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也是词坛领域的“花间鼻祖”。在意象运用上,温庭筠的诗与词都注重对华美物象的客观描绘,但诗中意象流丽动荡,典故众多,带有虚化的幻想,而词中意象浓艳静谧,以写实为主。由于崇尚客观的审美理想,温庭筠的诗与词意象运用上有相似之处,但他对诗和词已经有了自觉的分体意识.这引发了他对这两种文体不同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
高蟾的《金陵晚勤并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相反可能是一首不太出名的小诗,很多人不太在意,我独喜欢这首诗。  相似文献   

3.
晚唐诗人高蟾,一般文学史家都未曾提及。但他在当时却是一位有一定交游和成就的诗人,他的创作不论在内容上还是艺术上,都有一定的特色,并对后世作家发生了相当的影响。本丈即从以上诸方面第一次对高蟾诗歌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庚肩吾是名的宫体诗作家,传世诗内容丰富。他的应制诗和企慕隐逸诗多以山水描写为主,对唐代山水诗派产生了很大影响。他还是继承永明诗歌理论的探索和实践,为唐代近体诗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浅论崔涂诗     
崔涂是晚唐诗人,屡试不第,四处飘泊。他的羁旅诗,离家、飘流、战乱、思乡、失意、叹老是主旋律。他的吊古诗,是晚唐社会造成的灰暗心理的反映。他与僧道的交往诗,是解除内心烦恼的精神慰藉。他的诗以五言律诗为主,没有古体。他娴熟格律,善创意境,表达含蓄,情景相生,多为后人称道。  相似文献   

6.
对曹操人品的评论历来见仁见智,并因之影响到对其诗的认识。曹操留下来的诗歌共有二十余首,全都是乐府歌辞。从这为数不多的诗歌中,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到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和抱负,还可以感受到他诗中流露出的悲天悯人、优时伤势的情怀,概言之即霸气和菩萨气。  相似文献   

7.
本是对苏轼黄州时期咏花诗的审美解读。黄州贬谪是苏轼人生旅途中的非常重要时期。他的感情,他的人格操守,他的内在精神,通过咏梅花、海棠、老枳等得以寄寓。章从三方面对其黄州咏花诗予以赏解,指出咏梅诗是其精神格调的映射;咏海棠诗是其灵魂道德的投影;咏老枳诗是其美学情趣的展现。由此也能看出苏轼对诗品与人品、物与我等关系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8.
谢琰 《学语文》2004,(3):31-31
这首诗无疑是好诗,但好在哪?有人或许认为它好在整体意境。你看,他写的多自然多恬淡啊,意境多浑成啊,多有神韵啊!有了这神韵,当然得“得意忘言”了。我却觉得,此诗的意境一无可取处,不过是作者在月夜的竹林中独自弹琴唱歌,这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意境,简直就是文人骚客的“小样儿”  相似文献   

9.
诗以有意境而自成高格,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诗是心灵之声,有意境则自有诗美诗,高度凝练才有韵律之美,诗品源于人品;诗道唯在妙悟。  相似文献   

10.
品读人物     
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 在当代画家中,我认识丰子恺先生最早,也最清楚。说起来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我对于子恺的人品说这么多的话,因为要了解他的画品,必先了解他的人品。一个人须先是一个艺术家,才能创造真正的艺术。子恺从项至踵是一个艺术家,他的胸襟,他的言动笑貌,全都是艺术的。  相似文献   

11.
沈德潜论胸襟胸襟,即胸怀、胸臆,亦称襟抱。指人的志趣、抱负、气量、情操,是人品的集中表现。中国古代诗论家多把诗品与人品结合在一起进行论述,认为胸襟的大小、高低,必然反映到诗中。强调诗人的品德修养,重视作者胸洪对作品的影响。清代著名诗人、诗论家沈德潜在...  相似文献   

12.
《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传统诗歌教学——朗读、字词解释、串解全诗这三步曲,学生早已感到乏味。因此,教这首诗时,我用愉快教学法进行教学探索,效果很好。具体设计如下: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唐代有个叫汪伦的人,他十分仰慕诗仙李白的才华与人品,很想结交李白。但自己怎样才能将闻名天下的诗仙请到家呢?他左思右  相似文献   

13.
黄庭坚为江西诗派鼻祖,以宗杜为主,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李白的喜爱和欣赏,他是宋代诗人中学习李白较为突出的一位,其今存的诗、词、文中歌咏或评说李白的材料多达22条,其中词1首,诗5首,文16篇。书法家、诗人、学者身份的黄庭坚对李白的接受和继承,在整个宋代李白接受史上具有较为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鹰》的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尼生是英国的一位著名诗人,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品的诗篇,本诗就是其中之一。诗歌很短,但气势宏伟,很有节奏感,韵律优美,从仰视和俯视两个视角,描写了动、静两个状态下的高山雄鹰,个性鲜明,极赋美感。从中更好地了解丁尼生其人和他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高蟾的《金陵晚望》并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相反可能是一首不太出名的小诗,很多人不太在意,我独喜欢这首诗。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相似文献   

16.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体现的思想价值与他个人的气质和品格是密切相关的,即诗类其为人。但诗品与人品之间并非绝对是等同关系,有时一个人的文与行甚至呈现殊途的情形。  相似文献   

17.
《沧浪诗话》精义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羽在《沧浪诗活》中提出:学诗要“以识为主”、“传道亦在妙语”和诗有“别材”“别趣”。所谓“识”,即对诗的艺术鉴赏力。所谓“妙语”,是严羽对诗的创作和鉴赏的特殊思维方式的别称。“别材”“别趣”则是严羽对诗的内容和审美特征的概括。严羽将这三项作为学诗作诗者必须掌握的基本规律,而这也正是他的诗论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8.
潘岳因"人品"与"文品"的悬殊遭到后世严厉的批判。然而,从潘岳的《悼亡诗》可以看出其情感的真实流露,他的《闲居赋》也并非当时评价的那样"高清千古",他后期的作品更是反映了他人格的沉沦。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再次证明了潘岳的"人品"与"文品"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9.
朱熹是理学家,又是学家,学,他提出以《诗》言《诗》,而废弃以《序》言《诗》,这是《诗经》学上的重要里程碑和转折点,是学的超越。但朱熹《诗》学又带有明显的理学色彩,有其无法.克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南朝时期由于统治者以及上流社会文人的倡导,文风以绮丽浮艳为盛,流传至今的作品多以歌咏风花雪月为主,大多数作品的内容空洞无物,但也有一些作品因为灌注了创作者的真情实感而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在这些作品中徐悱、刘令娴夫妇的赠答诗值得注意。这二人的作品语言清新,情感深沉,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