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芬  钱芬  钱芬 《山东教育》2004,(5):56-57
活动室的每张桌上摆着苹果、梨、香蕉、西红柿等水果及一盆水,桌上还放着幼儿记录用的卡片和水果小图片。随着老师一声亲切的招呼,孩子们活跃起来了,情不自禁地指点着、议论着各种水果。有的描述它们的形状;有的在回忆吃这些水果时的情景……大约过了5分钟,老师请孩子们安静下来,问  相似文献   

2.
设计意图 在一些非正规的科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和幼儿一起尝试科学探索活动,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为此,我们开展了《会飞的火箭》这一科学活动。通过给幼儿准备充足的材料,引导幼儿动手摆一摆、试一试,动脑想一想,激发幼儿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逐渐学会一些实际的操作能力,获得早期科学经验。  相似文献   

3.
【活动思路】 本班幼儿对红、黄、蓝三原色已有所感知,他们对色彩也比较敏感,但缺乏相关经验,尤其是没有两种颜色混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的经验。为了进一步有效拓展幼儿的相关经验,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4.
张秋玲 《早期教育》2001,(21):33-33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少,注意力不够稳定,活动中情绪波动大。所以小班科学活动的游戏化对幼儿相信科学,热爱科学,并逐渐形成科学的意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当前,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目标已从注重科学知识的传递转向关注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虽然许多教师已经接受了这一理念,然而在组织活动时仍存在这样的问题:片面地认为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就是要投放充足的材料、创设丰富的操作情境,而对幼儿在活动中的探究情况不需要太多的关注。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材料的提供抑或是情境的创设都应落脚于幼儿的实际需要,唯有处理好这一关系,才能激发幼儿探究的积极性,最终才能实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关于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目标——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为此,笔者尝试对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连接”进行诊断分析,以期让大家更好地把握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相似文献   

6.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教师只有走进孩子的游戏世界去深入观察、了解幼儿,才可能真正理解、支持他们。在走进小班结构游戏的行动研究中,我们基于小班幼儿处于结构水平萌芽阶段的特点,以满足幼儿游戏性体验为先导,选择有趣恰当的游戏内容,采取丰富幼儿认知经验、投放适宜材料、加强技能支持等策略,关注不同能力幼儿的差异和资源运用,并加以引导,让每一位幼儿在建构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8.
数学活动游戏化,可以让幼儿摆脱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愉快体验、乐于学习、积极探索,增强了幼儿求知欲,提高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在游戏中,幼儿能体现自己,找到快乐,得到锻炼,体验情感,并为其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给幼儿呈现他们最喜欢的玩具对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稳定幼儿的情绪非常重要,也能使幼儿从中获得一种安全感。我们以此为出发点,一开始就给幼儿提供许多不同的玩具,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玩具。我们发现汽车是幼儿最喜欢的玩具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教育就是让幼儿在"玩"中得到发展。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的思维是具体直观的,获得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结构游戏正是由于符合幼儿的动手操作需要,所以成为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之一。虽然,在幼儿园的各类游戏中,结构游戏占有一定的地位,幼儿几乎天天玩积木、插塑等,但这并不等于他们会玩、玩好,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那么,如何指导小班幼儿  相似文献   

11.
张颖秋 《考试周刊》2014,(29):192-192
幼儿期对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提高孩子的小肌肉动作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幼儿只有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丰富、越精细,才越能开发大脑潜能,促进智力发展。因此,可以在区域游戏中利用充满趣味的游戏内容、恰当的游戏指导策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心灵手巧,十指连心。这说明了手和大脑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儿童的智慧在于他的手指上,课程游戏化的教育理念中也是注重在体验式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农村幼儿园园舍处在大自然中,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田园式的体验活动可以让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从小班一学年的实践研究中粗浅地总结了相关策略,抓住时机、抛出问题、顺应孩子、家园互动。  相似文献   

13.
钱芬 《早期教育》2007,(2):49-51
以年级组为单位的课题研讨活动是我园园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小班组正在实施“好吃的水果”主题活动.大家确定把科学活动“水果沉浮”作为研究课例,并把操作环节的组织作为研究的重点,旨在探索小班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操作特点与组织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整个案例是从辰辰无意间徒手挖沙的动作开始的,而游戏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它们真实反映了幼儿的实际生活。因为我们每天都会走路,所以辰辰想到了“造路”。整个游戏从最早的机械重复到后来的情节丰富,笔者看到的是小班幼儿在沙水游戏里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过程。不要看只是简单的挖、铲等简单的小肌肉动作,辰辰在游戏中带动了其他幼儿,让幼儿与幼儿之间有了动作的模仿与经验的迁移。  相似文献   

15.
正【活动目标】1.积极地参与海绵的游戏活动,体验探索科学现象的快乐。2.初步学习猜想与验证,在探索游戏中感知发现海绵柔软、有弹性的特点。3.乐于动手操作,尝试大胆表达自己的探索发现与结果。【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初步感知过物体的软硬、轻重;有玩过橡皮泥的经验(搓圆、压扁等);知道海绵的名称。材料准备:梳理图示及课件;裁成比幼儿小手略大的不同形状的海绵、瓶口较小的塑料瓶、猜想记录板、  相似文献   

16.
活动目标 1、复习认识三种图形及三种颜色。 2、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背景下,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开始关注活动过程中幼儿真实的探究过程,重视幼儿探究的状态及真实体验。目前,教师已经开始意识到幼儿亲历探究过程的重要性,但是在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教师却往往担心活动的效果或者幼儿对知识点的掌握是否到位,而忽视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亲历探究的体验。  相似文献   

18.
正案例背景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积木、积塑等玩具和沙、土等材料进行物体构造的游戏。小班幼儿因受到知识、经验和技能的限制,往往在建构中只是无目的地堆积。教师如何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去感受美和体验作品,是结构游戏的首要问题。我们班级开展了"可爱的小动物"主题活动,我在建构区为幼儿增添了一些可爱的"小兔子",又增设了小山坡的背景,添加了几只凶恶的"大灰狼",请孩子们帮助"小兔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书,丰富多彩的自然物,千变万化的科学现象,是幼儿学习的最好内容。光随处可见,幼儿随时可以找影子,光和影就像两个爱变魔术的小精灵出现在孩子们的视野之中。光影游戏让孩子们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充满了好奇,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生成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通过“提出问题一猜想答案一动手操作一得出结论”四个实施步骤,让孩子们和小伙伴一起动手合作实验,初步学习改变影子成像方位和大小的简单方法,让幼儿在猜一猜、试一试、想一想和说一说的过程中自己初步得出‘‘光和影子”简单关系的结论,在感受光影游戏带给自己快乐的同时,也体验与同伴合作完成实验的成功感。  相似文献   

20.
小班幼儿思雏具有直觉行动性,所以在活动中应多采用游戏、操作等形式,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故设计了此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