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导刊》2006,(6):F0002-F0002
广州市越秀区中六幼儿园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幼儿道德教育。孩子们在行动中学习关爱他人,在关爱他人中感受着爱的力量,体验着帮助他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从小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比给予幼儿任何财富都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正确处理亲人,朋友和同志这一小范围内的纯属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是每个幼儿必上的人道主义精神的第一课,让幼儿从童年起就对别人多尽一些义务,是十分重要的."当前,许多幼儿在备受关爱的环境里成长,却缺乏关爱他人的品质近年来,在"重智轻情"的思想影响下,成人往往忽视了幼儿情感品质的发展和教育,因此,教育幼儿心中有他人,学会关爱他人,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邵明华 《山东教育》2007,(11):31-32
这是中班的一次教育活动,以游戏“看望生病的小狗”展开主题“关爱他人”。我的设计是以故事贯穿始终,引导幼儿主动照顾小狗,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关爱”是幼儿良好社会性、人格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关爱教育,让幼儿学会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大自然,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促使自己成为能符合社会需求的一员。  相似文献   

5.
刘洪玉 《学前教育》2007,(12):20-21
笔者曾在幼儿园看到教师组织的一次题为“兔奶奶生病了”的社会性教育活动.意在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活动包括讲故事、小制作(准备礼物)、讨论交流和情境表演,最后幼儿把自己制作的礼物送给兔奶奶(由助教老师戴着小兔头饰扮演)并说一句祝福的话。当活动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时。  相似文献   

6.
徐梁 《山东教育》2008,(7):123-124
一、言传身教,熏染培养 幼儿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很容易受到老师情感的感染。因此,培养幼儿的爱心,老师首先要爱孩子。老师亲切的微笑、鼓励的话语、温情的抚摸都会在孩子们心里留下美好的回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病了,老师喝水喂药;被子蹬了,老师给帮忙盖好;长发散了,老师帮着梳理整齐……通过这些事情,孩子们感到了关心和爱护,看在眼里,也记在心上。老师通过自身爱的情感,引导幼儿生活在欢乐的群体中,从老师的爱中,学会如何去关爱他人。  相似文献   

7.
幼儿感恩教育,就是让幼儿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和关爱,从而产生感激和报恩的意识,并主动地去关爱和帮助他人的一种活动。让幼儿学会感恩对其一生的发展很重要,开展感恩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可见,幼儿园的感恩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如何开展幼儿感恩教育呢?现谈谈我的教育经验。一、感恩教育从我做起在每天的言行举止中,我们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  相似文献   

8.
乌龟画画     
[提示与教学建议]友爱和关怀是孩子们从小需要也最容易培养的一种情感。如今的孩子往往更多的是得到家人和老师的关爱,却极少想到去关爱别人,因此,从小对幼儿进行关爱教育显得极为重要。这则童话告诉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他人带来快乐,自己也就更快乐了。这则童话适合在小班教学。教师在讲述时,要突出关爱这一主题,教师可先引出:小乌龟有很多朋友——小免、  相似文献   

9.
<正>爱是一种崇高的内心体验,学会爱,是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也是幼儿做社会人的基础,五至六岁的孩子正处于"自我中心"的阶段,如何去重视对幼儿关爱行为的培养与研究?通过实践,采用以下策略: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幼儿关爱行为;借助游戏,观察鼓励幼儿的关爱行为;利用亲子活动、节日等培养幼儿关爱行为;在生活中,随机培养幼儿的关爱行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主动去关爱他人、周围生活、社会环境,萌发初步的小主人意识。让"爱"的协奏曲更嘹亮响起来!  相似文献   

10.
<正>《纲要》提出:"培养幼儿乐于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良好情感。"培养幼儿的关爱之心有利于促进幼儿人格品质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关爱之心有利于促进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的提高;培养幼儿的关爱之心有利于增强幼儿的社会责任感,提升爱国之情;培养幼儿的关爱之心有利于减少现代家庭中的矛盾,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幼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期是儿童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处于"自我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只知道获取,而不懂得去爱别人,不会体谅他人的难处与痛苦,更少有主动去关爱别人的困难与不幸并予以帮助的行为表现。本文通过论述在幼儿中开展关爱残障人士活动,培养幼儿的爱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王雅 《考试周刊》2012,(6):192-192
一部分独生子女存在着心理脆弱、心胸狭窄、自私冷漠等系列心理障碍问题。他们一方面渴望心与心的交流,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关爱。另一方面冷漠得不愿为别人多付出一点关心、一点爱。为了培养幼儿的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情感,作者在主题活动中激发幼儿关注周围的人、事、物,点燃关爱的火花.在主题活动、游戏中感受“关爱”的情感:在节日、公益活动和随机教育中。以实际行动“助”他人为乐,体验关爱的愉悦;通过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在生活点滴中学会关爱周围最亲近的人,提高其体谅、安慰、关心、谦让、分享、帮助、奉献等社会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13.
幼儿与动物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他们如同关爱自己一样关爱动物。幼儿在与小动物的实际接触中,通过观察、饲养以及与他人交流,会获得许多相关的经验与信息。如果幼儿在与小动物的实际接触中能开展探索求证性的研究,那么他们获得的就不  相似文献   

14.
1 设计意图我身边的孩子们,从小都是在别人的关爱下成长,自己却不知道怎样关爱、同情别人。通过小鸟和长颈鹿的故事,帮助幼儿学会同情别人的痛苦,并知道怎样帮助和关心他人。同时, 通过本课件的应用,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观察、思维判断、语言表达和交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幼儿是萌发情感、培养情感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通过区域游戏逐渐培养孩子们热爱集体的情感,为培养幼儿发展认知能力和个性品质奠定基础。区域游戏是促进孩子关爱集体和关爱他人品质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激发兴趣,在活动中学会自信。  相似文献   

16.
设计意图 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以其节奏明快、琅琅上口的特点,在街头巷尾广为传唱。尽管孩子们对歌词似懂非懂。依然乐此不疲地演唱。于是,我选择了歌曲中旋律简单、歌词风趣、深受幼儿喜爱的歌曲后半段供幼儿创编,既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创编乐趣,又能让幼儿学会关爱他人,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爱,以促进幼儿快乐情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葛巧娣 《文教资料》2009,(4):132-134
为了培养幼儿的关爱情感,本文提出应以"趣"入手,激发幼儿关注自然,点燃关爱的火花.在游戏、故事中感受"关爱"的情感;在节日、公益活动和随即教育中,以实际行动"助"他人为乐,体验关爱的愉悦;通过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在生活点滴中学会关爱周围最亲近的人,最后提高其体谅、安慰、关心、谦让、分享、帮助、奉献等社会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18.
赵珂真 《考试周刊》2014,(2):192-192
亲社会行为包括移情、慷慨大方、合作、关爱他人等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有利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行为。幼儿随着年龄增长,亲社会性不断得到发展。由于小班幼儿独有的年龄、心理特征,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在发展中存在认识和行为明显不一致的现象。但是,通过后天培养,小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会表现得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19.
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关爱,并体会得到他人关爱的快乐和幸福,拥有感恩惜福的健康心态。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篇经验总结,新学期开学了,面对新生家长对待幼儿入园焦虑的问题,应如何解决?我从家长的角度分析了家长、幼儿焦虑的原因;从幼儿的角度分析了由于幼儿入园能力准备不足导致幼儿入园焦虑的原因;以及老师如何消除家长的焦虑入手,即从家园合作、共育幼儿;老师呵护关爱,赏识鼓励;让幼儿熟悉环境,逐步适应;老师组织活动,积极引导;展开讨论,进行总结。力求家长了解幼儿园生活的常规;家长的焦虑情绪影响幼儿的情绪,以至延缓幼儿入园的适应期。家长应放手幼儿,使幼儿与老师交流沟通,在老师的关爱呵护,赏识鼓励;熟悉环境,逐步适应;组织活动,积极引导下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环境,并且逐渐喜欢幼儿园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