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可行性措施(如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过程和活动。 “自主性”德育模式是中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德育模式之一。概括起来就是“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八个字。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主体精神,从而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主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德育自我教育,就是在进行德育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各种潜能,充分调动其积极因素,提高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学生内在因素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调控,以实现德育目的的教育活动。   一、学生德育自我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新形势下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需要。一方面日新月异的高新科技的发展,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人们思想的活跃和观念的更新,都给德育工作带来许多新内容、新课题,也给德育方式带来新冲击。另一方面,在新形势下再沿用传统的简单化的说教式、填鸭式德育方式已难产生…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三者关系相辅相成,对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起导向和促进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因此,德育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主题班队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主题班队课应改变以往传统的说教形式,以真实的道德难题思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走进生活德育现场,贴近生活的德育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和道德品格。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将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多地挖掘学生周围的道德难题,并以此为中心展开系列道德难题讨论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思辨能力,并形成需要的道德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5.
郭志玲 《学周刊C版》2023,(36):148-150
活动型德育课程应用的关键在于课程目标明确、活动形式多样化以及学生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活动,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文章主要探讨了活动型德育课程在高中思政课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多个案例阐述了活动型德育课程对学生道德品质、社会性品格、关键能力等的培养作用。同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具体实施方法,以期不断丰富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拓展教育教学范围,促进学生思想综合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从教育领域内外两个方面分析德育教学实效性低的原因,并从改善德育教学环境、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生主体性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方面提出了增强德育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班队会活动足教育学生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参加班队活动,在政治思想上能得到提高,行为习惯上能得到培养。意志品格上能得到锻炼、智慧和体力上能得到增长。因此,要全面提高小学生素质,组织好班队活动是很重要的。怎样才能组织好班队活动?又怎样使班队活动具有吸引力和号召力?实践使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科学地确定班队会的主题班队会的指导思想、目的,好比一篇文章的主题,起着灵魂和统帅作用,决定着班队会的形式和内容,关系着班、队会的成功与失败。因此,班队会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受到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高校应加快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使他们自觉提高自身素质,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同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其富有时代性、预见性;还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学校教育培养合格的人才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校教育存在诸多不足。学校教育一定要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创新,坚持以德为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加强教育者全面素质的提高,通过改革高考内容与形式,开设综合素质课,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社会实践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它在学校教育中占首要地位,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在多数教师则认为德育只是思想政治课、语文课的教学中进行。寓德于教,或在班队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这是天经地义的,数学是自然科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相似文献   

11.
昌平区采取区教委德育教研室负责整体推进,全区28所实验学校参与的实验模式。各实验校利用小学品德与社会、班队会课,中学思想政治课、主题教育活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及高中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社会大课堂,适当安排教学课时,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对课程的实验又有了更高的认识,使自己的志愿服务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彭玮 《考试周刊》2012,(54):178-180
一、教学设计 1.活动背景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等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德育活动课是我校近年来在全校各专业各年级中专门开设的一节思想品德教育课。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活动过程,每周一节,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也可通过相关活动,加强学生的法纪安全意识、公民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环保理念,培养职业素养,等等。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每节德育活动课的具体内容可由各个班级根据本班特点及计划自主确定。  相似文献   

13.
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而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加强德育工作。那么,如何才能加强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呢?一、转变思想观念,适应时代需求,构建德育新模式1.变单一型为多元型,实现德育模式的时代化。要善于把握时代脉搏,着眼于21世纪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着力于德育内容的扩充和开发,在继续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的同时,充实公民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学校还应从养成教育、个性特长教育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等方面多下工夫,培养学生遵纪守…  相似文献   

14.
班队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一次精心设计的班队活动所起到的教育作用远胜于一百次空洞的说教。此外.班队活动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活动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的作用更不容忽视。那么如何真正发挥班队活动的作用,提高德育实效呢?  相似文献   

15.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学校与班级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在我国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体系下,德育处于首要地位。小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基的重要时期,要注重对他们的思想道德引领教育,这将为他们的思想成长打好底色。班级德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抓手,德育主题班队活动又是班级德育的主阵地,因而发挥好德育主题班队活动在小学班级德育中的价值和意义,组织与实施寓教于乐、积极向上的班级德育主题活动是每个班主任应该抓好落实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德育实效性强调德育课教师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作用于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真正懂得如何正确做人,正确看待社会。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德育课的教学实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重视发挥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德育教师在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时,只有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才能实现德育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知识储备、教学能力与方法、人格魅力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提高教学实效性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这是切实提  相似文献   

17.
正班队活动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载体。优质高效的班队活动能收到"晓理、动情、导行"的效果,内化积淀学生稳固的道德品质。而这样的班队活动往往重在体验教育,体验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方法论,需要班队活动更多、更广泛、更深入地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强调的是组织和引导少年儿童在丰  相似文献   

18.
《学周刊C版》2016,(25):143-144
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将德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课、把德育渗透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中、建立“三结合”的大德育教育形式等,提高学生德育水平。  相似文献   

19.
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是无所不在的,许多老师认为德育只是在思想品德课、语文课的教学中进行,或是在班队课中进行,这是错误的。数学教学中也可以时时刻刻渗透德育教育。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我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  相似文献   

20.
谈起德育.很多老师认为德育只是在品德与社会课、语文课、班队会课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认为并非如此。现在的学生和老师所处的课堂是多元化的课堂,德育教学如细雨.润物无声,各科教学无时无处不渗透着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把教育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客观需要,亦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