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时间的转瞬即逝, 现实的悲惨遭际, 执着的理想追求, 生命价值的无径可展, 使曹植产生了激越奋发、不可遏制的生命的悲剧意识。诗也因此成为他生命价值最重要的追求和寄托, 成为对人生痛苦的宣泄和补偿,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作为创作实践之升华的张扬生命意识的文学审美观  相似文献   

2.
作为魏晋诗坛重镇的曹植、陶潜,其诗文中都流露出强烈的生命意识,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比较和审视二人生命意识的异与同。曹、陶均得力于中古文化儒道互补的人文精髓,但在各自对生命意识的认知上有不同的表现;在人格取向上,无论子建的“进”,或渊明的“守”,都源自传统文化的人格模式以及各自的时代风尚,并殊途同归;在对其诗歌的渗透中,也均流淌着强大的生命意识之流,并泽被后世诗坛,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由于晚唐特殊的时代背景,诗人独特的生活境遇及个性等原因,李商隐的诗歌呈现出“朝内转向”的特点,即着重表现诗人内在的精神世界及其矛盾情态,从而使他的诗歌体现了强烈的悲剧性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4.
曹植“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道德伦理生命价值观与残酷的现实际遇。环境的激烈矛盾造成曹植一生的生命悲剧冲突。这种生命悲剧冲突向外衍化成各种生命意识和情绪,曹植的辞赋便可视为此种个体生命意识的渲泄和表达。这种生命意识主要体现在:表现生命中的个体生活境界;对国家、社会生命的深沉忧虑、关注;对“人”生命的关切;因道德伦理生命价值观无由实现而产生的各种生命情绪,这种个体生命意识的抒写恰是曹赋向屈赋复归的根源,也是曹赋在辞赋史上占据最主要位置的根本原因,但曹赋和屈赋在个体生命意识上又不尽相同,而这种差异又恰是两辞赋风格不同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5.
曹植是建安时期卓有成效的文学家,他所创作的妇女题材诗歌触及了封建伦理制度的弊端,具有一定的反叛意识,本文从分析曹植反叛意识萌发的原因、在诗歌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如何看待这种反叛意识三方面对曹植的妇女题材诗歌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曹植是建安时期卓有成效的文学家,他所创作的妇女题材诗歌触及了封建伦理制度的弊端,具有一定的反叛意识,本文从分析曹植反叛意识萌发的原因、在诗歌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如何看待这种反叛意识三方面对曹植的妇女题材诗歌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在迄今为止的女性书写历史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女性主义诗歌“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写作现象,它以一种激情而又不无极端的方式宣泄了女性生命中的压抑和渴望,表达着对女性历史的焦虑和对自由状态的强烈向往.这个诗歌群体的代表人物伊蕾、唐亚平、翟永明的诗作充分显示了女性生命意识觉醒后的书写倾向.  相似文献   

8.
海子的诗歌中体现出了一种孤独和死亡的生命意识。对生命的敬畏构筑了他孤独的诗歌;对生命的爱惜使他寻找到麦子与生命之间神秘的联系;对生命的执着他选择了踏上那遥远的死亡路程。  相似文献   

9.
魏文帝曹丕传世的诗作不多,在今存的较完整的约40首诗中,我们发现生命意识是其诗作贯穿始终的一大主题。本文从生命价值意识、时间意识、个体意识三个角度分析曹丕诗歌中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0.
道家文化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曹植由于社会环境和自身情况等原因,内心对现实生活充满忧虑,"立德"、"立功"的抱负又无法实现,于是便想借道家思想来安慰自己受伤的心灵。他希望获得生命的永恒,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抱负,同时希望挣脱世俗的困扰,把功名置之度外。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他只好自觉地向庄子靠拢,追求道家式的逍遥,以此来获得心理的暂时平衡。本文拟就道家思想对曹植诗歌的影响陈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1.
曹植的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对后世诗歌影响很大。本文试从慷慨悲凉之美和微婉隐约之美两个角度来分析其诗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杜甫诗歌展现了诗人饱满、庄严、凛冽的生命状态,显示了诗人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基本态度,表现了诗人助君济世、自觉为诗的生命追求。探讨杜甫诗歌中的生命意识和生命追求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曹植诗歌特点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植是建安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其诗歌题材广阔、抒情真挚、风格绮丽,创作既体现时代风采又别具一格。形成这种诗歌特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一、诗人本身生活多变,命运多舛;二、诗人的个性和文人气质;三、民歌的熏陶和自身的开拓;四、文化的发展,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一、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是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新课程的推行使之在久被遮蔽中得以澄明。教师应当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开掘生命和体验生命,养成一种恒久的生命情怀。”反思我们现在的诗歌教育,多“术语”化解读,缺少深入细致生命体验,忽略对作家深入的体察,也就发掘不出作家个性化所在。诗人袁宏道在诗中戏言:“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忧民成儿戏”《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可谓一语命中。  相似文献   

15.
建功立业思想是曹植诗歌创作的核心内容。曹植的一生为了这种建功立业的理想饱经磨难,备受煎熬,甚至抑郁而死。本文通过对曹植诗歌中建功立业思想的文学表现及其精神实质的分析,意在解读曾植诗歌“风骨奇高”的艺术特色,以及这种特色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勤 《考试周刊》2010,(38):22-23
曹植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作家之一,近年来学术界对曹植的诗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它涉及到对诗歌的总体分析、诗歌的艺术风格、诗歌史上贡献、与其他诗人比较、诗歌研究的不足等多个层面。  相似文献   

17.
汉代诗歌中,生命意识的表现已出现了较为集中之趋势:或感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或忧生哀死、咨嗟不已,或幻想升仙、超越死亡.祝寿之辞,表达出的是对希冀长寿的强烈愿望,也是汉人生命意识的一个方面.汉代的丧歌,更是汉人生命意识突出的体现.从生命意识的角度分析,揭示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普遍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8.
中唐诗人李贺多病而敏感,他对生与死的认识和体验与同时代的诗人相比,尤为深刻,这就是他诗歌里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生命意识。同时,在儒家修齐治平的主流文化背景之下,李贺的生命意识还包含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求,这个没落的王孙对唐王朝的兴衰有着道义上的责任,也有重振家道、光耀门楣的责任。李贺的痛苦正是对生与死的敏感体认和人生价值和意义难以实现的深刻痛苦。把握李贺诗歌中所表现出的生命意识,对于理解他的诗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患者的曹植患有两种"疾病",他通过英雄赞歌补偿自己驰骋沙场的虚幻病;通过自白诗和自我抒怀诗宣泄后期的抑郁病。通过文学治疗,暂时维持了身心健康与平衡。前一种自我治疗成功,但后一种自我治疗失败,曹植最终抑郁而死。  相似文献   

20.
对陶渊明诗歌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然而,对于陶诗中弥漫的生命意识,却少有人关注。因此从对时空的关注、对感性生命的释放以及对理性生命的追求三个方面来阐述陶诗对生命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