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早期教育》2015,(3):2-8
本研究以韦克斯勒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为工具,选取算术、迷津、几何、木块4项内容,以351名幼儿为测试对象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不论总分还是各测试单项分来看,年龄与空间知觉能力呈显著性差异。其中,中班幼儿空间知觉能力测试高于小班幼儿。从总分上看,幼儿园级别与幼儿空间知觉能力呈显著差异,其中示范幼儿园的结果略高于非示范幼儿园;...  相似文献   

3.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全社会多部门的协作,从当前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看,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进一步推动医教协同的工作机制及途径,建立学生健康成长的精准支持系统迫在眉睫。通过分析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医教结合的特点,结合浙江省宁波市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需求调查情况及开展现状,深入探索了中小学心理健教育医教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医教结合”的研究与实践是当前特殊教育领域内的一个热议话题,从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主官,到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再到基层学校的一线教师,他们站在不同的高度,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方式,对“医教结合”进行解读。南通特殊教育的“医教结合”模式的实施与推进,要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参照,在国家政策支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关注,基层学校自觉实践的大好形势和宏阔背景下,正视目前“认识不统一、理解不到位、模式不健全、效果不明显”的现状和事实,组建研究和指导中心,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建构“校内康复、送教上门、社区康复”三种模式,建设基于学校的康复训练中心,建构相对完整的“医教结合”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北京市朝阳区作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之一,依托“医教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动态评估”的项目,通过定期评估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完善学生心理档案、构建纵横结合的管理模式等措施,尝试建立“医教结合”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区域内中小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医教结合”作为当今特殊教育发展的热门词汇,对特殊教育发展的影响值得我们深思.从特殊教育的历史发展来看,医学、教育与残疾人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医教结合”是否适合作为一项政策正式提出?是否适合所有特殊需要儿童?医学与教育,谁是手段,谁是目的?哪些学科对特殊教育有影响?这些问题是我们在面对“医教结合”如火如荼进行过程中不能回避的.本文从“医教结合”的现状出发,探讨了理性面对“医教结合”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根据卫生部相关文件与当前社会发展对医学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医学教育教学必须依托医教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与职业道德;同时借助精细管理,保障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由于当代特殊教育和医学康复的理念进一步扩大、深入,并且相互融合、渗透,使得身心障碍的儿童通过医教结合的模式达到早期康复的效果。主要从特殊教育与医学的关系,早期干预的生理学、心理学的基础方面来阐述医教结合是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四个区12所高中的381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研,发现情绪问题是高中生较为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高中生焦虑类情绪问题更为普遍,应和抑郁类问题一样受到高度重视。性格内向的男生更易产生情绪焦虑问题,失去亲朋是引发抑郁问题的重要因素。在对高中生焦虑和抑郁情绪保护性因素和危险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医教协同的视角提出了若干工作建议:建立“健康促进—问题预防—疾病转介”多层立体的情绪健康服务体系;普适性的心理健康促进课程与活动宜覆盖高中三年,情绪问题的预防工作应以建立协同关注学生生活重大变故的网络为基点;以“生态—系统”的视角改善成长环境,才能帮助高中生从根本上化解情绪困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对"医教结合"模式的讨论与实践使之成为特殊教育的热点话题,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出发对其争议不断。本文探讨了从残疾模式看医教结合、医教结合对特殊教育学科的发展以及医教结合是否该作为一项政策等议题,以期对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个别化医学和个别化教育具有相同的方法论基础,同样追求当事者的生活质量,同样运用循证实践的干预方式,这都为医教结合的实现提供了前提。针对目前我国医学和教育存在“两张皮”、各行其是的问题,可在个别化医学和个别化教育的基础上,采用以生活质量为成果导向的支持模式,通过个别化教育支持计划的测评与拟订、实施与评价,实现医学与教育精准而有效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正>蒙台梭利认为,模仿成人的动作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模仿是儿童从语言到社会能力等各方面技能发展的必要途径,成人尊重儿童在这个时期自主模仿的欲望,才会有利于他的成长。而作为幼儿园教师的我们,是幼儿心智的启蒙者,自身的行为对幼儿来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幼儿教师才能正面地教育、影响幼儿。一、"以身立教"的重要性1.幼儿的模仿性决定了幼儿教师要以身立教。  相似文献   

13.
我们时常关注教什么,怎么教,但很少考虑到孩子愿意学什么、究竟怎么学,比如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给予幼儿适当的反应时间。任何信息如果要转化成为幼儿认知结构一部分,必定要经历一段反应时间。由于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幼儿的内部认知活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教师的教学进程,因而反应时间虽是幼儿个体的,却又是教师在教学中给予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人员通过对曲靖市小班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城乡幼儿在自我延迟满足的时间及策略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城市幼儿延迟满足的时间比农村幼儿长;城市幼儿的延迟满足策略主要集中在自我规避及游戏行为上,农村部分幼儿的延迟满足策略使用主要集中在1-2分钟后触碰食物上。  相似文献   

15.
《学苑教育》2012,(3):4-5
福建省厦门市首家“医教结合”特殊幼儿园心欣幼儿园举行奠基仪式。 该幼儿园位于厦门五缘湾片区,将系统整合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康复医学的要求,建成“医教结合”的新型特殊幼儿园。幼儿园将对每位入园儿童进行全面评估,由教师、医生和家长共同制定康复教育计划,并依靠实证实验及测试,进行综合干预,开展学前康复教育,为残疾儿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6.
王茜 《教师》2019,(16):117-118
文章以入园适应为切入点,讨论了混龄班级中小班幼儿常规培养的特殊性、生活常规培养的内容以及常规培养的几种方法,认为混龄班级在小班幼儿常规培养上有其优点及挑战,教师在生活常规的培养中应关注幼儿刚入园的情绪及心理需要,且在常规培养的方式上要灵活采用榜样法、儿歌法、游戏法,充分利用混龄班级大带小的优势,把小班幼儿的心理适应放在首位,巧妙利用常规培养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相似文献   

17.
随班就读要求普通教育实施变革,以回应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并将多样化视为对学习环境的丰富而不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戴国珍 《考试周刊》2012,(88):194-194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一是要提供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索愿望;二是要巧妙提问,指导幼儿的科学探索;精心设疑,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升活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观察法及访谈法,对昆山市某幼儿园中受到过度保护的小班幼儿进行了个案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过度保护对幼儿的发展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例如在健康领域影响到了幼儿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必要能力的发展;在社会领域受到过度保护的幼儿表现出社会适应性差,人际交往能力低下等症状;在其他三大领域中因过度保护也产生了相应的不良后果。基于此,研究者给幼儿的父母长辈提出了相关建议,望能纠正其不适当的教养方式;也就幼儿教师该如何提高小班受过度保护幼儿的能力提供了相应策略,以期家园合作共同努力促进幼儿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任何信息转化成为幼儿认知结构的一部分时,必定要经历一个反应时间.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幼儿的认知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教师的教学进程,因而反应时间虽是幼儿个体的,却又是教师在教学中给予的.给予幼儿适当的反应时间需要教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