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祝禧 《江苏教育》2006,(3B):7-9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十二册中的一篇叙事,讲述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在泗水河边赏景、论水、谈志的故事。透过字里行间,孔子的音容可现。孔子不朽的言论与行动,不但孕育着过去与现代人的精神生命.而且对未来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恒常的价值和意义。我的教学基点便是建立在这一特定的博大圆融的化背景下的。我力图通过本引领学生倾听孔子的谆谆教诲.感受昔日圣贤的悠悠情怀和育人智慧.触模影响中国两千多年化的大圣人的思想脉搏.领略他至今魅力依旧的教育理念。在与传统典籍的阅读、对话和晤谈中.寻求自身在化熏陶中心灵的顿悟.体验沉浸于传统化中的心灵愉悦与震颤,培养更为宽阔敦厚的化心灵。在追寻民族化的回归之路上.感受母语的亲和、温馨,在化的世界里,感受她的博大、精深,更加自由舒畅地吮吸她丰足的滋养.以此来成就自己对于伟大民族的化情结!  相似文献   

2.
教学理念《孔子游春》是苏教版十二册中的一篇叙事文,讲述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在泗水河边赏景、论水、谈志的故事。透过字里行间,孔子的音容可现。孔子不朽的言论与行动,不但孕育着过去与现代人的精神生命,而且对未来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恒常的价值和意义。我的教学基点便是建立在这一特定的博大圆融的文化背景下的。我力图通过文本引领学生倾听孔子的谆谆教诲,感受昔日圣贤的悠悠情怀和育人智慧,触摸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文化的大圣人的思想脉搏,领略他至今魅力依旧的教育理念。在与传统典籍的阅读、对话和晤谈中, 寻求自身在文化熏陶中心灵的顿悟,体验沉浸于传统文化中的心灵愉悦与震颤.培养更为宽阔敦厚的文化心灵。在追寻民族文化的回归之路上,感受母语的亲和、温馨,在文化的世界里,感受她的博大、精深,更加自由舒畅地吮吸她丰足的滋养,以此来成就自己对于伟大民族的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3.
一、执教《孔子游春》的缘由孔子的思想,不光对中国,对整个人类都具有永恒的意义。因为要寻“根”,因为对民族文化怀有深深的敬重,我读起了《论语》。在研读《论语》的基础上,我切合实际地把《论语》中跟实际生活结合紧密的有用的语录整理出来,进行分类,并于2006年2月17日向全校教师做了《聆听孔子》的专题汇报。该专题汇报得到了江苏省教科院中文系专门从事先秦诸子散文教学研究二十余年的姚曼波教授的充分肯定。于是,我想通过这个支点,引导身边的人去读《论语》,尤其是想引导小学生去诵读《论语》中关于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关于学习等浅显…  相似文献   

4.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本文做了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5.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说的是孔子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和弟子们一起看水、议水谈论志向的故事。每次读这篇课文,我总是感慨万分,情不自禁地发出几声叹息。一叹我们的胆子越来越小。课文一开始写道:"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这让我羡慕不已。因为孔子不需要向谁请示,也不需要谁的批  相似文献   

6.
郑先猛 《辅导员》2012,(33):47-48
《孔子游春》是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很多老师在教学时喜欢把文章细分为赏春、论水、言志三部分,其中论水和言志的篇幅较长,很多教师在教学时特别关注这两大板块,觉得抓住了这两块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事实也的确如此,能否合理恰当的处理好这两块成为了解决文章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处理本文的一些浅薄看法。  相似文献   

7.
孔子,我围占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终身致力于教育,不忘发愤学习。在数十年的教育和学习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堪称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8.
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源于语言魅力的召唤,而最具有美感效应的语文,即是诗的语言。王老师的课堂是轻松、愉悦的,孩子们徜徉于古典音乐的世界,一轮千古明月映照古今,一曲低吟浅唱流芳百世,学生在乐声的激荡下“读、品、写”,老师“范、导、兴”,这位栖息在“诗意语文”里的大师以其灵活变通的方式,增强学生感情的体验,让学生将智慧的碰撞、知识的竞争演绎到巅峰对决,课堂正能量在无限流淌。  相似文献   

9.
说“诗意语文”的源头在孔子那里,这话大概不过分。孔子礼乐仁和的理想正是王崧舟老师的教育追求,《论语》中师生围坐畅聊、抚琴而歌、自由对话、其乐融融的教育方式也正是“诗意语文”向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目标:①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及语段,感受孔子的语言中先分述后总述的论述方式。②知识与技能:感受泗水河边的醉人春景,体会孔子论水这段意味深长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从中受到启发,感受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③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难点:领悟孔子论水话语所蕴含的道理。仿写文中重点句子。课前准备:相关课件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一、破题导入.感知大意 1.(板书:春)引导学生交流描绘春天的成语、诗句或者精彩片段。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文本的研读收获《孔子游春》生动记叙了孔子带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泗水的滚滚而来阐发了他关于真君子的宏论.并适时地引导弟子们谈论各自的理想,表现了泗水美好的春色、孔子的深刻以及他们师生间真挚的情谊。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春天到了,泗水涨潮,孔子带着弟子们到风光迷人的泗水河畔游赏,重在景美。第二部分写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弟子们听了很惊讶,重在论水。第三部分写孔子和弟子们一起娱乐,并诱导子路和颜回谈谈自己的志向,重在论志。  相似文献   

13.
2006年4月21日,在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举办的"江苏省第二届‘蓝天杯’小学语文会课暨学术报告会"上,我执教了苏教版第十二册上的《孔子游春》一课。这里记录的,是我的思考、实践与体验。  相似文献   

14.
我的《孔子游春》一课,是在语用学视野下的一次课堂探索。随着2011年版课标的颁布实施,“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已经愈来愈成为一线语文教师的自觉追求。但是,对于“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概念,却少有人作科学、系统、深入的研究。事实上,对于“语言文字运用”我们不能简单地做望文生义的解读.以为课堂上让学生动动笔、写写话、练练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了。  相似文献   

15.
一、用独特的解读,巧妙整合课堂《孔子游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7单元)这篇课文从写景入手,讲述孔子与弟子们在泗水河边的游玩中,由水引发一系列思考,借以教化弟子……王崧舟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从“老师”这样一个角色,看到中国文化的传承。于是,这一主题的高格决定了这堂课的品格。  相似文献   

16.
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相传在他门下学习过的弟子有三千,身通六艺、成绩卓著的有七十二人,而《孔子游春》中提到的颜回和子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7.
正教材的内容不等于教学的内容。用教学的眼光阅读文本必然会存在着取舍:文本主题的取舍、阅读价值的取舍、教学内容的取舍……作为教材,语文教育者更应学会从"教学"角度进行取舍。备课取向:在主题意识与语文意识间取舍苏教版六下《孔子游春》一文,通常会有几种备课取向:走近孔子、走向古文、走向尊师、走向思维方式、走向表达意识……编者把本文安排在"尊师"单元,该单元还有《莫泊桑拜师》《理想的风筝》《明天,我们毕业》等课文。不少教者从单元主题角度出发,在教学中走上主题教学之路。语文教学要由"教课文"转向"教语文",这是  相似文献   

18.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它语言优美,语句朗朗上口,意蕴深刻,特别是孔子论水的一番言论,发人深思。如何让学生走近并最终走进这样一篇富含深刻哲理的文章中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分析教材、选择教法时进行深思熟虑。著名特级教师孙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分析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游记。课文讲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教育弟子的故事。课文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泗水河畔的美景;同时将孔子对弟子的循循善诱作为重点进行描述,以水为话题,说物明理,内涵丰富而厚重,激发学生了解深层人生哲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孔子游春》一文时,笔者由词语的表象入手,通过对"桃红柳绿"、"意味深长"、"愿意、希望、盼望"等词的品析,引导学生深入至文本情境中虚心涵泳,切己体察一番,去体悟翩翩君子的风度,去领略儒家"仁"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