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自杀的深层动因在于意义世界隐匿而产生的存在性危机,因此,意义世界的澄明乃至复归是自杀预防的关键。自我意识的彰显与价值理性的培育为意义世界复归敞开了路径.而意义世界最终复归与重构的要义在于对“生命无上”这一绝对性价值的捍卫以及对生命物性与人生境界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夏峥嵘 《教师》2008,(1):54-57
一、提问导入,开启思维 师:《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人性中有很多美德,他们一直被人们称颂赞扬,同学们能举出一些吗?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观照萧红个人的生命历程为出发点,分析了其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的思想意义,认为在小说那“几乎无事的悲剧”的后面,揭示的是人们对环境的依存与人类亲情的异化;女性世界灵与肉的悲苦;对民族性格中“小”的揭示,对生与死的隐喻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英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她的短篇小说常常反映出两种主题一是悲剧感--孤寂和死亡;二是童心--真善美和无序.通过对比,曼斯菲尔德认为孩童是人生最佳的自然状态和最高人格理想,为此她倾注毕生精力来回忆祖国和童年,抒写孩童式成人,由此反映出一种返始归根与"复归孩童"倾向.  相似文献   

5.
在诗集《天狼》中,哈萨克族诗人乌曼尔阿孜·艾坦以蓝色的火焰、旋浆的梦、鲜花与涩果、草原上的露珠、天堂之光五个具有跃动性的篇章为结构,运用大量典故,以富有哲理性和民族特色的语言,注视世界,探查自然与人生。诗人怀着一颗孩童般的双眼,以诗人特有的温暖,发现生命中无处不在的感动。  相似文献   

6.
以往对汪曾祺《异秉》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其1980年发表的重写后的文本在内容上对1940年初作版本的继承与变化,然而实际上这一重写首先是由结构上的自我扬弃所铺就的。作为他在1980年代的复出之作,《异秉》从层级叙事结构向“涣散”的“叙事流”写作的流变是其重新审视了文学如何介入世界与人生这一根本性命题后的结果。其1980年代以后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语言与文体意识。语言作为自为的目的,形成叙事意识对意义表达的反刍。汪曾祺在1980年代的“惊艳”很大程度上也归因于他对小说理念的革新。他的“与众不同”不仅是叙事对象的抒情复归,亦是文体意识的内在突破。《异秉》重写之文体风格的变化反映了他由回忆感受所进行的文本重塑,由此见得他从写作实验到生命写作的历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1.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哲学家老子就曾指出,成熟的、有智慧的圣人的精神状态是与儿童一致的;一个人达到人生智慧和真趣的极致,便是“复归于婴孩”,有一颗纯真朴素的童心。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往往认为儿童混沌初开、蒙昧无知,而成人则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强壮的体力,要比儿童复杂、成熟。在他们眼中,儿童只能是乞求成人爱怜的宠物或依附于成人的“下等人”。从这一方面来看,老子的话真有些惊世骇俗。然而,随着社会的前进,人们对儿童的精神世界的认识越来越丰富和深刻。明代的李贽认为:“夫童心者,真心也。……纯假纯真,最…  相似文献   

8.
借助表现游走于不同地理及文化空间中的人物的生存问题,奈保尔的小说旨在探讨现代人的命运和伦理困境。通过考察《浮生》与《魔种》中“内”与“外”这两个圆形结构,探讨奈保尔对现代人的伦理思考。在人物的“外部空间”这一层面,威利经历了由印度到英国、非洲、柏林,再回到印度,最终定居英国的生活,其人生轨迹构成一个轮回。在人际关系尤其是与女性的关系这一“内部空间”层面,威利经历了从家庭到家庭的回归,体现了获得幸福的不易。可以说,小说中几乎所有人物都在实践“人应该怎样生活”这一根本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围城”最初源自婚恋的含义,再推及人生万事。近年来,人们将眼光投向它与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深刻联系的研究,认为《围城》是“一部探讨人的孤立和彼此间无法沟通的小说”。这就将它与20世纪世界文坛最前沿的小说相提并论,因此获得“经典”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0.
孩子天使     
我国清代的一本名日《三字经》的识字启蒙教材,开宗明义就说,“人之初,性本善。”可见,入世未深的孩子,或者说处于人之初的孩提,其性格因未受到社会的影响,他们的天性自然是善良而诚挚的。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中有篇贾平凹的作品《月迹》,描述的是一家几个孩童中秋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表现的是一群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力.以及他们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读完了作品,我心灵为之一震:孩童的童心童趣很可爱.而作品中的“奶奶”更伟大.她简直就是一位高明的教育家.她在那个中秋夜晚为孩子们上了一堂非常有效非常出色的课.而这堂课正是我在近几年来新课改教学中苦苦追求构建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时间的星河     
我们如同繁星,栖居在时间的银河,成就了自我,也点缀了夜色。时间?《山海经》中的烛龙“视为昼,瞑为夜”;《庄子·逍遥游》中的朝菌朝生暮死从不知晦朔春秋。他们或以春秋为一瞬,或以朝暮为一生。时间于他们,或轻或重,如此不同。或许,时间之于你我,正如油墨之于画纸,亦如此不同。人之初,就像是一页白纸,有着未经雕琢的洁净与稚气,大同小异。可“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是你走过的路。”  相似文献   

13.
学龄前儿童素质培养的“三五秘笈”中,“五个特别关注”的第五点是“特别关注孩子的。陛格’问题”。中国有句老话,叫作“山河易改,秉性难移”。“秉性”,《现代汉语词典》直接把它解释为“性格”。这就是说,人们老早就已经知道,性格是很难改变的。还有两句话,据说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学者的共识”,即:“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改变人生”,这是在说,性格问题对人生和命运特别重要,不仅中国人,世界各国人,尤其是专家学者,都已经看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的代表作,小说中的故事显现出一种“陌生化”的设定:小人国、大人国从“大”“小”看世界,飞岛国从“上”“下”观人生,巫人国和长生不死国在“生”“死”中思考世界,而慧骃国在“他者”的眼光里审视“自我”。《格列佛游记》以“陌生化”设定展现了一个全方位多角度观照人生的方式,为我们打开了新的人生视野。  相似文献   

15.
《论语》中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这段话阐述了“道”与“德”的层次,“道”是原则,“德”是人们实践性的品质,“仁”是一种人生的境界。“明道进德”是以明白行为的原则来增强人的良好品质,从而更好地确立人们崇高的人生境界。从目前的德育中可以看出,青少年学生人文精神在退化,思想道德水准不尽人意,盲目追“星”。缺少自律,不能明辨是非、分善恶、识真假。因此,迫切需要在中小学进行重温儒家经典,颂千古美文活动。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统中的顶峰之作,真正寄寓着沈从文的审美追求,完美体现人性美、风俗人情美融注于自然美中的审美意境,建构了一个属于他的“湘西世界”,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叉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  相似文献   

17.
《夜色温柔》是美国现代主义经典影片,主人公迪克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悲剧性人物,他的人生悲剧不仅是爱情与性格的悲剧,还是整个时代的悲剧。整部影片反映了美国“爵士时代”背景下,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精神世界空虚迷茫,甚至连精神病医生也难以摆脱精神疾病的困扰。文章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入手,以本我、自我、超我为切入点剖析《夜色温柔》迪克形象悲剧的人生选择,解读畸形婚姻关系及婚外情,探析主人公迪克悲剧人生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故事发生在未来世界,那时候人类已步人太空时代,却在短短数十年间遭到一种外星生物——虫族的两次袭击,史称“第一次入侵”和“第二次入侵”。在“第二次入侵”中,人类的主力舰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几乎全军覆没。然而,一个名叫马泽·雷汉的指挥官仅靠一支小舰队竟奇迹般地消灭了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占据了绝对优势的虫族舰队,拯救了人类。很多年以后,为了抵御虫族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入侵”,国际舰队在全球各地寻找天资聪颖的孩童,将他们送到战斗学校,  相似文献   

19.
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幸和挫折确实难以避免。因而,如何正确对待“不幸”,就成为人生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然而,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辩证的,“幸运”与“不幸”也是如此。人们常为自己的“幸运”而高兴,为“不幸”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专门从事戏剧创作的丁西林是个“独特的存在”。他善于通过机智幽默的语言、巧妙的戏剧结构、略带反讽的语气道出生活中“几乎无事的喜剧”,来写普通市民家庭中“无事的喜剧”,在看似轻松的故事中展现的却是人生的无奈和荒诞。据凌叔华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独幕剧《酒后》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