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校档案管理办法之嬗变与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档案的"<新法>"是在一种思想,两个原则、三个体系,四个建设的理念之上建立起来的,与"<旧法>"比较研究.弥补了"<旧法>"的不足,更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的话:<南方周末>2008年11月20日发表了文章<党报头条VS公安机关>,讲的是<焦作日报>记者发现了一个"和谐社会所需要的人",以为自己逮到了一个获得"全国新闻奖"的素材,采访后在头版整版篇幅予以报道.可是,一个月后报道中的主人公贺永星"涉嫌黑恶犯罪"被警方批捕.记者陈作华也因此文被撤销了都市新闻采访部副主任的职务.  相似文献   

3.
一名优秀的军事记者,不仅是一个专业的信息传播者,一个美的缔造者,更应该是一个思想者,一个能够以鸟瞰全局的宏观视野与穿透历史的哲学思维审视国防和军队建设、观察军情兵情的望者.  相似文献   

4.
从2008年1月开始,<法人>杂志、<第一财经日报>、<民主与法制时报>、<网络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记者濒濒因涉嫌诽谤和受贿罪被抓,这一系列案件在受到社会关注的同时,在理论上也引起了"记者是不是受贿罪主体"的激辩.但人们也不难注意到,在这一系列"抓记者"案件的背后,都有一个舆论监督案.新闻界存在的腐败现象是人所共知的,但对"抓记者"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新闻腐败与舆论监督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有几个认识问题应当厘清.  相似文献   

5.
1909年10月16日,一个生命诞生在华夏大地上.100年之后,经过岁月的精雕细镂,这个生命已成为华夏民族的一个新闻符号、一个文化符号.而这个生命的代名词,就叫做范长江. 提起范长江,我们就会联想到<塞上行>、<中国的西北角>,"长征"、"实事求是的新闻思想"、"中国青年记者协会"、"范长江新闻奖"等等许多闪烁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亮点,范长江同志用他的人生足迹和生命之笔将这些亮点绘制出的一幅意义深远的画卷.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驻站记者,我从1991年起就被<中国青年报>派驻到江苏,并长期驻守江苏.如何宣传江苏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伟大成就,反映当地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阵痛和矛盾,报道重大并有全国意义的突发性新闻事件?一句话,怎样做一名尽职合格的驻站记者?这是我经常思考并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7月26日,<新法制报>刊发6000余字的长篇通讯<星子公安民警抗洪 1死16伤感天动地>(以下简称"星文").这篇侧重呈现"英雄是怎样炼成的"正面典型报道,所引发的巨大反响不仅超乎意料,更带来记者对正面典型报道采访与写作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8.
花晓 《青年记者》2008,(12):80-81
当明星难,采访明星亦难,写好明星更难.但只要积极作为,"难点"就可变成"出彩点".这是我在<前卫报>开辟名为<记者·明星面对面>专栏时的一个体会.  相似文献   

9.
记者在新闻报道上署名,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要对所署名发表的稿件的真实性承担责任.在工作中接触到一些同行,发现他们发表批评报道时经常不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如去年4月7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上的<安徽当涂粮库空置调查>所署记者的名字王小东,去年11月6日该报刊登的<太湖一线治理报告>所署的记者名字刘语,都是用了化名.<江南晚报>的不少记者采写的批评报道都用一个叫"金勇"的化名在报上发表……笔者在媒体从事了十多年的批评性报道,多次遭到无理纠缠,也萌生过要在稿件中署化名的想法,但后来还是坚持采用自己的真实姓名.我对此有过-番思考,愿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0.
“黄远生为何当记者”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慧  陈斌 《新闻记者》2008,(11):74-77
<新闻记者>2008年5月号刊登的<黄远生为何当记者?--中国近代记者的新闻职业观初探>一文(以下简称<初探>),在一开始就表示:"试图将黄远生作为个案,论述其职业观的思想来源,力图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下重新审视黄远生的职业观,并从一个侧面展现出近代记者的职业观在中国最初的建构过程."虽说角度独到,但个案的粗线条论述,最终影响到文章意图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有几件令新闻界瞩目的事.当年1月,辽宁省西丰县警方以新闻报道涉嫌诽谤该县县委书记张志国为由,要对<法人>记者朱文娜强行拘传;4月,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以受贿罪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傅桦提起公诉;5月,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检察院以窝藏等罪名对(<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景剑峰提起公诉;11月,到山西采访的<网络报>记者关键突然"失踪",半个月后传来被河北省张家口市警方强行带走的消息,理由是涉嫌受贿;12月,山西省太原市杏花蛉区检察院声称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授权下,以同样涉嫌受贿的理由将央视记者李敏强行带走.这一系列"抓记者"事件,在让人对记者的生存状态表示担忧的同时,也由于涉及到公权、私权、新闻采访权、舆论监督权之间的复杂关系,让人对记者的自律及他律状况作出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最近,读了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钟祥财先生的文章<历史发展的不确定性>.他说,思考"非意图的结果"这一命题,在哲学伦理,知识信息、思想方法、体制转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读了之后,觉得"非意图的结果"与新闻也密切相关.比如,记者如何看市场经济中的人和事,如何看政府规制与市场之手的关系,如何看市场中的"恶","无序"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如何看新闻业内的种种所谓"怪相",新闻媒体如何看待自身的改革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13.
裴高 《新闻记者》2008,(11):53-54
荣获第十七届上海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好人崔永元>(<解放日报>2007年9月14日发表,作者为该报记者严欣、陈俊珺),是一篇描写认真践行"好好工作,好好做人"座右铭的主人公的特写.文章深入细致地描述了崔永元在"深刻的为人之道"指导下做好事做好人,揭示了他对于慈善机制的思考,是一篇思想性与艺术性都具较高水准的佳作.  相似文献   

14.
2008年3月17日<长江日报>进行了新一轮的改版,重新打造"长江评论"栏目,致力于成为观点交流、思想展示的平台,提供一个人民满足参与权、表达权的公开途径.推出"长江评论"版是<长江日报>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中追求成为更有力量,更有影响大报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15.
<文献交流引论>认为"档案馆是一种与图书馆具有同样悠久历史的文献交流机构",这一思想对推进档案馆社会化服务有着重要的理论参照意义.笔者认为文献交流机构承载着"工具"和"信息"双元价值实现的职能,档案馆社会化服务完全可以理解为促进这种"交流"更广泛、更持久地实现的一个过程.据此,本文对"文献交流"视角下的档案馆价值目标、过程中的交互性和系统性、与图书情报服务的差异性以及相应的组织变革与效益评价作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6.
《水煮三国》是怎样"烹调"出来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一部<水煮三国>借古讽今,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借大家所熟悉的"三国"故事成功地演绎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经营策略的丰富理念,成为中国本土原创、直接叫板"洋经管"的一部经典之作.尘埃落定之后,再来思考其崛起的种种原因,对今日的经管类图书的写作、编辑与运作等,应该仍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5,(17):69-70
<正>"新型记者"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中的一个名词,特指区别于其他政党和民营新闻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工作者。1943年6月10日延安《解放日报》的文章《政治与技术——党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新型记者"进行了论证,主要涉及以下几点:1.新型记者的名字是与占人口最大多数的工农兵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立志定向做工农兵的记者。2.新型记者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民主事业,抱有伟  相似文献   

18.
电视从业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电视宣传和舆论引导水平的效果,也关系到电视事业的发展.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出<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最近,国家广电总局出台并实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暂行规定>以及<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和<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两个<规定>和两个<准则>的出台,使我们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更加规范,也得到了广大电视工作者的拥护,更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蔡克难 《编辑之友》2010,(11):78-79
2010年第6期<编辑之友>有篇文章论及本人发表于年初的<试论出版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系>一文(以下简称<试论>),作者文章其名<出版活动与编辑活动的思考>(以下简称<思考>),该文不长,其内容通篇除了批判本人的<试论>一文而外,并没见到此君有什么关于出版活动或编辑活动"思考"方面的立论,更兼该文所持逻辑推理或对常识的掌握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本来不打算回应.奈何其文直以本人姓名做题,谓之"商榷",不予回应看来也不妥当,如此,就做如下回应.  相似文献   

20.
去年<南方都市报>一则<带着记者丈夫敲门捉奸>的报道(下文简称<捉奸>),引起了人们对传媒参与情感纠纷事件分寸的热议.在这则新闻里,记者欣然接受一位男性当事人的"托请",亲历了这一"难得"的捉奸过程,现场抓拍下当事人妻子和一个男人共处一室衣衫不整的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