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园大班的各项教学工作要为小学一年级工作做好准备,一年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始,是幼儿园大班学前教育的继续发展与提高。因此,学前教育与小学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两者关系处理得如何,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否能够得到和谐的发展及教育质量的高低。如何使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升入小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使之过渡、衔接得合理、科学、恰当,确实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一、教师要熟悉掌握过度阶段的教学特点1.熟悉幼儿教育要求。教师要熟悉大班的数学教材和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学前数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了解学前数学教学中教师难以把握的情况,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注意了解和掌握大班儿童在学习数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处理和解决。  相似文献   

2.
<正>幼儿园的大班与小学一年级教学不仅是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也是两个既连续又有区别的教育阶段。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一年级的小学生,这是人生道路上一个大的转折。中间必然会有一个落差。大班是为小学一年级入学做好准备,小学一年级是幼儿园大班教育的继续延伸与提高。因此,两者关系处理得如何,关系到教育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和实现,同时关系到儿童身心是否健康及教育质量的高低。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幼小衔接工作。让幼儿健康、快乐、自信、自主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3.
王素旦 《教育》2014,(1):58-59
正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幼儿园大班为小学一年级做准备。小学一年级是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幼儿园大班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提高,二者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幼儿园教育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学校教育是以正规的课业学习为主要形式。在环境设置、学习安排与生活制度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幼小过渡衔接的是否合理、科学、恰当,尤为重要。课程目标衔接德国哈克教授认为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  相似文献   

4.
按照我国教育制度,幼儿园属于学前教育,小学开始进入学龄期教育。从幼儿园大班进入小学一年级,就跨越学前和学龄两个学段。从儿童身心发展看,这是一个过渡期。两个学段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相对独立的阶段性,因此在这一个过渡期,儿童身心会发生一些质变,这样就出现了幼小衔接的问题。为使幼小衔接得顺利,幼儿园和家庭要相互配合,同步进行。 一、为什么要搞好幼小衔接 在我国,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制度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导形式的教育,孩子在幼儿园处于一种没有任务、没有压力的状态下愉快地生活  相似文献   

5.
<正>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这是个关系人的一生的关键阶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极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所谓"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平稳连接,主要在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中进行。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成长中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6.
在现在社会中,幼小衔接教育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在实际幼小衔接的教育中,多数幼儿园在大班提早开设小学的课程内容,引用小学的教学模式,以至于学前教育成了超前教育。幼儿园本身的教育应当遵循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将保育和教育相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育于生活及各项活动中。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幼小衔接、预防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与小学在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活动形式和管理制度等各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这些差别构成两个阶段衔接之间的矛盾。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有利于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接受入学前的准备训练这几年,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幼儿心理学,着重弄懂3~6岁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组织大班老师参观小学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并与一年级老师座谈,帮助大班老师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修改了一日常规。在教育教学上尽可能帮助儿童逐步养成独立  相似文献   

8.
幼小衔接期是指幼儿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的过渡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此时,应做好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但实际上,目前往往是幼儿园和小学不通气,各行其事、互不了解,使得幼儿入小学初期表现出种种不适应。如何通过素质教育,改善幼小衔接的现状,笔者认为:加强幼儿园和小学的交流与沟通,体现“双向衔接”;要重视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以达成家长和社会对儿童教育的共识;提高儿童在幼小衔接中的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中都涉及数学学习内容,其目标与学习方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厘清这些区别与联系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点,抓好联系是落实幼小衔接的根本。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联系点是根据五六岁儿童的认知特点,设计充分调动他们动手动脑、有趣好玩的探究性学习任务(活动)。本文所呈现的探究性学习任务既适合幼儿园大班学生,也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落实的活动方式、目标要求略有不同。助力幼小衔接的数学学习任务或活动主要有如下几类,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大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使大班孩子进入小学后迅速、自然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它具有高度抽象概括性与严密逻辑性的知识,对它的学习连贯性、  相似文献   

11.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幼儿园大班向小学的过渡期,也是幼儿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的重要转折点。当前的农村幼儿教育中,由于家长和社会的原因,学前教育小学化、幼儿园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脱节等现象严重,无视幼儿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些儿童在缺乏过渡到小学的经验准备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农村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阶段过渡,是急需解决的一个普遍问题。学校教师应找出适合的方案与对策,解决问题的根本,使农村幼儿心理及生理健康,达到标准。幼小衔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方共同努力,认真做好各项工作,顺利度过这一重要转折期。  相似文献   

12.
对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认识张秀汝大班幼儿即将告别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他们的生活、活动内容及环境等,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何使孩子们顺利过渡到小学这个新的教育阶段,努力减少幼儿入学的“坡度”,这是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幼儿园生活与小...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学前儿童学习和入学准备的重要领域,也是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方面。MQI评估系统作为一种评估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框架,体现了最新数学教育观念,突出了数学的学科特性和认知要求,强调儿童的主动参与和生成性的教学过程,可同时对教师的教和儿童的学进行评估。本研究使用MQI评估系统对我国幼儿园大班数学集体活动的质量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除数学意义建构和数学语言之外,数学丰富度领域各维度表现水平不高;教师对儿童行为进行处理和反馈的水平较低;大多数活动片段中不存在数学表达和语言上的错误及不严密性问题;儿童参与有意义的解释或者提问和推理较少,参与活动的认知要求不高。幼儿园大班数学集体活动质量受到集体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对数学领域知识和儿童数学发展目标的认知、教师评价儿童数学思维的能力及师幼互动技巧、教师培训与考核的侧重点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学前教育界应重视数学教育活动的过程性质量,关注儿童数学学习过程性能力的发展,并应在借鉴MQI评估系统的基础上开发适合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实践的质量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14.
沈怡 《考试周刊》2013,(10):68-70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教育阶段,但两者又有着必然的关联与连续性,一般把学前教育的最后半年与小学教育的最初半年定义为"幼小过渡时期"。如何使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衔接真正融入小学课程学习,是小学一年级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本研究以对幼小衔接理论与现状研究为基础,通过自身的实践与思考,从幼小衔接视角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提出了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做好幼小衔接的若干教学策略:引导儿童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挖掘思维深度;加强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训练,儿童化与科学性并重。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的教育任务,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幼儿园与小学是邻近的教育阶段,为了使幼儿健康成长,从一个阶段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发展阶段,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衔接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这就是说,搞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为升入小学作准备,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任务,也是衡量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小学一年级的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起点,从一年级开始,儿童是否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否掌握相应的学校教育要求,能否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对儿童以后的学习生活影响是很大的。适应得好的儿童,情绪愉快而自信,对老师、同学容易产生亲近、信任的感情,学习积极性较高。而  相似文献   

16.
一、调查目的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是从教"1"开始的.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要化半学期时间,而这部份内容是与幼儿园的计算教学重复的.现在城市小学一年级新生大部受过幼儿教育,开始半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是"炒冷饭",学生不感兴趣.但是幼儿园的计算教学只是一种早期渗透性的教学,没有作业练习和考试制度,幼儿掌握的程度怎样?另外,一年级新生中尚有少数儿童未进过幼儿园,这些儿童的数学知识基础如何?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确切了解刚进入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数学基础,以便针对学生实际,正确掌握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的起点,解决小学与幼儿园知识的衔接问题,提高教学效益,故进行这项调查.  相似文献   

17.
叙事性评价是新西兰学前教育学者卡尔提出、一种观察和评价儿童的方法,通过连续描述儿童在真实情景中的行为来展示他们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及学习与情景的多方面联系。笔者将叙事性评价引入"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实训教学中,针对学生在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学生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观察与评价方法,使学生能够了解儿童在幼儿园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收获,评价儿童的认知、情感及社会性发展水平,进而引发学生关注自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8.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幼儿园和学前班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对待,按照小学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实施教育的错误做法。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个老问题。但最近六七年来由于学前教育市场化的推波助澜,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蔓延城乡,正在成为一个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成长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薇 《辽宁教育》2007,(1):15-16
幼儿园大班孩子升入小学是儿童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衔接过渡得成功与否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要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提高国民素质,必须重视对幼儿的素质教育,有效地提高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减少幼小衔接的坡度,减轻儿童入小学的负担.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家长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云南教育》2010,(10):5-5
据新华网消息 陕西省教育厅近日制定印发了《陕西省幼小衔接工作指导方案》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前教育机构摒弃幼儿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小学化倾向等突出问题,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教育的平稳过度,保持身心的和谐发展,为儿童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