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说话、作文是一种以语言为工具的实践活动,是言语的表达过程。在聋校,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一直是教师不懈的追求,而事实上聋生的作文能力却并不令人满意.其作文思维混乱、词不达意、缺乏情感是普遍现象。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言语视域下提高聋生写作能力有哪些途径呢?笔者略谈如下“四法”:  相似文献   

2.
聋校中学作文教学是聋校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针对以手语为第一语言,汉语语言为第二语言,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不能有机结合的聋生来说,进行作文训练是发展聋生汉语语言、训练聋生语言和写作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是对聋生进行双语教育的最直接的体现,特别是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聋校中学生来说,汉语语言是与正常人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3.
与正常儿童相比,聋生由于听力和语言障碍的原因,必将更加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因此聋生语言能力训练也是聋校语文教师特别关注的话题。那么如何有效培养聋人学生的语言能力呢?笔者以为,通过语汇训练,读写并举以及课内外阅读等各种教学活动,这些都是提高聋生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有效朗读可以帮助聋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强化口语能力,提高语言水平。由于教师和学生双重因素的影响,造成聋校朗读教学有效性缺失。加强朗读训练,增强朗读实效,提高聋生朗读能力是聋校朗读训练的恒定追求。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准确的语言代表思维逻辑的严密,尤其数学语言更要具有逻辑性、严密性、科学性。聋生由于受先天生理缺陷的影响,语言能力低下。培养和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聋校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聋校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作为一名聋校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我...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对聋生进行语言训练,发掘他们的语言能力,激活他们的语言潜能,以语言的发展带动思维的全面发展,是每一个聋校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师的重大责任.字词教学是聋校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本文分析了聋校小学低段学生学习字词的特点,从学习兴趣、字音、字形、词义、词性等方面阐述了聋生字词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荆素莉 《考试周刊》2012,(81):33-33
聋校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弊端: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师生过于遵循教材教参,追求标准答案;课堂教学浅尝辄止,不注重实效;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能力训练落不到实处……种种做法遏制了聋生多种能力的健康发展,聋生不会用完整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不会针对课文提出独到的见解,不会根据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要解决聋生的言语表达问题,首先要解决思维问题。  相似文献   

8.
聋校语文教学最大的目标就是形成和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更是聋生以后生存和发展的必备工具。为使聋人最大限度地融入主流社会,必须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背诵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它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聋校,背诵更对聋生学习语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它是帮助聋生学习语言、形成语言、发展语言的重要方法;是聋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记忆力和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聋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聋生要能正确地、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课文。突出背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凸现语文教学重积累的特点。此外,背诵还可以让聋生养成读书、勤学的好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益。因此,聋校教师应对学生加强大量的诵、读、背方面的训练,以提高聋生的背诵水平,帮助他们积累语言,从而为运用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研究性学习是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它有重发现、重过程、重主体、重实践四个特点,其目标是通过自主学习和亲自实践来获取知识,旨在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潜能,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当前,语文学科在聋校占的课时最多,花的精力最大,但效率不高,聋生的读写能力始终得不到提高。笔者在对初中聋生读写能力和作文能力的调查中发现,聋校语文教学"费、慢、差"已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聋生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只稍高于及格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目前聋校课堂教学忽视聋生学习的  相似文献   

10.
应用题教学是聋校数学的重点、难点,应用题是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最佳方式,所以应用题教学对于聋生来说,是其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丰富聋生生活的重要措施,学好应用题对聋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聋生不会写作文、不愿写作文,写出的文章往往是语句颠倒、词不达意、结构混乱;教师指导聋生作文颇感费力,一直是聋校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面对的一大难题。作为一名一直工作在一线的聋校语文教师,经过近20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指导聋生作文的"五步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坚持口语教学,形成和发展聋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提高聋校教育教学质量、助残成才的关键。聋童的语言思维能力、形成语言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发音器官的训练,发音技巧的掌握,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运用语言,有助于聋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和运用好这个工具。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言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而要使学生准确熟练地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 ,必须经过反复训练 ,这种训练的目的绝不是单纯掌握些知识概念 ,而全在于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作文中的语言正是学生思维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的直观体现。一、加强思维语言的训练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 ,丰富的语言不仅会充分表达思维 ,而且会更好地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加强字生作文的语言训练 ,实际也就是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作文中普遍而又突出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14.
季晓丽 《文教资料》2009,(35):60-62
背诵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提高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这一点对于聋校的语文教学同样适用。且更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通过分析背诵学习法对聋生语文能力的独特作用和优越性.即有利于聋生理解课文、语言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和作文能力的提高。另外,又对比分析了意义背诵法与机械背诵法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了聋校教师指导聋生背诵的多种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5.
正作文不仅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能力。因此,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聋生语文教学的难点。聋生因其生理、心理诸多因素的制约,视作文为畏途。部分聋生的作文要么语序颠倒,语句混乱;要么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聋生的作文写作能力,让聋生的作文"靓"起来呢?一、培养写作兴趣兴趣是创作的动力和源泉。提高聋生自我探求的乐趣,是培养其写作兴趣的关键。我通常选择涉及聋生身边的生活,特别是那些容易提起他们兴趣,引起他们思想共鸣的事情,这能消除聋生对写作的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聋校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聋哑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向学生进行发音、说话、看(听)话教学,进行祖国语言文字教学;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初步的看(听)话、说话能力和阅读、作文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综观当前的聋校语文教学,教学普通化,脱离聋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常规的教学手段,普遍存在"费""慢""差"的现象。而且,在教学中虽然教师付出了很大的精力,但是聋生语文整体素养不高。聋校教学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学生,其特殊性就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聋校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聋生由于生理缺陷,语言发展相对滞后,怕写、厌写作文现象突出。聋校作文训练的全过程包括阅读、生活和写作实践三大要素。阅读是基础,通过阅读让聋生积累、理解和吸收语言,借鉴写作方法;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在生活中体验、感悟和品味,才能实现作文的愿望与价值;写作实践不可缺少,聋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最终还要靠写,在实践中表达和运用语  相似文献   

18.
徐红军 《考试周刊》2012,(20):178-178
因聋校学生学习语言的手段——手语与口语相结合的局限性,使得聋生接受和理解语言信息的能力严重滞后,加之家长和社会上的其他个体无法系统规范地与聋生沟通交流,本文从培养聋生语感的必要性,语感来自教师的培养和训练和聋生语感的培养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导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聋校语文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却依然质量不高。聋生感到难,难在一方面"无话可说",另一方面"有话难说";对教师来说也难——作文教学费时又费力,还很难在短期内见效。怎样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是整个聋校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同时又是最不容易找到答案的课题。如何推进作文教学,切实提高聋生的写作能力,使作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笔者在此作一些粗浅的探究。  相似文献   

20.
语言能力是学习的基础,然而聋生由于生理缺陷,语言基础一般比较薄弱,这大大影响了聋生的思维发展和智力成长。所以,夯实语言基础、提高语言能力应该是当前聋校教学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在聋校全面开设识字活动课程,能为聋生打好语言基础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