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扬雄《法言》是一部仿《论语》而作的语录体著作,在各方面都有其价值。由于其文辞艰涩难懂,研究者相对较少,近30年来,《法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学术论文。主要从版本、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对《法言》作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法言》在语言研究方面尚存在诸多空白。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儒学的独尊地位被打破。随着孔子以及儒学思想研究的深入,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和散文艺术成就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综观百年《论语》文学研究,就散文艺术而言,研究者就其语言艺术、人物描写、文体特征、艺术风格及其《论语》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孟子》散文发展了《论语》和《墨子》中的形象构成,与《庄子》比,它更多地从社会生活中取象,运用比喻、寓言、排比、引用等手法,使论辩包含了丰富的形象,极大地增强了它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4.
《论语》是先秦语录体散文的代表作品。主要是记录孔子教学的话以及师生之间的问答,由弟子和再传弟子根据记忆和笔记记录写成。《论语》上承《尚书》、下启《孟子》、《苟予》等,它的语言精确,篇幅简短,风格朴素,在先秦散文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就以下三个方面,略谈《论语》中人物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论语》选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既不像散文、诗歌教学那样受学生重视,也不像小说、杂文教学那样受学生青睐,但其重要作用是勿庸置疑的.这是大多数学生所未认识到的。这也就增加了我们《论语》选读教学的难度。总结自己《论语》选读教学的经验,我认为把握好《论语》选读教学与现实的结合,才能抓住《论语》选读教学的切入点,搞好《论语》选读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法言》不失为研究汉代汉语进一步走向复音化的一部重要献资料。而研究《法言》中的复合词,首要的任务是界定《法言》中的复合词。本列出四项标准,为界定《法言》中的复合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论语》是公认的儒家经典,学者们就《论语》的文学价值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和论述,认为它是先秦文学语录体散文的典范。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论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场景描写等几方面进行粗略分析,以期更好地从文学的视角欣赏和感悟《论语》。  相似文献   

8.
《论语》修辞手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是我国第一部以一个人物为中心的散文著作。它主要刻画了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孔子的形象,以及围绕孔子的几个主要弟子的音容笑貌,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通过《论语》,孔子的形象跃然纸上,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栩栩如生。《论语》中的许多格言、警句,几千年来,广泛流传,家喻户晓,脸炙人口,更有众多的成语、典故,都源于此。然而,《论语》并不是一部小说或诗歌著作,其文学和语言方面取得这样高的成就,原因何在呢?众所周知,《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主要是对话,正如孔子本人所主张的“辞达而已矣”,因而《论…  相似文献   

9.
从《论语》到《孟子》是我国早期散文由维形到成形的变化发展阶段,《孟子》继《论语》而来,二者具有渊源关系。在思想上孟子捧起了孔子的衣钵,形成了影响几千年的“孔孟之道”,而对他们的著作来说,在艺术上也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巴音娜 《考试周刊》2013,(40):32-32
<正>一、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历史散文,一类是诸子散文。诸子散文,就其本质而言,是哲学、政治论文,但在论述论证中取譬设喻,运用形象化的手段等,则开了中国文学散文发展的先河。先秦诸子散文的风格,各师其心,其异如面。《论语》的简括,《孟子》的雄辩,《墨子》的严密,《庄子》的奇幻,《荀子》的浑厚,《韩非子》的峭拔,其独特鲜明而成熟的风格,无一不令人赏心悦目,击节称赞。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提到:"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之  相似文献   

11.
《论语》不仅是研究孔子思想的基本资料,而且在古代文学语言的形成与发展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一般认为《论语》是出自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之手,记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通读《论语》,不难发现其在语言方面所具有的显著特点,不愧为古代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1930年代,论语派以《论语》等期刊为依托,提倡并实践幽默性灵小品文。此种小品文体现了论语派创新散文文体的努力。闲谈结构、个人笔调、杂糅语言是论语派小品文的文体创新路径,主张以闲谈结构促进散文体裁的解放,以个人笔调改变板滞文风,以杂糅调和的语言突破工具论语言观的束缚。通过对这些新的结构、笔调、语言的强调和运用,论语派更新了散文文体观念,创造了新的散文样式,提升了散文的艺术品位,为散文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论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的言行为中心内容的诸子散文,也是语录体的开端。比孔子早百来年的《管子》和“以冠百氏”的《老子》皆成书于(?),而晚于《论语》。近年来,学术界就《语论》的人物描写、修辞手法、语言价值、说理技巧等方面的艺术成  相似文献   

14.
由《论语》的语录体散文发展到《孟子》的论辩性散文,这一文学上的重大突破,带来了语言运用的重大突破。其一是《论语》的“微言大义”笔法进步到《孟子》的大量变异语言的运用;其二是从《论语》敦厚概括的语言风格进步到《孟子》激越、犀利的雄辩语言,这种语言与文学的共振,一方面源于汉语的人文性,一方面原于汉语的整体性、弹性。  相似文献   

15.
一、小说的源头——神话传说 早期的神话故事就有《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古代社会生活不发达,神话传说反映了初民与自然的斗争,同时有着奇幻的想像和离奇的故事,塑造了许多神话人物形象,这些都成了后代小说发展的土壤和养分。另一方面,先秦的历史散文和历史著作为魏晋的志人小说提供了艺术手法和形象基础。如先秦的《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多是纪录人物行事的,在讲述故事、刻画人物方面多有精彩之处。《论语》、《孟子》、《庄子》等多记录人物言论,通过语言展开故事事件、描摹人物,这种方法为《世说新语》所吸收。  相似文献   

16.
《论语》是以说理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由于孔子及其弟子强烈的情感灌注,使《论语》蕴含着浓郁的诗情美。而多种诗歌手法的运用,又使《论语》的语言具有如诗般的整饬美、音乐美、雕塑美。这些诗性美的产生无疑与孔子的艺术修养、诗人气质有关。研究《论语》的诗性美,有助于我们重新评估《论语》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语》是典型的语录体,是中国散文在萌芽时期所采用的重要样式。作为"语"类著作,《论语》语录体的产生背景是怎样的?其文体特征又有哪些?本文将从文体学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散文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传统.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散文遗产,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散文创作经验.有人说,中国是一个散文之国,不是没有道理的.早在西周、东周时期,我国出现了第一部记叙和论说文集.因为是上古之书,所以称为《尚书》.它是战国以前流传下来的一批古代历史记录.当时的散文还很不成熟,保留下来的也很少.到了先秦时代,散文空前发展,既有叙事的历史散文,又有说理的诸子散文.著名的散文著作有《春秋》、《论语》、《孟子》、《庄子》、《左传》、《战国策》等.这个时代的散文,大都用近于口语的文字写成,明白畅达,精炼简洁,既是优秀的历史著作,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中,尤以《左传》和《战国策》对以后的散文创作影响为大.  相似文献   

19.
由于先秦诸子阐述不同学派的哲理和政治主张,所以他们的散文大都以论辩为主,属于哲理性散文,在众多的诸子散文中,就语言表达来说,尤以《孟子》、《庄子》、《韩非子》最为出色。《孟子》基本的形成结构与《论语》有很大不同,除少数篇章保留了简短的语录体外,基本上采取了对问的形式;而对问又多是辩难性质,少数为应答性质——其中都有一些长篇构造。还有些章节表面上是专题言论,实际上却已属正面阐述某种观点的论文。因此,《孟子》散文语言具有一些显著特点:其一,富有雄辩的力量。孟子以“好辩”著称,其实,他不只是好辩,而且善辩。对他所接触…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教材内容解读教材所选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先秦诸子散文《论语》中的一篇。先秦诸子散文是我国古代文苑中一座异彩纷呈的花坛。它给后人的启迪无限丰富,使人叹为观止。而《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孔子的哲学、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观点,是研究孔子思想最可靠的资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描写了师生畅谈"志"——理想的情景,气氛和谐,用生动的对话描写和传神的情态描写使人物的个性鲜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