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教学中近年来在授课方法和教学理念等方面存在的弊端,笔者提出要用多学科的知识以及先进的教学模式来从事这门音乐文化史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中的社会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学是研究作为整体的社会和社会的各个领域的理论,包括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经济、政治与文化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的观点。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以孔子为代表,在其对关于音乐的美的思想观念中,注入了社会学的因素。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体系中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社会观念作简单梳理,进一步挖掘中国古代音乐审美思想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杨荫浏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与金文达著《中国古代音乐史》是两本关于中国古代音乐史学习的重要著作,本文通过对这两本中国古代音乐史著作的研究,从框架结构、论述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力图找出两本著作的不同特点,并作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丰富且具价值的音乐美学思想,它以"礼乐"为中心,重视"和"的感情色彩,以"中和""淡和"为审美标准,追求平淡恬静美。"和"的思想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之精髓体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源远流长,是人类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华夏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从儒教与道教对我国古代音乐美学发展的影响以及儒、道两家对音乐美学思想影响的异同入手,探讨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音乐美学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德国,作为独立学科是在19世纪后半叶在欧洲逐步建立的。而在我国,音乐美学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经历了萌芽,兴盛和衰败,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对于今天扔具有启迪作用,为我们积累了许多可供借鉴的教学经验,也为我们的音乐研究提供了较为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音乐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充满了哲理与深刻的思想内涵,是音乐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我国源远流长的音乐历史文化中,层出不穷的古代文豪以及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为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发展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与继承性。  相似文献   

8.
钢琴音乐一直都是音乐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音乐表演艺术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也是钢琴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过程。当前的钢琴音乐表演艺术的美学观方面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一致性,在很多方面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对立性和矛盾性,因此对于钢琴音乐表演艺术所表现出来的美学进行思考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音乐史课程作为高师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肩负着开阔学生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思辨的音乐文化价值观的重任.但却存在着教学任务模糊、教学思路单一、教学理念陈旧等诸多问题,本文借助世界音乐"他者"的文化视角和横向共时性的研究方法来重新审视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将多元文化的思维渗透到教学当中,在教学任务安排中注意历史事件的横向共时性和关联性,将音乐史教学和相关文化的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内容中更新观念,开阔思路,变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评价机制,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民族音乐素养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中国音乐史是高师音乐学专业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开课时间长、内容多、知识杂。教师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做到科学合理地选用教材,创设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要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宽课外教学途径;加强数字化建设,为教学提供信息服务,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1.
梁靓 《考试周刊》2009,(18):225-225
杨荫浏先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描述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创造音乐文化的累累成果,无论是在广度方面和深度方面都超过以往中国古代音乐通史著作的成绩。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在古代音乐史研究上的一些成就。  相似文献   

12.
“音乐美学”这一名称自西方学者提出后,在我国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并在音乐美学发展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同时对于涉及音乐本体方面的问题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和争议。文章对此进行了简要的梳理,由此也提出了对音乐美学学科的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3.
“道”是具有本原和本体意义的哲学范畴,对中国古代美学有巨大影响。道不是一家一派之道,而是一种以儒、道二家为主,究天人之际的化精神,所以道并不是一个美学范畴。但是,对老庄之道的体道方式虚静,对孔孟之道的追求方式中和都是重要的美学范畴。加之“心”“气”两个具有本体意义范畴的综合影响,中国古代美学的独特性,美学范畴的独特性就凸现了出来。道对心、气又可以容纳和涵盖,所以,道虽不是美学范畴,却是中国古代美学的哲学门径。从道的起点出发,本对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大概的描述。  相似文献   

14.
弘扬传统美德,提高民族素质,是与学校教育教学息息相关,同时也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音乐史课是高校音乐专业开设的必修的理论课。随着音乐史学家们对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使我们意识到中国传统音乐的博大精深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意识到中国音乐史课既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也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必要的科目。  相似文献   

15.
正在当前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教育改革发展洪流中,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为培养未来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中,其课程设置却越来越专业化。就像音乐史一直是作为加强人文修养的必修课存在的,主要包括《中国音乐史》和《西方音乐史》两门课程;而音乐美学则通常是作为一门选修课而存在的,其重要性就弱很多。其实,这两门课对于培养综合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6.
纵览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从古代到近现代。前辈们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许多的成果和经验。到现在,它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音乐史学家们对研究问题的进一步深入和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使他们更加意识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博大精深和与中国传统化的密切联系。学习研究中国音乐史既是认识中国传统化必不可少的。也是认识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乐以情为“本”,音乐作品之生命,首在于“情”,乐离“情”,则失其感人之力。乐以“形情”,决定其须“唱情”,惟“唱情”,才能体现乐以“形情”。“唱情”,就须得曲情,若缺少此感情体验,就须“移情”。音乐最擅长于表达感情,故亦最能“陶情”。文章想通过对“形情”、“唱情”、“移情”、“陶情”的阐释,论述中国古代“情”的音乐美学思想之高深,使其在新的理论层面上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音乐考古学主要围绕学科的规范、资料的收集、方法论的探讨以及新的表现形式的发展,学科建设进入稳定的"深研"期,朝着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学科建设方向,进行着各方面的深入研究。通过对我国古代音乐史的发展轨迹和近十年取得的主要成就等方面分析,对本学科在文献学、考古学、乐律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在这些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音乐史研究中历史朝代或国家的历时呈递关系和共时存在的时段固然重要,但对于国家所在的地理位置及覆盖面也应该有足够的关注;比如较少被注意的前秦,其疆域远比东晋大,是一个大国;辽的覆盖面很大,音乐文化也发达;金不仅疆域大,其发达的戏剧可能是元初戏剧繁荣的原因之一;在我国音乐史的研究与教学中对此重视不足;西夏音乐的研究已经有成果,但未进入一般音乐史教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