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师对“半空巢”中学生管理,可以采取心理暗示方法,借暗示语言与学生建立沟通渠道,运用暗示体态语传递信息,利用书面语的暗示缩短相互交流距离,此外还可运用“共生效应”、“沙丁鱼效应”等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总习惯于把“暗示”的方法和理论归入到催眠术或者心理治疗之类的范畴,但我认为“暗示”是一种复杂的、与爱和本能密切联系的早期教育的一部分。暗示是在无对抗态度条件下,含蓄、间接地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是一个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他人的言语、表情、动作的影响,在兴趣、爱好、情趣、态度或认识倾向性方面产生了变化。本文试图从实际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出发,探讨暗示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幼儿教育中如何运用有益的暗示。一、案例描述:〔案例1〕语言暗示:“‘小鱼儿’睡得真好!”幼儿园的午睡时间已过了十几…  相似文献   

3.
运用暗示原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暗示是权威者以语态、体态、环境对受示者直接影响的过程。它没有逻辑推理 ,没有理性思考 ,但其影响力有时可称得上是巨大的。这就是暗示的奇妙之处。在学校里存在两种情况 :一方面 ,学习成绩好的优秀生、三好生常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和赞赏 ,得到正面暗示 ,使他们具备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内在动力。另一方面 ,成绩差的“差生”往往受到负面暗示 ,特别是学习上屡遭挫折后 ,常受到指责。负面暗示 ,往往使“差生”丧失自信心 ,伤害自尊心 ,产生自卑、自轻、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念头。使他们把自己归在“差生”类 ,以“差生”的标准来行…  相似文献   

4.
暗示是权威者以语态、体态、环境对受示者直接影响的过程。它没有逻辑推理。没有理性思考,但其影响力有时可称得上是巨大的。这就是暗示的奇妙之处。在学校里存在两种情况:一方面,学习成绩好的优秀生、三好生常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和赞赏,得到正面暗示,使他们具备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成绩差的“差生”往往受到负面暗示,特别是学习上屡遭挫折后,常受到指责。负面暗示。往往使“差生”丧失自信心,伤害自尊心,产生自卑、自轻、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念头。使他们把自己归存“鼙毕”娄.以“差堆”的标准桌行事。  相似文献   

5.
《和时间赛跑》一文,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到了时间的珍贵,那么,作者是怎样围绕“赛跑”来说明时间珍贵的呢? 一、引出时间珍贵。“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心里忧伤,当时对“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不理解,引出了过去的时间永远不会回来,暗示时间的珍贵。  相似文献   

6.
《管子》中的暗示心理学思想突出体现在《牧民》、《法法》等篇,它揭示了“权威暗示”这一现象产生的条件,权威暗示与受暗示者知、情、意、行的关系。暗示与模仿的关系,权威暗示与价值定向的关系等。本文还运用现代认知理论对权威暗示进行了“认知途径”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一、暗示的概述及作用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暗示是指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信息.暗示学专家们也常把暗示定义为环境与个人之间的不停交流,通过它可以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可以激发人的潜能.暗示对人的影响是直接渗透的,比理智更加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它的作用快而突发.暗示有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两种,暗示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有语言暗示、行为暗示和环境暗示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可暗示性,洛扎诺夫将人的可暗示性认为是“人类个体之中一种普遍的品质,由于它,才使人和环境间的无意识关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8.
石修银 《考试》2010,(3):12-14
意象,是情感的承载。诗人选定特定的意象,以暗示诗歌特定思想或情感,可我们的学生在分析诗人情感或思想,或在赏析具体语句时,往往常忽视此“暗示”。  相似文献   

9.
《暗示》的批评文章,首先涉及的问题是“文体”。在并不深奥的层面上,它最受注意,也最引起争议。具体说到《暗示》究竟“是什么”,不同文章有不同理解,有时同一文章也经常出现判断上的犹豫。在“文体”上,《暗示》的评论提出的另一问题,是它的出现能否看作“传统”小说艺术形式疲惫、衰落的一个征兆?答案似乎是,《暗示》于小说整体变革之间的征兆式关系是否能够成立,现在还不得而知。如果说《暗示》是一种“新的”文体,那么,对批评者来说,就需要寻找文本中的“新的”元素,观察各种元素如何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在一些批评文章中被提到的几组关系有:“叙事”(具象描述)与说理,“真实”与“虚构”,片断与整体等。《暗示》的出版似乎意味着一个“事件”,原因是出于《暗示》本身的力量,部分则由批评的合力所促成。  相似文献   

10.
小幽默     
惯性物理老师在讲惯性这一课,一个学生在下面讲废话。老师暗示了他一眼,可他仍我行我素。老师:我刚才讲了什么内容?学生:惯性。老师:请你举个实例。学生:刚才我在下面讲话,虽然您暗示了我一眼,但我没法马上停住,这就是惯性。梦见足球赛“老师真对不起,我又迟到了。这是因为我梦到了一场足球赛。”“这和迟到又有什么关系呢?小明,请你解释一下。”“老师,您不知道,我梦见的足球赛进行得非常激烈,他们两局不分胜负,又延长了时间。”十分满意“喂,怎么样,弗瑞德利克。”父亲问:“你的女老师满意你吗?”“啊,是的,爸爸,十分满意.”“你怎么知道?…  相似文献   

11.
对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一句,教学参考书作如是说:“这一句在课文中反复出现四次,极其鲜明地刻画了掌柜的自私冷酷的卑劣嘴脸,同时也暗示孔乙己穷得再也过不下去了。”“让人想见孔乙己再没有钱路了。”此说分析固然准确,可如果把句中的“十九个钱”改为九个钱或五个钱,不更能“暗示孔乙己穷得再也过不下去了”“再没现钱”,“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  相似文献   

12.
暗示教育是采用暗示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意见,使学生悟出“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的道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学生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效果越好。”暗示,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暗示方法,会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本世纪六十年代,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奥尔吉·洛扎诺夫创立了暗示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也被称为洛扎诺夫法、超级学习法、超级记忆法、暗示速学法。有人也称其为气功教学法。洛扎诺夫给这种教学法下的定义是:“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的交流过程中,力争把各种无意识暗示组织起来。简言之,暗示教学是运用各种暗示手段,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洛扎诺夫认为:“当暗示组织得合适的时候,其最积极的表现形式就是展现人的潜藏能力。” 保加利亚对这种神奇的教学法进行过各种试验,将它应用到数学教学、物理教学、化学教学、生物教学和语言教学上。小型实验班只用了几周时间,学生们就掌握了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数百名参试者用二十天的时间,就学完了用传统教学  相似文献   

14.
暗示教育是采用暗示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意见,使学生得出“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的道理。暗示,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暗示的方法,会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诗歌创作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明示和暗示两种,暗示因为能使诗歌增加艺术魅力而受诗人的重视。暗示主要利用比兴、隐喻、象征等手法进行;处理好暗示中的“隐”和“示”的关系,对诗歌的创作和欣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谈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暗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暗示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环境和个人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用含蓄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家喻户晓的故事“杯弓蛇影”、“望梅止渴”都是暗示现象。将暗示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无疑能调动学生的心理潜能,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心理暗示的一点认识。一、课堂教学中心理暗示的形式1.语言暗示语言暗示是指通过语言形式给对方以暗示。教师的教学语言往往藏有丰富的潜台词,语调的轻重缓急、快慢节奏都带有“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17.
心理暗示是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人或周围环境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识地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一定的心理或行为反应。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语文教学中运用心理暗示.会明显提高课堂效率。运用心理暗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暗示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尝试贵州省安顺地区教科所(561000)魏林我们知道:“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类.当这两类活动处在最和谐的状态时,人的活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暗示”这种常见的心理活动,就是发掘人们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并使之与有意识...  相似文献   

19.
景物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现方法,它是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把景物刻画得绘声绘色,有形有神,可感可触。课本中就有不少这样的范例,这里例举几法,供同学们参照发挥。 1.暗示法 此法就是用种种景物来暗示作品中人物的心情、命运及环境。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结尾写道:“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这“阴影”暗示出菲利普夫妇失望恐惧心情,以及“我”的不满及痛惜之情。 又如,都德《最后一课》中的景物描写:“锯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理论指出:“暗示是·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环境和个人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用含蓄的间接方法对人们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将暗示手段应用于组织教学,能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组织教学中,暗示的表现形式可采用行动暗示法、符号暗示法、表情暗示法。而表J隋暗示在组织教学中尤为重要,它是师生之间沟通感情,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那么,教师如何在组织教学中运用表情暗示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