时候。”孰是孰非?笔者以为《教参》“...  相似文献   

6.
《五人墓碑记》中有一特殊句:“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此句如何翻译呢?先来看看有关资料的译注。①江夏等编著的《文言文评点译释》(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将此句译为:“在大宦官魏忠贤专权乱政的时代,做了官却不能改变自己志节的人,在这偌大的世上,能有几个呢?”将“缙绅”讲为“名词做动词”。②原建平编著《文言文全解》(人民日报出版社)将此句译为:“在大宦官魏忠贤的这场祸乱的时候,当官而能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人,(在)全国这样的广大地域,(又)有几个人呢?”③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  相似文献   

7.
学界对《离骚》中一些语段的划分、字词的释义、文意的理解存在分歧,有必要加以辨正。一、女嬃墨、灵氛两语段划分的辨正。首先,女嬃“申申”、“詈予”之言只有“鲧婞直以亡身”等四句,其下六句应为诗人由女嬃“詈予”而欲“就重华而陈词”之心理变化过程;其次,灵氛述卜四句、释卜四句,以下十句则为诗人因灵氛占卜而萌生“远逝”之念但犹豫、矛盾之心理。二、“民”字释义的辨正。《离骚》六处“民”皆为“人”之意,不能释为“人民”、“百姓”。三、第二部分“追求美政理想”的辨正。《离骚》第二部分乃通过幻想形式写诗人欲向楚王陈词辩白而不得,根本不是向美人求婚,即不是追求美政理想。四、第三部分“远逝”释义的辨正。诗人“远逝”准备离开的并非楚国,而是郢都。  相似文献   

8.
《老年教育》2007,(11):47-47
“父母官”是旧时中国百姓对州、县官的尊称。这一称呼由何而来呢?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这是张溥《五人墓碑记》里的一个句子。高中语文(必修)《单元知识训练》把句中“能不易其志”分析为“缙绅”的后置定语。笔者认为,如此分析是不符合其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的。  相似文献   

10.
高中第五册课本第四单元“阅读练习”讲到古代诗歌的诵读时说: “我国古代诗歌的节奏,与句式有密切关系,一般四字句是两拍 (“二、二”式)五字句是三拍(“二、二、一”式);七字句是 四拍(“二、二、二、一”式)。”其实,古诗歌诵读的节奏,并 不如此机械呆板。 首先,古诗词的名式并不限于四、五、七言,还有短到二、三 甚至一言的。如《诗经·式微》:“式微、式微 胡不归?”《桓 灵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兼有一言的, 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撞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长句则有多到八、…  相似文献   

11.
《辞源》解释说:“赤子,婴儿。《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义’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引申为平民百姓。《汉书·龚遂传》:‘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滇池中耳。’”《辞海》认为“赤子”有两个含义:(1)初生婴儿;(2)古代指百姓。由此可见,当前两大权威词典都认为“赤子”是指“婴儿”或“出生婴儿”,百姓是由“婴儿”引申而来,《辞源》还认为其得名原因在于孩子初生色赤,“赤子”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整个先秦时代,“赤子”出现的次数不多,其中《孟子》、《荀子》、《庄子》…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四课中引用僻经·大雅·灵台》的诗句:“庶民攻之,不日成之。”对此句,课本注释为:“百姓筑作,不到一天就把它筑成了。”把“不日”解释为“不到一天”。查1988年版的《辞源》,此句解释为:“不久”,“言其完成之速”。到底哪一种更准确?再查资料,笔者发现,这两种解释都不准确,原来前人对此早已有...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教材《论积贮疏》课后练习题一:“找出文中三个宾语前置表示否定语气的语句。”《教参》的答案是:“1.国胡以相恤?2.国胡以馈之?3.何招而不至?”这是一个错误的答案。理由如下:一、语气不合题意。以上三例不属于陈述句中的否定句,是疑问句中的反问句。在教科书中,以上三句句末均用问号。因此,把它们作为“表示否定语气的语句”显然是错误的。二、举例不够典型。“宾语前置”是古汉语变式句常见句型之一。按照古今语法的一般句式,宾语总是放在谓语的后面,但在特定的条件下,宾语可以放在谓语的前面,这就是宾语前置…  相似文献   

14.
[原文]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译文]鲁哀公问孔子:“怎么做才能让百姓信服?”孔子答曰:“选举正直的人,把他们放在邪恶的人士上。百姓就信服了,反之,让那些奸诈的小人处在高位,百姓就不会信服。”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课文中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结尾“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句,课文注释:“人:民,避李世民讳,故用人。”为什么要避“李世民讳”?原来,在封建社会,对帝王将相及尊长是不能直呼其名字的,谓之避讳。特别是对帝王的名字,臣下及百姓是绝不能说或写的,否则就叫犯讳,犯讳就要杀头。所以,臣子们不论说话或写文章,都要尽量绕开帝王的名字,或者用一个其他形近、义近的字去替代。这里用“人”替代“民”就是避讳的一种。这样沿袭下来,就形成了修辞格式上的讳饰。  相似文献   

16.
是“嘻皮笑脸”还是“嬉皮笑脸”?贵州平正民中张正常《榆钱饭》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几个小顽童,有的嘻皮笑脸,有的抹着眼泪,向二妹子告饶。”笔者认为:此句中的“嘻”字是“嬉”字之误,“嘻皮笑脸”应为“嬉皮笑脸”。“嘻”与“嬉”读音相同,字形结构相似,甚...  相似文献   

17.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逍遥游》的核心句,宣颖说:“此三句一篇之主也。”人教版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第四册对这三句的注解如下:“[至人]庄子认为修养最高之人。下文‘神人’‘圣人’义相近。[无功]无所为,故无功利。[无名]不求声名。”据此人教版“教参”把此句译为:“所  相似文献   

18.
在《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中,孟子满腔热情地勾画了他理想中的“王道乐土”的社会图画。其核心就是“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产,能使民养生送死而无憾。但在这段描述中有一个似乎微不足道的问题,很有必要提出来,与同仁们一道商榷,那就是“鸡豚狗彘之畜”该如何阐释?特别是该句中“豚”与“彘”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9.
刺幽王弃良用邪,国事危急。集释是天疾威①,敷于下土②。谋犹回逾,何日斯沮③?谋臧不从,不臧复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④!①《集传》:“曼,幽远之意。”《译注》:“曼(mtu民)天,即皇天、老天之意。疾威,暴虐。”②《传》:“敷,布也。”《译注》:“下,指天下。”上二句言皇天暴虐无道,灾难遍布天下广《传》:“回,邪。适(yu育),辟(僻)。”《集传》:“犹,谋。沮,止。”《译注》:“谋犹即谋略。斯,助语。”二句言政策谋略邪僻,哪天结束这错误?另一说是:《传》:“沮加咀),坏也。”《传流》:“何日斯沮,言…  相似文献   

20.
也说"互文"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认为《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是互文,具体解释如下: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败存亡的命运。翻译时要将上句、下句的相对应的词语拼合为一句。“胜负”“存亡”要合译为“胜败存亡”,“数”“理”舍译为“命运”。[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