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等待就像国画上的"留白",音乐中的"停顿"。在教育教学中,给学生一份等待,就是抛却包办代替,避免填鸭策略和远离简单粗暴,就是给学生留下自主思考,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等待中学习,学生会有更深刻的印象和感悟,在获得成功后会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生活的自信心。可以这样说,"等待"孕育着生成。一、等待需要理解在教育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其它种种原因,难免会出现一些后进的学生,对这些学生,我们不能一味指责,也别希望他们一夜之间脱胎换骨,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  相似文献   

2.
邹艳丽 《辽宁教育》2013,(12):43-44
在改革学习方式的大背景下,以自主性为特征的学习方式的实验已成为近几年来教育改革与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但对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实效性”还缺乏深入的认识,甚至尚存许多疑虑,严重影响着教学效益的发挥。教学中常常出现效果不理想的情形:学生在学习中被动接收,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听,等待教师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自己;在学生心灵深处将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学习是为了老师、家长,学生学习是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的;学生学习具有他主性,依赖教师的外在诱导和灌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丧失。  相似文献   

3.
陈晓玲 《新课程研究》2009,(11):120-121
杨振宁教授在对中美学生的对比中谈到:“中国学生学得多,悟得少;美国学生则学得少,却悟得多。这就是中国教育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因之一。”著名的数学教育专家周玉仁教授认为:“教学中学生能探索得知的教师不要替代,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要暗示,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发展。”纵观我们的教学,学生总是被塞得满满的,哪有时间悟自己所学的东西?要学生悟,就要给他们一些启发、一些思考的余地和能够自由控制的时间。这时,教师就要学会“等待”,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等待艺术,让学生的思维更精彩?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杨振宁教授在对中美学生的对比中谈到:“中国学生学得多,悟得少;美国学生则学得少,却悟得多。这就是中国教育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因之一。”著名的数学教育专家周玉仁教授认为:“教学中学生能探索得知的教师不要替代,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要暗示,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发展。”纵观我们的教学,学生总是被塞得满满的,哪有时间悟自己所学的东西?要学生悟,就要给他们一些启发、一些思考的余地和能够自由控制的时间。这时,教师就要学会“等待”,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等待艺术,让学生的思维更精彩?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陈洪秋 《辽宁教育》2006,(11):62-62
记不得是哪一个名人说过,“人类的全部智慧都包含在五个字当中:等待和希望”,我的学生小哲就是在“等待和希望”中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相似文献   

7.
等待的艺术     
人类社会的创新发明不是某一科学家凭空想象得到的,而是要进行不断的实践。因此,给学生创新的时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等待,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给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一、等待是尊重尊重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点。人文精神强调每个人都有责任、也有权利充分实现自己的个性和人生价值。同样,每个人对他人也该如此。人受到尊重,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尊严的权利”,就会伴随着产生“责任”感,因而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习需要反思,反思需要时间。我们呼唤数学教学要给学生更多静心思考的时间,也因此需要在教学时“把握等待时机”。  相似文献   

9.
等待的滋味     
谁没尝过等待的滋味?谁没有过等待的经历?等人、等车、等电话、等考试结果、等命运之神的敲门声……有人在等待中消沉,有人在等待中奋起。等待,是生命的一种状态。请以“等待”为话题,自拟标题作文,要求写出你对“等待”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这是我给我初二的学生出的一道考试作文题。在等待学生交卷的漫长时间里,我在讲台上信笔写下了下面的文章。虽然信马由缰,拉拉杂杂,但却因为是在等待中写“等待”,所以倒也还真实贴切。写完一念,竟博得全班掌声。为了这份理解共鸣,我决定以后身先士卒多多“下水",与学生一起品尝作文的酸甜苦辣。因此,这篇文章于我,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而忽略了“发现”和“探索”,从而影响了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以动手实践的机会、自主探索的机会以及合作交流的时空,凸现学生的发现意识、探索意识和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等待的滋味     
谁没尝过等待的滋味;谁没有过等待的经历?等人、等车、等电话、等考试结果、等命运之神的敲门声……有人在等待中消沉,有人在等待中奋起。等待,是生命的一种状态。请以“等待”为话题,自拟标题作,要求写出你对“等待”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这是我给我初二的学生出的一道考试作题。在等待学生交卷的漫长时间里,我在讲台上信笔写下了下面的章虽然信马由缰,拉拉杂杂,但却因为是在等待中写“等待”,所以倒也还真实贴切:写完一念,竞博得全班掌声。为了这份理解共鸣,我决定以后身先士卒多多“下水”,与学生一起品尝作的酸甜苦辣。因此,这篇章于我,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多元智能”理论以及使用新教材的课改实践活动中,我努力探索出一条充满乐趣的技法课程新的实施途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恰当地定位教师角色,准确地设计教学目标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将知识、规则等传递给学生,学生也不只是被动地等待教师把知识灌输给自己。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推动者。在《多样的小饼干》这样一节典型的技法课教学中,我在设计教学目标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将教学目标定位于:1.通过制作多样的小饼干的活动,初步尝试学会揉、搓、按等基本造型技法。…  相似文献   

13.
教学等待是教师课堂中做出的适当时间的等待,且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特征的一种教学艺术。教学等待有益于学生树立自信、促进个体不断发展;有利于启发法的应用,催发个体的深层学习;有助于教学要素融合,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但目前课堂提问、自主学习和反馈等教育环节中均存在“教学不等待”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认为在实际教学中要合理利用等待时间、把握教学生成、设置教学情景等教学等待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布,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季科平老师倡导并践行的“童真语文”,在我看来,就是给学生学习语文“减负”的一剂良方。检验“童真语文”教学效果的标尺之一就是学生学习语文能保持“童真”的状态。“负重”学习语文,学生的“童真”一定会提早泯灭。给学生学习语文“减负”,持续陪伴学生的“童真”,是“童真语文”的梦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15.
张颖 《辽宁教育》2018,(3):54-55
纵观当下的一些小学课堂,虽表面热闹非凡,实则缺少静心思考、用心揣摩的主动学习。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实现深度学习?笔者认为,课堂上,教师要学会适时等待。一、适时等待是实现深度学习的保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等待,要给学生留足思考、想象、实践、表达的时间与空间,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那么,适时等待有哪些重要性呢?  相似文献   

16.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老师所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其实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学生用最轻松和最省力的方法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是语文教学从来都是一件“苦差事”,往往吃力不讨好。在“生本”教育理论中,郭思乐教授提出“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这个观点,并且提出大胆的教学设想:“先学后教”。先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找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在实验中,我发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老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老师应该要给学生一个智慧的“点子”,学生才能发挥出他们的精彩。给学生一个“点子”,放手让学生去“活动”。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先…  相似文献   

17.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 :“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解决和分析 ,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数学方法 ,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他反复强调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 ,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 ,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活动 ,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根据这一“再创造”学习理论可知 ,学习就是学生的“活动”。教学中 ,要根据知识特点和儿童的认识规律 ,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 ,让学生在低层次的活动中对数学知识进行筛选、提炼和组织 ,使…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就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谈几点肤浅的认识。1.树立学生意识和童年意识 ,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内心需求“学生意识”就是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童年意识”就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 ,注重学生的感受 ,让学生爱学、乐学 ,给学生一个幸福的童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一切从学生出发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艳 《考试周刊》2007,(20):67-68
改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是目前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就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言,在教学方式上要从“重点教给学生一定知识”转变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就思维能力而言,要从“直接给学生问题,给学生思路,给学生结论”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就实践能力而言,尽力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从根本上讲就是最大限度地把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实践交给他们自己,让学生认真学习,真思维、真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弱”教材探究的主要观点 “弱”教材探究,就是学生在没有教材暗示和引领的前提下,进行探究学习活动,给学生真正的探究体验,从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在探究学习前,不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有比较具体的了解,在系统的认识、探究学习中,也不允许学生从教材中读取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