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树立通才教育观念。笔者认为,所谓通才是与专业人才相对而言的,它是建立在相当宽厚的几门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上,并掌握有某一专业领域比较高深的知识和们熟技能的人才。概括而言,通晓某一专业相关领域(包括边缘学科领域)的知识,并能有较强的基本技能。对通才教育观,应纠正两种偏见—一、通才就是万事通的人才;二、通才就是广而不精的人才。迄今国内外对通才比较明显的界定,基本上认定为硕士、博士以上学历的优秀人才。时代呼唤通才教育。通才教育观在新闻教育中的指导作用体现在: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和计算机技术教育,这…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何剑峰 《图书馆论坛》2003,23(2):30-31,15
高校图书馆在创新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终身教育的最佳场所、通才教育的重要基地。为了更好地发挥作用,图书馆应优化馆藏结构、共享文献资源、拓展服务领域、提高职员素质。  相似文献   

3.
面向21世纪的图书馆学专业课程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图书馆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方位、复合型通才。为了适合这一模式的要求,在专业课程结构上需要加以调整和优化,处理好课程设计上的各种问题,构建科学的核心课程体系,从而使图书馆学教育以更积极的方式迎接跨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图书馆员在职教育是实现图书馆员终身教育的必由之路;加强在职教育是图书馆走出困境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分析了我国图书馆员在职教育存在着重职前教育,轻在职教育;重学历教育,南岗位培训;重专业教育,轻通才教育的偏向后,提出搞好图书馆员在职教育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纠正三个偏向,实施全员素质教育;要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  相似文献   

5.
王余光 《图书馆》2012,(2):9-11
本文阐述张舜徽关于教育与教师、教学与科研、通才与偏才等方面的观点,以总结张舜徽在文献学教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现代工程教育与文献课教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工程教育的“通才”模式角度出发,分析了现行文献课的一些局限,提出在开放式教育体系下,文献课教材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梅贻琦作为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学家,他的通才、师道教育思想不仅适应于近代教育发展,对于当代教育发展,也是有良好的指导意义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红 《新闻界》2012,(1):78-80
在媒介融合时代,高尚的职业道德,广博的知识,娴熟的职业技能是培养合格新闻人才的“三块基石”.重视个性教育,倡导通才教育,突出职业教育是当前我国高校新闻教育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潘光旦,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杰出的民族学家和社会学家,数十年如一日埋头我国教育事业研究,最早发现我国近代专业化教育的种种弊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行通才教育的构想,为我国近代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沈祖荣沈宝环父子分别为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图书馆学教育先驱,他们的图书馆学教育思想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沈祖荣沈宝环图书馆学教育思想来源于他们中西结合的教育背景、丰富的图书馆活动实践和图书馆学教育实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他们认为图书馆学教育是国家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键,事关国家的荣辱兴衰;主张图书馆学教育要本土化,提倡通才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种方法教学,在理论研究、课程设置等方面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图书馆职业精神等,这些思想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了较为完整和科学的图书馆学教育思想体系。沈祖荣沈宝环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在于:激励学生坚定对图书馆事业的信念,推动图书馆学教育本土化,培养通才式的图书馆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并为当今图书馆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将更加强化 ,包含的内容将更加丰富 ,履行的模式将更加多样化。高校图书馆应该而且能够通过从多方位参与教学活动 ,在对学生实施通才教育、培养其多种能力、提高其人文素质等诸多方面 ,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  相似文献   

12.
钱学森作为一位老教育工作者.他根据自身成长经历和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认为.新时代我们国家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当符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目标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要求。这些新人应当熟悉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即三个层次、十一个部类的内容: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理、工、文、艺结合,有智慧。即大成智慧;熟悉信息网络。善于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知识。而且在钱学森看来.这些新人从4岁到12岁接受一贯制教育.要达到高中毕业水平;12岁到18岁接受高等教育.达到硕士研究生的水平。然后,再深入造就。综合发展。成为具有政治可靠、道德纯洁、文理兼顾、古今融会、中西贯通的全才,即通才。他认为。只有具备这样素质的通才。才能不局限于某个学科领域,在多学科、多领域。有所创新。有所成就。  相似文献   

13.
刊林漫步     
萧乾谈培养名记者谈到培养名记者,作家萧乾说出了他从几十年记者生涯中悟出的道理; 一是通才与专才结合。萧乾说:做记者必须是通才,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仅仅如此还只能做一般记者,要做名记者,通才之外要有所专,要既是通才又是专才。二是避免肤浅。  相似文献   

14.
��Ϣ����רҵ�������˲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讨论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的通才和专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分析了两者的利弊,指出我们所说的专才与英美的含义不同,提出复合型人才的定义、复合所包括的三个方面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模块化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是英文“liberal 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结合,包含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方面的课程,培养出的学生既有广博的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等各个学科的底蕴,又有深厚的本学科、本专业知识。基于多年的播音教学实践,笔者对通识教育的积极作用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6.
刊林漫步     
老新闻工作者,作家肖乾在谈到记者工作时说:做记者,首先必须是通才,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但仅仅如此,还只能做一般记者,如果你要争取成为一个名记者,那么,除了通才之外,还要有所专,要尽可能多懂几门专业。  相似文献   

17.
朱宇 《中国编辑》2006,(5):24-25
学历教育是我国编辑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分高职、本科、研究生(包括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特点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学历教育中知识的传授比较系统,对形成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很大帮助,但从总体上看,编辑出版学历教育是一种偏重理论知识的通才教育,很难针对具体的编辑工作以及分工日趋明晰的编辑工作岗位培养人才,加之实践训练普遍不足,与在职编辑人员的职业教育相比,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较差,一定程度上脱离编辑出版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8.
反思新闻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对 2 0世纪新闻教育的考察 ,认为美国新闻教育的长足发展在于布莱耶等人把新闻教育植入到现代大学教育的生命里 ,并使其合理性建构由专业化需要推扩到贯注着人文精神内涵的通才教育之中。而中国新闻教育则长期游离于大学教育生命之外 ,表现出重“术”轻“学”、本位化、非人文化等弊端 ,显现出深刻的制度危机和知识危机。本文提出 ,新闻教育的合理性在于实现综合性、学术性和人文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应对新的媒介生态,日本新闻传播教育界做出不少变革:在坚持原有通才教育的理念外,更加注重职业技能的训练;在强调普适性媒介素养教育重要性的同时,开始重视新闻专业主义教育,对新闻学科的重要性做了新的阐释;在坚持原有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将重点放在新媒体和国际新闻人才的培养上。正是以上这些坚守与变革,为日本传媒产业的转型和发展带来了机会和希望。  相似文献   

20.
百年以来,博采众长、兼修并蓄的通才教育曾是中国新闻传播教育长期贯彻的办学指针.近40年来,对我国新闻学教育影响最大的变革,前20年是西方传播学的引入,后20年是网络新媒体的崛起.这两次冲击,构成了两次"拆墙",新闻学教育教学体系虽然极大地延拓了边界,丰富了教学课程和研究内容,但也出现了失去以新闻媒介为核心的"无边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